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市场只剩腾讯、网易和阿里?豆瓣音乐拆分来搅局

数字音乐市场并没有因为巨头格局的形成而固化,反而是暗流涌动。数字音乐巨头Spotify于 4 月 3 日晚在纽交所直接上市,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数字专辑屡破纪录,网易云音乐在下架周杰伦的同时在成都与亚朵合开一家酒店。最近又有媒体报道,豆瓣音乐已从豆瓣分拆,并与音乐版权服务平台V.Fine 合并。

新的豆瓣音乐已完成由挚信资本领投、险峰长青和唯猎资本跟投的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近千万美元,挚信资本也是豆瓣的投资方之一。此前,在腾讯、网易和阿里等巨头的音乐版权大战中,豆瓣音乐几乎已被外界“遗忘”,甚至一度被传豆瓣将放弃“豆瓣FM”,现在看来豆瓣音乐起死回生。

豆瓣音乐将重新出发

作为中国最大的文艺爱好者聚集地,豆瓣最初的起家业务就是三块:书影音,主要提供书籍、影视和音乐三种精神食粮的点评、发现以及同好交流。豆瓣日记、豆列、相册、广播、小组、同城等业务都是基于这三个核心业务而形成。同时,书影音三大核心业务也延伸出了豆瓣阅读、豆瓣FM、豆瓣音乐人等产品,每一款都曾是互联网产品的经典。

豆瓣FM是基于算法进行音乐推荐的鼻祖,比Spotify、网易云音乐做算法推荐更早,而 2008 年上线的豆瓣音乐人已有近 5 万组原创音乐人入驻,累计上传作品 50 多万首,是音乐人发布作品和推广交流的第一平台,在正版化后豆瓣音乐与作者及厂牌建立分成体系,开始主打高质量内容和体验。

不过前几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掀起了规模浩大的音乐版权大战,直接压缩了中小音乐平台的生存空间,多米音乐等玩家已出局,天天动听、虾米、酷狗、酷我等玩家不得不投靠巨头,豆瓣音乐在这个过程中不参与版权大战,在原创音乐人社区上布局实现了差异化发展,成功熬过寒冬,现在分拆出来,与V.Fine合并后的重点业务方向仍然是原创音乐人服务平台。

V.Fine是一家专注于音乐版权的初创公司,由李权和唐子御于 2015 年成立,种子轮获得了来自星瀚资本杨歌的支持,并帮助两位合伙人,确定以数字音乐版权管理为主营业务。此后陆续获得星瀚资本投的天使轮,以及真格基金、BAI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泰有基金、水木清华校友基金等机构的投资。其运营管理超过 15 万首的原创背景音乐曲库,搭建了音乐售卖线上平台,并和多家知名互联网平台公司有直接的音乐版权合作,也拥有为商业品牌及项目定制音乐的能力,同时,V.Fine 还拥有独立研发的版权监测、识别和加密技术。

豆瓣音乐带来新公司的最具价值的业务将是豆瓣音乐人——聚集了 5 万组原创音乐人、 50 万首原创音乐的平台,同时形成了一套原创音乐内容的发布和推广体系,此外还有独立音乐厂牌大福唱片及青年文化品牌潮潮音乐节。

从新的豆瓣音乐由V.Fine 创始合伙人唐子御执掌可以看出,其核心方向将是B端的音乐版权运营,而不是C端的音乐播放平台,豆瓣音乐官方表示:“豆瓣FM 将暂时维持现状,直到版权问题解决之后再有更多的行动。”豆瓣音乐将成为原创音乐人和整合音乐行业的“送水人”,提供从音乐人发现,到音乐内容分发,到正版保护,再到版权交易和商业运营的一条龙服务,各大音乐平台都在扶持原创音乐人,但豆瓣已经走得更远,正是因为此它与音乐平台也有着一定的合作空间。

音乐平台唱片公司化

新豆瓣音乐的成立,抓住了当前数字音乐市场的变道机会。

版权大战后的数字音乐市场,如果只是从消费端来看,正在向顶部集中,腾讯、网易和阿里成为三巨头。在Spotify上市前夕,有消息称TME(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也将独立上市。如果传言落地意味着数字音乐市场会进一步“寡头化”。

在寡头化的数字音乐市场,版权大战不再有意义,去年 9 月国家版权局发出“推动网络音乐产业繁荣发展”的倡导,此后腾讯、网易和阿里三大巨头间已两两达成版权互相授权合作。数字音乐平台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同存异:在相同的同时还要有不同,内容层面体现在对长尾内容的布局上。

一方面是采买长尾原创音乐版权。在三大唱片的内容(索尼、华纳、环球)已被巨头收入囊中后,长尾版权正在成为音乐平台的香饽饽。比如网易云音乐就先后拿下了日本最大娱乐集团爱贝克思(avex)、全球领先的音乐版权管理机构KobaltMusic、天娱传媒、丰华唱片、米漫传媒以及台湾华研国际等长尾曲库。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则是扶持原创音乐人,以求在平台形成差异化的内容,目前虾米音乐有寻光计划,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有音乐人计划,网易云音乐则有石头计划,形式大同小异,都是要发现和帮助原创音乐人创作更多音乐作品,同时通过演唱会等衍生品开发形成更大的商业价值。

不难发现,第二点正是唱片公司应该做,却没有做好的事情,传统的唱片公司只能给顶部音乐人提供支持服务。互联网公司将技术应用到音乐人发现、音乐数据分析、版权管理、版权交易、内容分发等环节后,就可以面面俱到,支持到所有原创音乐人。事实上,不论是搜索、电商还是今日头条,相对于传统玩家来说,最大价值就是让长尾的信息或者商品可以被发现。

豆瓣音乐在原创音乐人扶持上做得更早,也更深入,形成交流社区、版权管理、版权交易、内容变现、数据服务、唱片公司、音乐节、内容定制诸多业务,可以很好地支持原创音乐人,它未来会给数字音乐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原创音乐人以及原创音乐内容,成为一个“互联网版”的华纳。

事实上,我认为,在巨头们联手垄断了播放平台也就是内容分发的今天,再去参与版权大战,或者聚焦到播放器已经没什么意义了,豆瓣音乐结合自身特长和资源储备,采取差异化路线的路走得很对。长期来看,数字音乐的未来也不能只做内容分发,而是要做内容生产,特别是长尾内容,这一点正是新豆瓣音乐的核心业务,这意味着它未来还可以跟音乐播放平台合作。

阿北思路的重大转变

2018 年,豆瓣正在变得更加专注。在豆瓣音乐拆分前,豆瓣阅读在今年 1 月就已经拆分,并获得柠萌影业 6000 万人民币A轮融资。豆瓣平台则更加专注于书影音以及文化内容平台,给文化内容消费者提供优质内容服务。豆瓣时间的开拓成功让豆瓣成为国内最大的文化内容交易平台,文学、心理、音乐、艺术等等内容在豆瓣上已经可以直接卖给读者,创作者可以得到回报。

音乐人扶持、图书出版发行交易,则是更重的模式,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豆瓣虽然都可以做,但全靠自己做却很难做好。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豆瓣电影,如果能及早将其独立,引入资本,就可以及时涉足票务环节,如果真这样就没有猫眼或者糯米什么事情。当然,不排除豆瓣电影会拆分独立,在票务、影业等上游环节发力,拥有最多的优质电影用户豆瓣电影的机会还是很大。

现在的豆瓣越来越像一艘航母——专注于文化内容平台的豆瓣是母舰,而豆瓣音乐、豆瓣阅读等则是护卫舰,同时有独立作战的能力,只有这样豆瓣才可以真正在四面出击同时大获全胜。

在我看来, 2018 年豆瓣陆续拆分阅读和音乐,已经表明阿北的思路转变,不只是说豆瓣不再做慢公司,而是更加重视资本的力量,在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在组织架构上不断变化,重视资本的力量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否则就会出现“快鱼吃慢鱼”的结局。

最成功的例子是腾讯,它在将电商、搜索、文学等等业务拆分出去后,自身专注于社交、内容以及其上的连接,实现了快速发展,腾讯市值在3Q大战后翻了超过 10 倍,孵化出了阅文集团、众安保险、搜狗诸多上市公司,且今年还会收割一波上市公司,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名列其中。

豆瓣的做法与腾讯如出一辙。去年 7 月,阿北公布了豆瓣海外上市计划,通过拆分阅读、音乐等业务,豆瓣就可以更加轻装上阵,聚焦到核心业务,同时给未来的成长埋下一颗颗的种子——不论是音乐、阅读,还是未来可能会拆分的电影,都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每一个都有成长为下一个豆瓣的可能,这些业务再反哺到豆瓣核心业务,也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