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类可穿戴设备潜力大 用智能手表管理自我健康

近年来,伴随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科技的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备受市场亲睐。然而如何细分市场并优化产品功能,从真正意义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是下一阶段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需要探索的课题。

近日,飞利浦推出了旗下首款健康智能手表。不同于市场上大部分专注于运动、健身功能的可穿戴产品, 这款健康智能手表专注于健康管理,通过多维度、精准监测身体数据,配合智能分析和远程健康追踪系统,加以高端健康管理中心专业健康管理师1对1电话咨询服务,对健康类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来说可谓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健康类可穿戴设备潜力大 用智能手表管理自我健康

健康类可穿戴产品备受瞩目

“互联网+”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工业、金融、医疗健康等传统产业相结合,将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生态融合”的全新定位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伴随数字健康的出现,政府率先大力推动数字健康的发展,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数字互联技术的推动下,人们所接受的医疗健康服务也将以数字化和个性化的方式呈现——互联,将“人”置于一切健康医疗解决方案的中心。一方面,把主动权逐步转移到消费者和患者手中,使人们能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体征数据,根据身体情况主动与专业健康医护人员交流,获得专业的健康指导和咨询,实现疾病预警,从而掌控自己的健康状况,为个人健康的有效管理和预防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专业健康医护人员通过数字技术收集到消费者和患者更为全面、持续的身体数据指标,有利于做出更加个性化的医疗决策。

而在消费需求升级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多的关注健康并利用最新的智能技术管理健康已成为一种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知名机构腾讯ISUX用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智能可穿戴市场白皮书》,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需求急速增长,消费者最期待“健康监测”相关功能。

健康类可穿戴设备潜力大 用智能手表管理自我健康

2016年,由飞利浦发起的“中国健康观”的调研结果显示,在中国的数字健康趋势下,人们已经开始普遍使用互联关护技术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将信息与医护人员共享。 绝大多数(84%)患者认为他们已经拥有或正使用互联关护技术来监测自身健康指标,其中过半的患者(58%)已经将这些信息通过互联关护技术共享给医疗专业人士。收到患者健康信息的医疗专业人士,100%都认为通过互联关护技术共享信息是有帮助的。最显著的益处则是这些患者更容易坚持使用健康设备(67%)。绝大多数医疗专业人士(78%)都认为将来每个人都会利用互联关护技术来帮助管理自身健康。

飞利浦健康智能手表,聚焦个人健康管理

“人们越来越需要个人健康管理,通过采取主动性的个人健康管理改变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预防疾病和提升健康状态。这是社会所鼓励的。而数字健康的发展能够帮助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飞利浦希望顺应这一趋势,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工具和动力,更好的管理自身健康。”基于日前发布的飞利浦健康智能手表,飞利浦全球个人健康解决方案事业单位负责人兼高级副总裁 Jorgen Behrens 先生提到。

健康类可穿戴设备潜力大 用智能手表管理自我健康

不同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以运动健身或者科技为主要功能的可穿戴设备,飞利浦健康智能手表更专注于健康管理领域。一方面,它能够持续、精确地追踪心率、运动、营养和睡眠数据,多维度地记录健康指标,帮助用户实时了解身体情况。另一方面,精准、全面的数据,为实现个性化的循证关护,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健康类可穿戴设备潜力大 用智能手表管理自我健康

根据Jorgen Behrens 先生的看法,“虽然可穿戴设备和联网的移动设备为实现持续的健康管理,提供了“物”与“数据”。 然而,数据本身并不是价值的全部。所以我们希望提供的不仅仅是监测的数据,更是通过专业健康指导改变日常生活方式,进而提升健康水平。”

按照现代循证医学关护的理念,监测数据只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飞利浦健康智能手表配备的包括飞利浦健康应用APP在内的飞利浦个人健康管理系统,使健康数据和智能系统进行互联。通过智能分析和远程健康追踪系统,为用户提供个体化的改善建议。同时,用户的身体数据将作为反映个人身体健康的依据,并通过云平台传递给飞利浦的合作伙伴海航优联健康管理中心,由专业的健康管理师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电话指导和健康追踪咨询服务。

健康类可穿戴设备潜力大 用智能手表管理自我健康

然而,改变长期养成的不良健康生活习惯并非一蹴而就,不仅需要自我坚持,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指导。值得一提的,飞利浦健康智能手表可以在其配备的APP上设置个性化的目标。不同目标模式下,用户看到的APP界面也是不一样的。通过追踪每日的目标进度,合理安排并不断激励用户做出有意义的改变,是真正的专属健康管家。

“虽然改变一些固有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非常难,但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激励大家做出改变的动力之所在,通过一些小的行为变化再加一层人性化的科技手段让大家更好地做出生活行为的改变。”Jorgen Behrens 先生补充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