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谋杀了“东方快车”?
看死君: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上映数日,口碑褒贬不一,大家都纷纷拿它与几个老版做对比,分析好坏优劣。今天这篇文章便系统地对新版做了细致分析。大家对于这次翻拍怎么看?
作者| 斌斌有礼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买了票,在开场前两分钟赶到影院落座,满心欢喜。二十分钟后,想起身离开的冲动已然不能自持。纵使请来了英国国宝级的艺术家担任导演及主演,也拯救不了好莱坞拍片的“原罪”。
影片的故事取材于素有推理小说女王之称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长篇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而小说的灵感来源于一起真实的案件。
1932年,曾驾驶飞机横渡大西洋的著名飞行员林白在自家的窗台上发现了一张字条,仅有20个月大的儿子被人掳走,留下了五万美元的赎金要求。绑架的消息震惊了整个美国。当林白终于凑足了赎金,等来的却是孩子冰冷的尸体。
▲阿加莎·克里斯蒂经典长篇小说 《东方快车谋杀案》
小说便是以这起真实案件为出发点,讲述了在一趟开往英国伦敦的列车上,一名美国的乘客在列车包厢中被刺杀身亡。而列车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嫌疑,但每个人也都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大侦探波洛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抽丝剥茧的缜密分析,最终让案情大白于天下。
可以说,《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故事在时间跨度上是非常大的,并且故事中的凶手并非常规意义上的行凶犯案,每个人都既是在为当年案件中无辜受死的亲人复仇,更是为自己内心的煎熬而进行的自我救赎。
而对于这样一部具有厚重感的文学作品的改编,最为人熟知的当属1974年英版和2010年美版,1974年版更被视为经典。在1974年的版本中,影片的开端用新闻报刊的形式交代了这起谋杀案的“原罪”,引出后来上车的人物,以便使影片能够更好的将叙事重点放在事件而不是波洛这个单一的人物身上。
▲1974年版大侦探波洛
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各色人物陆续登上火车的场景:同一个景深镜头中,不同人物由远及近走到镜头中间,他们的服饰、表情、动作,甚至围绕在身旁的小贩所兜售的物品,都无不在向观众渗透着人物的身份背景等大量的信息。
▲1974年版 《东方快车谋杀案》
火车散发出来的蒸汽让这些信息以及此行的乘车目的增加了一丝神秘气息。单单这一场戏中,场面调度、景深构图等电影功底尽现!
同时,在影片结尾的真相大白时,每个行凶者都阐述了目的和动机,不仅解释了为什么死者的十二道伤口深浅不一,让这场谋杀增添了些许的仪式感,也让引出这次谋杀案的“原罪”得到被救赎的机会,让这趟“列车凶案”完成了原本应该给观众的交代。
▲1974年版中精彩的群戏
整部影片虽然耗时两个小时,但完整看下来不仅不会让人感到沉闷,反而因为事件故事的层层推进而变得有趣。通片叙事没有多余的累赘,节奏循序渐进,一气呵成,加上劳伦·白考尔、英格丽·褒曼、肖恩·康纳利等众多神级演员贡献的精彩演技,成为影史犯罪经典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在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尽管逼真的视觉效果以及众多演技精湛的演员加盟,也依然改变不了这部翻拍版自身所存有的较为严重的失误。
失误一:开端侦破的失窃案多此一举!尽管我们很清楚,侦破教堂失窃案这一段落是为了引出波洛这个重要人物,然而如此的大费周章且与将要呈现的核心事件列车谋杀案几乎是断层式的毫无衔接(除了仅有的波洛),不仅让人莫名其妙,“八竿子打不着”,与原著中关于人性思考的主题衔接也是微乎其微。
▲2017年版大侦探波洛
失误二:谋杀不见尸体,你说尸体就尸体?发现尸体的过程干脆利落的刻意:波洛让服务员去找列车乘务员拿钥匙,自己用手杖撬开了门锁,等人来到后淡定地说一句:不要碰尸体。好一场连贯刻意的表演!而且发现尸体的过程中居然用的是90°俯瞰镜头,难道用一个第三人主观视角镜头不会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吗?
显然这里的镜头安排是默认设定了观众都已读过原著小说或是看过那部经典的电影。然而事实上很多观众都是“小白状态”地走入影院观看这部影片,而鸟瞰镜头无疑会在观众和场景之间自动设置了一道屏障并将二者隔离,观众的代入感自然减弱许多。
失误三:对话设计不够“悬念”。从波洛开始接触几位主要人物开始,人物的对话就在若有若无的透出一丝诡谲的气息,很难不让人猜到几个人是有目的的聚集在一起,不夸张的说,傻子都知道他们几个此行是“不怀好意”的,是有目的的。
首先,影片为了翻拍而翻拍的痕迹很重,尽管新版已经在刻意“高仿”,但最后仍然是以失败告终:没有前提预设的情况下,叙事过程中插入绑架案的碎片信息,唐突意外莫名其妙。
原作中大家因为波洛的意外上车,而不得不改变计划对波洛说谎,新作中则显然更像是大家精心设计的一局大棋:一是杀掉被害人,二是瞒过波洛的眼睛。
在杀掉被害人的时候,每个人因为受到心灵上的拷问而对被害人产生愤恨,因此在行凶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复仇的快感,更多的是在进行一场类似于宗教仪式的自我救赎。
在1974版中,光影、构图以及场面调度的结合让这场戏变得庄重而有仪式感,你甚至不会觉得这是在行凶,是在进行一场心灵净化的仪式。而在新版中,这些怀有负罪感的人们变成了一个个穷凶极恶的刽子手,为了杀戮而杀戮,救赎、仪式的使命感变得极其微弱。
其次,或许也是翻拍不成功最主要的原因:美国制片制度下,英国导演艺术创作的无力感。虽然导演来自英国,但是制作公司毕竟来自好莱坞,而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这一制度也就决定了其输出的作品必将带有市场因素,甚至带有些许的政治色彩。
▲导演肯尼斯·布拉纳
工作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下,导演进行艺术上的自主创作空间毕竟有限,何况翻拍原本就是“吃力不讨好的技术活”,有怎么能拍出有艺术水准的高质量影片呢?
最后,我们也只能对这部新作中的波洛神探说一句,祝您乘坐的东方快车旅途愉快,愿您在尼罗河上度假开心!(没办法,谁让他要准备“前往”尼罗河了呢)
本书精选23位世界经典导演以及代表作品,包括费里尼、伯格曼、阿巴斯、塔可夫斯基、阿莫多瓦、法斯宾德、今敏、小津、杨德昌、蔡明亮等等。具体详情请参考《影迷们的眼睛,永远都是睁开的》;各大电商网站均有售,也可以戳“阅读原文”在微店上购买!
相爱相亲:火花不再,往事随风去
救救孩子!年度最疼痛的残酷青春
绝望!电影史上最忧郁的战争神作
自杀房间:美少年为何会自我毁灭
致K:写给 “银翼杀手” 乔的一封信
天蝎星升起!论气场,她惊世骇俗
缅怀!罗马海滩上的那具伟大尸体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看死观影团|鲸鱼放映室|看图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