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子配线架的原理比较

如今电子配线架已经不是什么新的概念了,对布线系统采用智能化的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几乎所有的布线厂商都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布线架配套方案,让人眼花缭乱的味道。本文就是将众多的电子配线架系统做一最简单的划分和比较,让决策者在决策时做到心中有数。

所有厂商的方案按其原理均可分为端口探测型和链路探测型两种类型,而按布线结构可以分为单配线架方式和双配线架方式,按跳线种类可分为普通跳线和9针跳线,按配线架生产工艺可分为原产型和后贴传感器条型。如果一一讲解介绍恐怕最后还是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其实只要从原理着手去分析,就可以抓住要害,理清思路。

我们应该了解设计电子配线架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帮助网管人员管理布线系统。谈到管理,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有个链路数据库,不管这个数据库是手写在纸上的还是存在计算机磁盘里的,没有这个数据库网管人员就无从谈起布线管理。面对密如蛛网的配线架,网管人员就会有望洋兴叹的感觉。然而,传统的布线系统都是用手工的方法将布线的链路关系记录下来。即便是使用一些布线管理软件,一旦布线链路有变化(比如对某一个跳线进行跳接的操作)也还是需要网管人员自己来用手工的方法将这一变化更新到数据库中。一旦这种更新没有及时、正确地完成,就会造成链路数据库里的链路关系和实际上的物理链路关系不一致,经过日积月累的错误堆叠,前面提到的望洋兴叹的感觉就会再次让网管体会到了。

说到这里所有的人都会想到同一个命题,能不能让布线系统自己记录下来链路变化呢?当然可以,这就是电子配线架。电子配线架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多功能,但究其核心就必须要满足自动记录、更新链路数据库的功能。没有这个功能,其他功能再强也不能称之为电子配线架。但实现这个功能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采用端口探测的方法;另一个采用的是链路探测方法。现在分别对这两个途径做一介绍。

两种电子配线架的原理比较

端口探测法

端口探测法的原理就是在RJ-45或光纤的端口上加装一个碰触开关,一旦有跳线插入就会触动这个碰触开关。碰触开关就会通知系统这个端口有跳线插进来了。反之也是一样,如果原来的端口里已经有个跳线插头,一旦这个端口里的跳线被拔出,系统也会马上通知系统,这个端口里已经没有插头了。

端口探测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使用普通跳线。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只能探知端口里有没有跳线插头而不知道这个插头上挂的跳线是连到那里去的。比如,系统通知用户要把A端口和B端口用跳线连接起来,如图1所示。发出指令后系统只是在等待A、B端口是否有跳线插进来。一旦两个端口都先后有跳线插进来,系统就会认为连接正确,跳线工作完成,而并不管这两个端口是不是用一根跳线连接起来的。如果用户在A、B两个端口上插的是两根独立的跳线,如图2所示,插入A端口的跳线的另一端是空悬的,而B端口实际上是与C端口连接着,端口探测方法的电子配线架系统就无法判断A、B、C三个端口究竟是哪两个相连,因为A、B、C三个端口里碰触开关都已经被触碰了,此时必须做手动调整,才能真正达到图2的效果。这种电子配线架的智能程度显然不够高。

链路探测法

链路探测法的原理是在普通的跳线里增加一根导线,这种跳线一般称之为9芯跳线。基于链路探测法的电子配线架就是利用这根导线来确定端口的连接状态。当这种9芯跳线连接到两个端口时,系统就会通过第9芯线探测到这两个端口的链接关系,并立即更新到链路数据库里。以上面的案例来说,当系统发出指令要连接A、B端口时,系统一定要确定A、B端口确实已经像图1那样连接好了才可以。如果只是像图2所示在A端口和B端口分别插进去了跳线接头,而A和B并没有连接起来,也就是说没有一根第9芯线把A、B两个端口连接起来,这样系统是不认可的。系统一定要等到操作者真正地用一根9芯跳线连接起了这两个端口才会宣布跳线工作结束。这种探测可以让跳线操作做到零误差。

建立或更新链路数据库的区别

前面已经讲过,链路数据库的准确对与网管人员是十分重要的。是否能随时提供准确的布线系统链路关系也是衡量电子配线架的重要指标。我们先看看,两种探测法是怎么建立数据库的。假设有如下A、B两个配线架需要用跳线实现图3的连接:

两种电子配线架的原理比较

图3

即A1-B1,A2-B2, A3-B3。当端口探测法下了指令去跳接这几个端口后,它实际上就相当于用手工的方法输入了这6个端口的链接关系,在此之后系统就只能等着探测这几个端口是否会按着A1、B1、A2、B2、A3、B3的顺序有跳线插入,如果这6个端口按照其顺序都有跳线插入,它就会认定跳线正确,工作结束。

但是事实上,如果跳线时发生错误,在红色跳线插入A2端口后,操作人员把蓝色跳线插入了B2,并随即将其另一端插入了A3, 最后将所剩下跳线插头查到了B3。实际的链接关系是图4所示,即 A1-B1,  A2-B3 和 A3-B2。这种错误即使是在跳线并不是十分密集的情况下也是有可能发生。

两种电子配线架的原理比较

图4

虽然这个错误是很明显的,但端口探测法的电子配线架是觉察不出来的,它还是会认为实际的链接关系是图3所示的链接关系。当然这就会导致数据库与实际的链路关系不一致,如果以后的跳线涉及到了上面A2、A3、B2、B3的4个端口,这种错数就会传递下去,整个数据库就有大量需要手工修改的东西。

对于链路探测法的电子配线架系统,链路关系是通过扫描链路的方式获得的,如果下达的跳线指令是图3而实际上的链接关系是图4,系统会立即发现A2并没有按要求与B2连接,而是连接到B3上去了。同样A3也是连接错了。这就是链路探测的好处,数据库与实际链接状态永远的一直的。

数据库和实际情况的差异

端口探测法的电子配线架只知道某一个端口里有跳线还是没有跳线,但并不知道这个端口连接到另外那个端口上了。所以,在实现建立了数据库后,跳线的过程就不能有任何错误。一旦发生错误,无论是录入错误、跳线错误,这种错误就会隐藏下来并不断地延伸。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数据库遭到破坏,端口探测法的电子配线架就会瘫痪,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即把整个跳线系统的链路重新录入一遍,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会发成人为的错误。

对比来看,链路探测法的电子配线架情况就完全不同,链路探测法与数据库是更新关系,它无时不刻地在扫描着全部链路,一旦某个链路发生变化系统就会探测到并且马上更新数据库。数据库里的链路关系永远是最新的,并且不会有错误。即使数据库由于某种原因被毁,链路探测法可以在几秒钟内迅速扫描所有链路并立即重建数据库。

编者后记:

由于是两种技术的探讨,而且目前都有相应的产品在市场上应用,作为技术平台的综合布线工作组不建议在此加一些结论。

对于电子配线技术类型,在2009年工作组专家组编写的《综合布线管理与运行维护技术》白皮书中P45 中的“电子配线架技术有端口技术和链路技术两种”的小结,在该小结中对两种技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解释。详细如下:

(1)端口检测技术,即端口内置了微开关,采用标准跳线接入端口即可有感应。端口技术可以适用于单端(单配线架)和双端(双配线架)两种模式。端口连接状态通过配线架端口的触发感应完成。

(2)链路检测技术,依靠跳线中附加的导体,通过跳线中的附加导体接触形成回路进行检测;对于光缆跳线,也需要附加一根金属针来探测链路。使用链路技术时,一般建议采用双端(双配线架)模式。端口间的连接关系通过管理设备分析或扫描完成。铜缆跳线的连接示意如下图内容。

两种电子配线架的原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