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费-两毛五/分钟
最近几天我在忙什么。大概每天上午都会用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跟中国移动沟通,沟通什么呢?更换手机套餐。那为什么持续时间这么长而且难以解决呢?
所有的问题都得从手机套餐说起。我的移动套餐是校园80元/月的,毕业后校区流量用不到了而且没有返现活动后资费又相当高,所以准备更换成低资费的。但是,改套餐有两条拦路虎,一是协议期内返现活动不结束无法更换套餐,二是我办理了一个为期一年(19.04-20.04)的校园套餐捆绑流量包。返现活动到本月(19.10)正式结束,所以我的更换套餐(艰辛维权)之旅正式启动。
这时候就有朋友要问了,不对啊,你这个流量包还没到期啊,怎么能更换套餐呢?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办理业务是3月份,我还在家,就在微信上跟校园营业厅的人员进行了沟通,先是询问资费和流量包情况,然后再三询问:这个一年的活动是可以取消的吗?对方给出的回答是:是可以随时取消的。我就留了一手,把聊天记录和语音转文本留了下来(本人有三五天清理聊天记录的习惯...)。
所以我也就一直很放心,既然可以随时取消,那就不急,等返现活动结束一起办就是了,一直到毕业离校也没管这件事。
然后大概九月份开学,cf说现在学校移动和电信套餐优惠力度很大,我就很是兴奋,想着10月份就可以换更优惠的流量了。
紧接着,我又为了防止移动营业厅的人员坑我,拜托cf去营业厅帮我问现在的套餐情况和办理方式,but,营业厅以“给你说了你也复述不出来,太麻烦了”等为由,拒不介绍。无奈,我只能自己在微信上问。
果不其然,营业厅真的准备坑我了。我说我准备换套餐,对方给出的回答是,您只有一个更换成60元的活动和充话费返现活动(尼玛一句话的事,一个小破财的金融研究生会复述不出来??)。当我询问我能办理哪些套餐时,对方迟迟不回微信。当我直接说我想要办理新的18元(现为38)套餐时,对方回,带身份证学生证来营业厅办理。我说,我毕业了去不了,微信可以吗。对方说,毕业不能办理。既然我不能享受校园低价流量优惠,还留下来当韭菜?然后我就说我要把80元套餐改成8元。对方给出的回答是您有一年流量叠加包,得明年才能办理。我说,当初我办理的时候说随时可以取消的啊,(对方不做声),我就把准备好的截图甩了过去。对方:带身份证来营业厅。(卧槽泥马我都说了我毕业了不在江苏了麻痹)数次沟通,我说明缘由,不在江苏,希望能特事特办,可以发身份证照片,对方始终以“取消业务必须是原件到营业厅办理”“之前业务员已经离职”“我们表示歉意”“您可以邮寄身份证写委托书请同学代为办理”等理由拒绝我(有致歉态度)。
考虑到邮寄身份证不安全,我开始试图跟10086客服沟通。前前后后可能打了十几个电话,涉及南京移动,保定移动,还去了趟保定某区最大的营业厅。(前面叙述太长,接下来长话短说,为下面分析做准备。)
开始南京a客服说无权限取消流量包,要到营业厅,我说我不在南京,遂给出建议前往本地营业厅看能否办理。并热情给出区号+10086的联系方式。
打保定这边移动b,说没权限,对于异地号码看不到业务(这里留意),我就按照a的建议询问,b帮忙找出最大的营业厅c,并说如果c没权限那就没办法只能回南京办理了。
前往c营业厅,c给出的回答是,异地号码看不到任何业务,一片空白。我说,客服给的建议,说来这边试试。c说,客服也是傻,别说跨区域跨省,跨市都不能办理。
继续给南京移动d打电话,d给出的方案,帮忙申请,特事特批,需等48小时回执。
中午,南京e回拨,确认要取消流量包(有被问到是否有变更运营商的计划)。
下午,短信回执,已取消。南京e的三个电话未接到(在跟专业课作斗争)。
回拨f,问能否转接e,回答不能,并说您这边流量包业务已取消,更换8元套餐请跟营业厅联系。
转天,跟小破财营业厅沟通(态度冷淡),成功更换8元后,被告知:语音通话0.25元/分钟。
至此,艰难的更换套餐之旅结束。(19.10.25)
?
想说什么,骂娘?移动还真是老用户不如狗啊。校园营业厅人员服务态度差(cf也是这么和我反馈的),眼里就是搞业务冲业绩,降资费能推则推不能推就耗着。相关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让客户白跑。
还有什么?要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死磕到底一定能成功的。风雨之后一定会有彩虹的。
嗯,可以这么想。(其实也没必要太极端,把人想得太“坏”;当然,也不必把每次经验教训总结鸡汤和口号)
但是,不能只想这些。
先说说我自己。
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个体具有的性质全体未必具有,反过来,全体具有的性质个体也未必具有。营业厅不耐烦、“当时的业务员已离职”的甩锅做法和姑且可以看做利益驱使下的“不作为”,不仅让我对营业厅人员自身很气愤,而且对中国移动整体评价大打折扣;加之日常听到的对移动的大量负面评价,更加深了我对移动公司整体就是一种“办业务求人加跪舔,办完业务老子就是大爷”的印象。营业厅的种种表现无疑是在抹黑公司的品牌。当然,这种印象显然是不冷静客观的,因为此后在与诸多客服人员沟通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表现得相当热心的而且展现了较为专业的业务能力。
再谈一谈移动员工。
不可否认,包括营业厅人员和客服人员在内的移动公司员工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职业素养也有待加强,自然对其进行系统性培训,提升其综合能力也无可厚非。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告诉我们,移动公司显然在员工上岗前进行了必要的培训,那么根本问题出在哪里?营业厅人员又为何在面对“利益”与“预投诉”时表现了惊人的“善解人意”,其余时候却冷若铁板?是人之初性本善,而社会大环境促使其如此的吗?显然不是如此。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预期利益大于损失,必然导致人偏向有利决策;即使是所谓道德高尚的人,只要利益足够大,人性的天平最终也会倾向利益一边。而制度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好的制度可以让魔鬼干天使的事,而坏的制度可以让天使干魔鬼的事。有效的制度约束使得员工的违规成本极大提升,相应地,员工在做选择之前也会权衡再三,对得与失做出理想规划,进而优化服务过程,提升服务质量,既有助于员工自身高效完成业务,又利于为客户营造和谐优质的服务环境。制度约束作为一种刚性规则,可以协调人的预期,从社会层面讲可以降低社会的运行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既然谈到了社会层面,那就在社会角度深入分析一下。
预期与信任。成本与收益。马。识别人性。
心理的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人的安全感建立在包括物质满足的众多基础之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预期稳定的追求。我们在办理业务时时常会遇到移动公司挖的“陷阱”,这就意味着移动带给客户的预期是不稳定的,而客户未来采取何种措施应对就变得更加模糊,无形之中增加了维权的成本。而伴随着无条件变更运营商时代的到来,客户用脚投票,可以硬气选择为自己服务的运营商;同时,也倒逼各大运营商提升员工综合能力,并推出更优质的服务,留住乃至吸引更多客户。
移动公司的“挖坑”行为不仅会降低客户的预期,甚至还可能使得客户对自身不信任。信任与交易成本上升,障碍与变数也随之倍数增加;更重要的是,客户的不信任会被移动员工接收,进而员工会采取防范,双方彼此防范,合作的客户关系分崩离析的概率就会加大。
不管是营业厅员工表现出的趋利避害,还是移动与客户的双方防范,归根到底都是人性使然。与其唾弃人性所谓的劣根性,不如认知人性,约束自身。对人性加以识别,避免送上门任人宰割。我在办理流量包时选择了“留一手”(所谓的“留一手”,显然是吃过亏的后遗症),为的就是不做韭菜,虽然还是被小坑了一下,但是相比于什么都不做,结果还是更优的。除此之外,即使我们不能做一个善良的人抚慰人性,也不要利用人性。人的痛点就在那儿,实事求是告诉人家要怎么做,而不是利用人性来换取不正当报酬。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即使通过类似做法获得了额外的短期收益,在长期来看也是欠妥的,因为其预期是不稳定的,自然长期利益得不到保证。如此来看,做一个“正直的人”,在远期还是高收益的。
与其站在道德素质的云端hetui,不如用批判性思维约束自己。
与其选择简单地总结鸡汤打鸡血,不如中立客观冷静地加以分析。
既然看到这里了,那就再看两句有的没的吧。
(观点比较多,没有论据加以支撑,欢迎在评论区吵架)
只关注于道德的层面,是看不透现象与本质的,更是想不通问题的。一直以来都是思考道德教化,发现是真的不好走,所以现在就是:道德和批判性思维都是来约束自己的。
人际关系的亲密来自于依赖性,不只是男女朋友交往,普通朋友交往也要展现依赖性的。所以bb上周突然找我说“你都不联系我 哼”,我真的是笑出了声,这孩子也太可爱了哈哈哈哈,我是真的没啥社交啊近来。Emmm不过我好像确实跟我的朋友们好久不联系了。
这半年连续出现了两次很严重的信任危机,又加上成王败寇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导致我跟外界信任成本、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直线上升,自己给自己树起来的障碍也无形增多,设想的各种可能性和变数不断累积,可真的是太累了。盼着能有个结局圆满,改变一下现状和心态吧
还有就是前些天写的情绪价值。专注提升自身实力吧,尽量避免过多提供情绪价值。
道德底线,制度约束,还要有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