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报道: 中国2050年将成为世界太空强国
参考消息网12月20日报道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12月18日刊载题为《中国2050年前可能成为一个主要太空强国》的文章称,中国一直在制订一些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这些计划将分阶段实施,并得到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中国日程表上的计划有:研制可重复使用的太空运输工具、核动力空间穿梭机,以及机器人月球基地。
文章称,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份总统备忘录,指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宇航员重新送上月球进行长期探索,并为期待已久的载人火星任务做准备。不过,这项指令的重大意义尚不明朗,因为美方没有任何与之匹配的明确预算或战略。
文章称,与此同时,在世界的另一边,中国一直在制订一些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这些计划将分阶段实施,并得到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中国日程表上的计划有:研制可重复使用的太空运输工具、核动力空间穿梭机,以及机器人月球基地。
文章介绍,美国的类似计划取决于一类新型私营发射公司,这些公司由技术领域的富豪掌控。这些公司在中国也面临竞争。
文章称,此外,长征九号火箭将于2030年左右进行首飞,该重型火箭可以将140吨载荷运送至近地轨道,或将50吨载荷运送至月球轨道。长征九号火箭可能被用于载人探月任务以及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造太阳能发电站。该火箭的强大运载能力还将支持中国探索木星、土星和其卫星,以及小行星带以外的其他天体。
文章称,长征九号的强大运载能力还可用于在月球上创建一座基地。该基地可能是一处配备机器人的设施,配备宇航员的基地代价要高出许多。北京大学教授焦维新说,与月球车和着陆器不同,嵌入月球表面的机器人基地可以对月球土壤进行更多复杂的科学检测,并以较低成本向地球传送月球岩石标本。
文章称,研究和运营所有这一切的代价将非常高昂,但明显中国把这场新太空竞赛视为赢得诸多声望的途径。这些新计划将被纳入中国提出的本已非常广泛的太空议程,包括导航系统和卫星、一个充满活力的高超音速技术行业,以及日益壮大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行业。
美媒:中国太空战略具有多重意义
参考消息网7月1日报道美国媒体称,为期15天的神舟十号飞天任务是中国第五次载人太空飞行。太空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使得中国在各个商业与军事前沿参与竞争,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活动要依赖设置在太空的基础设施。
《福布斯》双周刊网站6月27日撰文说,太空对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太空不断增加存在对于民用和军事通信都至关重要。中国这样的国家需要技术进步和发展,它们希望参与太空未来资源的开发。
卫星对于协调全球驻军至关重要,现代全球战争要求能获取数据并实时移动和利用数据,这一需要高度依赖卫星。但是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依赖卫星进行通信,它将因为担心受到报复而不太可能干预美国的卫星。这种效应同冷战中的核对峙类似。
文章称,虽然目前增加太空存在的动机在于卫星技术,但在太空的持续发展对于未来战略也非常重要。资源获取可能会成为未来太空探索的一项首要任务,北京无法承受在开发太空的事业上落后于人的后果。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将不得不继续寻找新资源以满足自身的需求。作为一种潜在的重要资源,太空不可能被忽视。例如,到小行星采矿听起来遥不可及,但是在几十年后它可能会成为一种选择。小行星上可能存在多种资源,包括镍、铁和水——这些都是在太空或月球建造基础设施的重要原材料。
文章指出,虽然太空开发项目所获得的回报目前来看是有限的,但一旦太空建设活动在经济上变得可行,只有已经建立太空计划并从事了有关研究的国家才有能力利用这个新领域。
随着这些事业不断向前推进,重要的是记住,在历史上,用于推动太空探索的研究往往通过种种途径提高了日常生活的品质,比如能耐高温的先进复合材料就是这类研究的产物。目前以太空为目标的研究也有可能提高地球上的现有技术。在太空不断进行的开发已经带来明显的好处,包括增加手机信号的覆盖范围、改进地图绘制技术等。
虽然太空开发的道路通向何处尚不清楚,但是一个国家越早进入这场新的太空竞赛,它就越会受益。这就是中国——尽管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后来者——迅速和迫切地加强其在太空的各种技术能力的原因。
(2013-07-01 15:43:00)
美媒称中国太空计划超俄赶美:仅用20年就成世界第二
参考消息网11月23日报道 美媒称,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核动力飞船将定期往返于行星际空间,在遥远行星和小行星上的采矿殖民地之间运送工人。中国仅用了20年就建立起有理由说是世界第二先进的太空计划,仅次于美国。美国战略分析人士警告说,中国在太空领域的进展有可能很快对美国的全球军事优势构成威胁。
据彭博社网站11月21日报道,就外太空的商业未来而言,中国不只与美俄政府竞争。真正的竞赛是与灵活的私营企业,比如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蓝色起源公司竞争。
报道称,较之于中国,美国的太空计划的确似乎停滞不前。自1972年最后一次登月以来,美国人就离开了近地轨道。国际空间站——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科学仪器——利用不足,重返月球的总统计划在过去20年举步维艰。更糟糕的是,由于预算,同时也是考验国会中关键支持者的耐心,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当下建造新火箭和乘员舱把美国人送出地球轨道的行动拖延了多年。
报道称,与此同时,中国在2003年成为第三个用国产火箭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它在太空运行一座小型空间站并策划了探测器登月。中国还着眼于更为雄心勃勃的目标,包括收回月球样本任务以及建造和运行载人空间站等。如果美国领导的国际空间站不被置换和延用至2024年以后(目前没有这个计划),中国的空间站将是人类在太空的唯一前哨。
不过目前,最具创新性的太空旅行研究已经转移至私营部门,尤其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商业火箭不仅降低了发射到地球轨道的成本,它们还是本世纪20年代末之前把人类送往火星的更大火箭的前身。
同样,就在上月,杰夫·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成功试验了新型火箭发动机,它会有助于从2020年开始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驻地。中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赶上美国的火箭技术。此外,私营的比奇洛航天公司正计划在5年后把一个充气太空居住舱送入月球附近的轨道。
报道称,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私营部门取得的成就远早于NASA的长期规划,并且低于NASA的预算。据NASA的一项声名狼藉的研究结果说,它需要17亿至40亿美元才能研发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只用了3.9亿美元。(编译/王海昉)
(2017-11-23 00:13:02)
德媒看好中国航天事业:通过自身努力跻身太空精英俱乐部
参考消息网10月25日报道 德媒称,中国有雄心勃勃的宇航计划,未来还将对火星展开探测。虽然中国宇航计划也遭遇了一些挫败,但这是所有太空大国都必须应对的“童年病”,中外专家都看好中国航天事业。
据德国《新德意志报》10月23日报道,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测器升空进入月球轨道,那是中国的骄傲时刻。“嫦娥一号”提供了月球表面的详细图像。
报道称,中国致力于进入太空,想在未来4年内将自己的太空站带入地球轨道并计划前往火星。但最受关注的是月球。两个即将到来的任务不仅服务于政治和军事目的,而且也将探索未来的潜在能源和原材料来源。
4年前继“嫦娥一号”后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又在月面行走。预计到2020年还将有另外两辆月球车登陆月球:其中一项任务是在月球背面登陆。第二项任务是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让机器人车辆出仓采集样本并将其带回地球。那将是中国太空舱首次携带月球岩石返回地球。
在1976年苏联最后一次登月任务中,“月神24号”探测器从月球上只收集了170克样本,而美国在1969年至1972年之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总共把超过360公斤月球岩石带回地球。不仅科学界,而且经济界也在期待新样本:月球上除了钛和铝之外,还有储量巨大的氦-3。开采这种物质目前看来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但如果成功了,我们将获得一种重要的未来潜在能源,”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教授焦维新说。
地球上储量稀少的氦-3可作为核聚变发电燃料。据估计,地球上只有15吨氦-3,但中国科学家估计月球上有100多万吨。
2003年,中国通过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跻身于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将宇航员带入太空的精英俱乐部。
“如果我们能在月球背面登陆,那将是俄罗斯和美国也没做成的事情,”焦维新说。新一代“长征”运载火箭多次发射失败导致下一个月球探测器无法像最初宣布的那样在今年发射,而是可能被推迟到2019年。3年前的上一次登月任务也发生过问题。机械故障导致地面与“玉兔”的联系曾暂时中断。
焦维新说,这是所有太空大国都必须应对的“童年病”。美国空间新闻记者莱昂纳德·戴维也相信中国将成功推进自己的计划。“目前的方案意味着中国将把人送上月球。”中国的航天部门没有提到具体日期,只是说计划在15至2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编译/聂立涛)
(2017-10-25 00:18:02)
外媒关注中国建设“火星模拟站”:太空竞赛进入新阶段
参考消息网9月22日报道英国《卫报》网站9月7日报道称,从地球到火星有5500万公里,这个路程需要用上一年时间才能完成。但是,用不了多久,从北京的国际机场人们仅需7个小时就能飞到那里。
报道称,中国投入巨额资金的太空竞赛进入新的阶段,该国宣布计划在青藏高原一个景色壮观、飞沙走石的偏远地方斥资4亿元人民币(约合4700万英镑)复制火星环境。
这座“火星模拟站”(一块9.5万平方公里的地方用以致敬太阳系大小排名倒数第二的行星)将建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距离长城的最西端不太远。
中国媒体说,这个满是红色岩石的壮观所在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中国科学院深空探索专家刘晓群是这个火星复制项目的带头人。当地媒体的报道显示,这个遥远偏僻的沙漠基地既会用于严肃的太空研究,也会搞那种利润丰厚的豪华露营活动,豪华露营在中国富人中间越来越流行。
中国媒体曾报道,这个“超级干旱的”高海拔营地将拿出一部分用于训练中国的航天员。另一部分用来接待渴望体验火星生活的游客。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刘晓群说,人们梦想着移民火星,我们想要做的就是给人们提供一种高端体验,让他们体验一下太空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报道称,将安排寻求冒险的豪华露营者入住“火星营地”,即一个个模拟太空环境、类似太空舱的住处。另外,他们还将修建一个火星主题游乐园。游客可以体验失重状态,在干燥的沙漠中徒步,感受火星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位置偏僻,但是就宜居性而言,这个营地很可能远远超过火星,因为火星的大气层含氧量只有0.2%,让人喘不过气来。
德令哈市是距离“中国的火星”最近的城市,这个项目不仅会提升中国太空计划的知名度,还会提振当地经济。
中国正在努力成为太空超级大国,这是提升国际威望的大计划的一部分。北京希望到2022年有一个永久性载人空间站投入使用,2019年向真正的火星发射探测器。2013年,中国成为近40年来第一个在月球上软着陆的国家,中国更大的计划是要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月球。(编译/于晓华)
(2017-09-22 00:06:01)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从此进入太空时代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题: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从此进入太空时代
杨茹、黄超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孙晓文说,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从此,中国正式进入太空时代。”
“东方红”一号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千米,最远点2384千米,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千克,用20.009兆赫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虽早已停止工作,但仍在围绕地球飞行。
作为纪念,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梦想不止于眼前。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航天领域越走越远,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运行3天后,回收舱成功返回地面,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发射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7年,中国发射“嫦娥”一号即第一颗绕月球飞行的人造卫星;2012年,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由16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北斗系统将服务包括我国及周边地区在内的亚太大部分地区;2013年6月,“神舟”十号发射成功,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打下了基础;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区地区,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实现软着陆;2016年,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飞向太空……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从载人飞船、太空空间站、月球和火星探测、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北斗卫星导航等多个方面推进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闻发言人王中阳表示。
中国航天不停追赶、不停超越,正朝着引领世界的目标和方向铿锵前行。
(2017-07-23 14: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