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 IS余孽下落不明令欧洲惶恐 恐袭威胁急剧上升
参考消息网12月18日报道 德媒称,英国国防大臣威廉姆森数天前表示,将采取一切可能措施,阻止英籍“圣战者”重新入境返回英国。他暗示,为此,有关当局将继续有目标地追捕英籍“圣战”分子。他称:“死去的恐怖分子才不会再让英国受伤。”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2月16日报道,威廉姆森的这一毫无掩饰的表态凸显了数周来搅扰着欧洲安全机构的忧虑: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反恐战争双双获胜后,“伊斯兰国”组织(IS)的那些未死的战士们去了哪里?叙、伊两国国防部均正式宣布了“伊斯兰国”的终结。
报道称,大马士革国防部发文告称,代尔祖尔被解放标志着恐怖组织IS的彻底灭绝,“随着这一失败,‘伊斯兰国’全面失去了指挥其各分散团队从事恐怖行动的能力。这些团队处于孤立状态,被包围在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伊拉克国防部声明,已明告剩余恐怖分子们,他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死亡,要么向我们英勇的部队投降。
然而,充满自信的声明难以掩盖的是,人们并不知道,有多少来自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伊斯兰国”战士们逃脱以及他们的去向。
英国广播公司引述了一名显然属于“伊斯兰国”恐怖分子的一名司机的话说,曾出现长达7公里的撤退大军,包括约50辆卡车、13辆巴士,以及约100辆“伊斯兰国”的车辆,载有战士和弹药。
到底有多少“伊斯兰国”恐怖分子逃脱、现在何处,对此,人们无法确定。安卡拉政府表示,它担心,其中一些恐怖分子有可能在土耳其落脚。
报道称,一部分“圣战者”也有可能逃往了阿富汗。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的专家奥尔滕指出,“很有可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英籍“圣战”分子上路去了阿富汗”。从阿富汗传出消息说,已有法国籍“圣战者”在该国出现。
欧洲安全机构已准备应对先前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圣战者”们可能的重返。英国情报机构军情五处负责人帕克10月中旬曾指出,相关的危险“急剧上升”,“这一威胁呈多维性,发展迅速,其规模是我们迄今未曾见到过的”。他说,除危险发展的高速度外,让他忧虑的还有以下一点:危险难以发现。
帕克指出,相关的危险比迄今的任何危险都更多样,其中一些恐袭计划在英国境内策划,另一些则由海外指挥;某些恐袭手段极为复杂,某些则是简单的匕首攻击;“一些袭击有长期准备,另一些则是随机发生。极端分子涉及各年龄段、来自各种可想象到的社会阶层和性别。他们仅在暴力取胜这一歹毒意识上一致”。
报道称,可能重返的恐怖分子也使德国安全机构忧心忡忡。当年随父母进入战区的未成年人尤其成为关注焦点。11月中旬,联邦宪法保护局负责人警告说,“圣战”分子的孩子们被伊斯兰极端思想影响,带着相关的意识从战区返回德国,“由此,这里也可能成长起新一代‘圣战者’”。
据德国情报机构提供的数字,共有950多名“伊斯兰国”分子曾从德国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其中五分之一为女性,未成年人占5%。宪法保护局称,目前,德国国内有1870名伊斯兰暴力人士。
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卡塔尔联盟
在索契峰会以及土耳其决定派兵帮助卡塔尔后,土耳其、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4国之间正逐渐浮现一种同盟关系。土耳其和卡塔尔最初是叙利亚反政府势力的主要支持者。俄罗斯和伊朗则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的主要盟友。表面上俄伊两国和土卡两国似乎是对手。然而过去一年来,这四个国家越走越近。
伊朗和土耳其都反对伊拉克库尔德人举行独立公投。卡塔尔传统上就喜欢撇开海湾合作委员会独立行事,并且与沙特和阿联酋在哈马斯和穆斯林兄弟会等问题上存在冲突。土耳其和卡塔尔都支持过穆兄会成员、前埃及总统穆尔西,直至其2013年遭推翻。伊朗和卡塔尔则都支持哈马斯。此外,自沙特发起对卡塔尔进行封锁后,伊朗向卡塔尔提供了重要援助。对美国与叙利亚民主军之间关系不满的土耳其也越来越感觉,俄罗斯是其与之讨论叙利亚问题的理想对象。
对美国来说,这个4国同盟是个十分难应对的问题,因为特朗普希望建立一个包括土耳其、伊拉克和卡塔尔在内的反伊朗联盟。
美国的库尔德伙伴与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关系
在对极端组织的战争中,库尔德武装成为美国打击极端分子的重要盟友。然而美国一直在努力平衡其与库尔德人的务实联盟和与伊拉克和土耳其的历史联盟关系。
当巴格达在10月决定重新占领基尔库克后,伊拉克库尔德地区陷入政治危机当中。如今在联军和美国调解下,事情已经平息,库尔德人正在与伊拉克政府进行对话。
然而美国在伊拉克仍然面临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伊拉克安全部队内部的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人民动员军的问题。美国国务卿蒂勒森10月表示人民动员军应该解散,但阿巴迪回应说他们是防卫伊拉克的重要力量。
随着叙利亚政府和土耳其的动作,美国与叙利亚库尔德人的关系也将面临严重考验。叙利亚政府希望拿回整个国家的控制权。但蒂勒森说阿萨德家族未来在叙利亚没有位置。目前仍不清楚美国的政策将如何阻止巴沙尔进入叙利亚东部。如果美国被认为放弃了叙利亚或伊拉克的库尔德人盟友,那么将对美国声誉造成破坏。
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地区
文章称,中东地区局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错综复杂。每一个小冲突都与其他相关各方和冲突有联系。这一点在极端组织覆灭后尤其如此。随着极端组织退化为一个恐怖或叛乱组织,并且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它给整个地区带来的巨大阴影已经消散。同时,一个新时代正在形成。即使美国可能已经厌倦于数十年来在伊拉克等地发生的长期冲突,但如今,一个错误的举动就可能导致又一轮的战争。(编译/郭骏)
(2017-12-15 00:14:02)
数据搜集
在线人们冒着生命危险为伊拉克军队获取有关极端组织的情报的同时,相反方向上的情报流动也在进行:从该组织控制区以外地方的同情者那里流向极端组织的指挥和控制中心。他们的情报搜集方法相对复杂,因为他们不仅利用曾经为萨达姆·侯赛因政权的情报机构工作的伊拉克人的经验,而且利用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恐怖分子。
在准备攻占伊拉克大城市的时候,极端组织会通过渗透那里的政府机构来搜集情报。虽然当地人也了解这一点,但他们不敢进行任何告密。虽然极端组织把工作重点放在渗透安全机构之上,但他们也进行经济方面的间谍活动。在攻占摩苏尔以前,他们把人员安排在摩苏尔博物馆,并最终洗劫了这座博物馆。据博物馆馆长拉亚·乌努斯说,在极端组织夺取这座城市控制权之前,这家博物馆招募了一名形迹可疑的新工人。他很可能搜集了有关最值钱的文物存放地点的情报。
在极端组织夺取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大片领土之后,他们把注意力转向搜集有关伊拉克政府控制区的情报。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在这方面特别有用,尤其是在仍然可能自由地在极端组织控制的领土和伊拉克其他地区之间旅行的情况下。许多司机后来被捕。此外,2015年,巴格达的多家饭店的经理因与极端组织合作而被捕。而在2016年,库尔德斯坦的一位教师被逮捕,因为他不仅向极端组织提供情报,还帮极端组织购买手机使用权,以便于获取情报。
同时,极端组织也在自己控制区内监视平民。例如,该组织雇用儿童在街头、市场上,甚至交通工具中窃听对话。成年人则频繁光顾其他公共场所。据极端组织情报机构一名成员说:“我过去经常去市内的理发店去,在排队时进行窃听。我在祈祷后到清真寺去一边假装阅读古兰经,一边窃听人们的交谈。”
间谍与反间谍
极端组织在过去曾经向它的对手渗透。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情报机构的一些成员怀疑,库尔德武装的一些成员同情极端组织,并将情报传递给该组织。据库尔德武装发言人哈尔古尔德·希克马特说:“到现在,我们在库尔德武装都没有发现极端组织成员,但我不是说不可能找到他们。”在叙利亚,极端组织在一些武装组织中拥有间谍。就在2个月前,属于“解放沙姆联盟”(前身为努斯拉阵线)的一名外籍战士被确认为极端组织的线人。
同时,极端组织实施了复杂的反间谍措施,侧重于抓捕从内部进行间谍活动的个人,其主观认为开展这项行动的紧迫性是可以理解的。当伊拉克军队开始收复失地时,当地的许多中下层极端组织成员开始考虑与伊拉克政府合作,以挽救自己的生命。随着时间推移,极端组织也越来越担心被外国情报机构所渗透。不仅联军空袭准确地瞄准了极端组织的领导人,而且外国领导人也公开谈论渗透极端组织。正如车臣领导人拉姆赞·卡德罗夫所说:“甚至在极端组织被如此称呼之前,我们就在那里有了特工人员。”
负责根除“叛徒”的是极端组织的内部安全力量“埃米尼”。该组织吸收了极端组织最有经验和忠诚的一些成员,并经过了最严格的审查。例如,叙利亚的武装人员通常的做法是多次更换所属的组织,但埃米尼只吸收除极端组织以外那些从未为其他任何组织而战的人。除了埃米尼的基层成员之外,极端组织还雇佣了一支线人大军。他们在掩护身份下活动,每抓获一名间谍就能获得5000美元。不仅报酬很高,而且充当线人也是在“事业”上起步的“捷径”。一名几乎目不识丁的人在摩苏尔市外的村落开始充当线人,后来就能在摩苏尔的极端组织上诉法庭获得工作。一些平民之所以充当埃米尼的线人,是因为这样做有利于自己的生意。从理论上讲,在极端组织统治下,任何人都可以创办企业,但在实践中,人们则需要获得该组织的信任。这种信任可以通过向极端组织提供情报来获得。
由于极端组织十分害怕在组织层面被渗透,所以它不断地使用秘密线人来监督自己的成员。对于极端组织的外籍成员来说,这种监视通常是在一名武装分子来到叙利亚之前就开始了。首先,国外社区中的极端组织支持者当中的线人会对潜在的战斗人员进行审查。然后,他们在到达土耳其以后又会被不断监视。例如,一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武装分子在土耳其越境进入叙利亚时给自己录制了视频。另一名走私犯注意到这一点,这名战士随即被埃米尼逮捕、监禁,后来被处决。而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他实际加入该组织之前。极端组织怀疑,他摄制这次越境的视频是为了将他所在方位发送给外国政府。而在极端组织内部,一名前外籍武装分子回忆说:“人人都处于担心被刺探的持续恐惧状态下。”据他说,人们不可能讨论任何事情,甚至与部队里的本民族朋友也是如此,因为埃米尼的线人会记录下一切谈话。(编译/尹宏义)
(2017-12-12 0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