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侂胄客,不识侂胄之败事,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后布衣终身,客死于昆山,今其墓尚在。《宋史》无传,生平事迹亦仅见于宋人笔记。 刘过《龙洲集》14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当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读者自己去联想了。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妙就妙在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
安科网(Ancii),中国第一极客网
Copyright © 2013 - 2019 Ancii.com
京ICP备18063983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8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