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业永生,媒体大概“药丸”
一
在内容创业行业里,论坛峰会无数,但很难有说比新榜的内容创业大会规格更高的聚会了。
徐达内一度称新榜是新媒体第一站。我更愿意定义这家公司为这个行业里的枢纽公司。
这都是高大上词汇,而说得通俗点,就是一个皮条公司。
我尊称徐达内为这一行的总皮条。
这可能和他长袖善舞的高情商有关。我在过去一篇文章里,提及“我很少听到他有什么对头”。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连续两天,是新榜的内容大会。而以前三届都是一天会期。
我看着这个会,一年比一年满座高朋,往来大咖。
二
我愿意和各位赌一毛钱,张小龙在做微信之时,甚至是在微信公号之时,都没有想到过会开启一扇内容创业大门。
我甚至有种感觉,张小龙老想着要把所谓内容生产的门槛降低再降低。
一个有趣的地方是,今日头条的张一鸣在若干年前,曾经在一大票媒体老总和高校教授博导面前侃侃而谈了一番他心目中的媒体未来,但依然有大量的内容生产者对今日头条不以为然。
张小龙却从来没讲过这个话题,你甚至可以推断他对这件事的兴趣恐怕非常有限,但一众文科生们,对这位骨子里有文艺情结的理工男(语出胡泳老师的文章)依然顶礼膜拜。
我见过不少内容创业者,是发自内心地感谢张小龙。
但一样是帮助别人发财的阿里系,卖家们对马云的感情,恐怕就复杂得很了。
我想,大概是张小龙和他的微信公号生态,不太去剥内容创业的皮吧:微信一不抽你的赞赏也好广告也好的佣(广点通其实你可以谢绝不部署,对于头部大号而言,这块也是小菜),二不通过流量分配来收取内容创业者们的广告费。
这个很讨巧,的确很讨人喜欢。
三
2014 年的 12 月,徐达内和他的新榜开了第一次内容创业的行业会议。
当时,出于种种原因,徐达内还拉了一个某办的副主任级别高官。只不过后者不愿意公开站台,倒是答应他和与会几个嘉宾吃了一顿饭。
这个行业会议没有内容创业四个字,而是用了很复杂的九个字:新媒体、新榜样、新格局,在我这个会虫眼里,至少公开看,与其它会议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到底那个高官并不愿意公开露面。
2016 年 1 月,结束了A轮融资的新榜大张旗鼓地推出“内容创业”四个字,并冠以“之春”,时间点抢得非常好。
并不是新榜拉开了春天的大幕,而是在春天之时最大声地也许也是最早地公开地喊出:文科生的春天来了。
这个会,几乎可以说是奠定了新榜的江湖地位。因为它彻底抛弃了媒体两个字,无论是什么新媒体,还是什么自媒体。而这种抛弃,是符合趋势的。没有什么风险投资愿意去投“媒体”。
一来媒体的固有模式没有什么太值得夸耀的指数型增长,二来媒体在中国么,你懂的。
2017 年 1 月,新榜第三次大会“内容创业迭代风起时”,我这个咖位的,只能坐在底下听了。这话并没有什么多余的意思,我只是想表述,新榜年头大会的等级,再一次跃升。
2018 年 1 月,前天,新榜的大会名字叫“内容创业进化论”,首先是我连坐在底下听的资格都没了(哈哈),其次是更重要更关键的:徐达内不公开演讲了,换成了他的联合创始人。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一点,这位几年创业导致发际线太高只好理个出狱头型的中年男子,已经不再顶着新榜的总裁。
徐达内参加了一个panel,因为还有两个嘉宾都姓徐,故而叫“徐徐道来”。我总觉得,如果凑不齐这几个徐,大概徐达内连话都懒得说了吧。
四
胡泳教授在他的那边文章里,提到了三点微信公众平台对内容创业的推动作用。
而另外一位学者杰罗姆,则在他一年前一篇极长的文章(http://www.tmtpost.com/2557508.html)里,提到了“平台类媒体”。
杰罗姆还说,美国没有内容创业四个字。以我对他的了解和对这篇长文的拜读,这句话只是一个客观陈述,并没有“美国没有就是中国胡闹”的意思。
这数年来,微信公号平台对内容生态的克制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某些可以说的或不可以说的原因,运营方的确关闭帐号无数。但这些依然属于克制之列。
我对“克制”二字最大的理解就是:微信至今,很少干预流量分配这件事。而其实内容创业,核心就是流量思维。
是的,不要听什么内容转变为产品,这种话我以前写文章也用过,说说无妨,但心里要明白,内容的核心,就是流量——很传统,但管用就不过时。
大洋彼岸很难兴起内容创业的原因就是,无论是Facebook还是Twitter,都在干预流量分配这件事。而一旦干预,能借助平台之力赚钱丰厚的,也很难讲是创业。至少要花很多年,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创业。
本来,订阅制的内容传播,的确不需要平台去干预流量分配,但有趣的地方就是,平台很容易走到这一步。
我并不是说流量分配不好,从谷歌到苹果,个个都在干流量分配的事。而是说,即便以谷歌之盛,也无法撬动美国所谓的内容创业。而以微信一己之力(都不是一个独立公司),培养出大批身价上亿的富翁,还是在短短几年之内。
提醒各位一个 2017 年美国数字广告的现实:这个市场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Google和Facebook(信源Foutune的一篇报道,http://fortune.com/2017/04/26/google-facebook-digital-ads/)
五
但媒体大概要完。
杰罗姆在他的长文里,用media和publisher两个词来区分两种内容生产,我个人以为,是蛮有道理的。
纵观新榜内容创业大会的嘉宾名单,除了几个平台方,大抵大多的确是publisher,而不是学院派心目中的media。
有一个前媒体记者,去某公司就职。前阵子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图,图里就是一个白信封,信封上写着“南方都市报”,配文是:制作资料,明天打发要饭的,做甲方的感觉真好。
光写这句话大概他觉得还不过瘾,然后又追加了一个评论:羊晚、信息时报、南方日报啥的,排好队,排直咯!
这几句,是diss了广州三大报系的:南方日报系、羊城晚报系和广州日报系(信息时报属于广日的),顷刻间得罪了广州近乎所有传统纸媒,这哥们果然是媒体阵营杀出来的。
无怪乎公司领导得知后,气急败坏,直接让他走人。
车马费这件事其实很纠结,钱的确不多,拿起来的确是排队领(一般是签到领个礼品袋,里面也只有这个信封算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大多数媒体及媒体人并不拒绝这个。
这算是个陋规,但却又是甲方的囚徒困境。给的未必情愿,拿的未必心甘。过去大家心领神会,面上不会说破。
但在今天,已经有人公然喊出。虽然犯了大忌,但这种情绪,已荡漾而出。
六
趣店的罗敏,在一篇回应一切来回应对公司质疑之后,遭到了几乎所有舆论的口诛笔伐。
过了几日,圈内传出,网易门户的一位副总经理就职趣店公关负责人。再过了几日,罗敏的一篇反思文,从其公号发出。
在这篇文章中,罗敏对自己早先的那篇回应一切的专访,进行了复盘和思考,承认自己应对经验不足。
这篇文章得到了不少人的点赞。
但在我视野所及,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样一句话:
接受一切的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笑之,才是一家上市公司CEO应该拥有的胸襟。
而我们但凡读过中学的都应该耳熟能详这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没有人能和我翻译翻译解释解释,罗敏面对媒体批评时,无则笑之的笑,是什么意思?
呵呵?
七
我有个老同学,就职于凯络中国。
创立于 1968 年的凯络(Carat)是安吉斯集团旗下的国际性专业媒介公司。以下来自于该公司的一些介绍宣传:
公司连续于 2006 与 2007 年度,被英国Campaign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媒介广告代理商,受到世界知名客户的青睐。在亚洲区域1, 000 大客户中有25%为凯络客户。
所以,首先,这是一家agency,然后,这家agency的规模不小。
这家公司有个口号——他们自己称这个叫使命——高高挂在其官网上:重新定义媒体(英文版网站则是redefining media)。
我问过我这位老同学,说到底是拿着甲方的预算的agency,怎么就能重新定义了媒体?
老同学笑笑:欢迎来我司讨论。
当然,他们家官网是有解释的,反正写得很高大上,不是太容易懂。
八
Publisher正在崛起,Media正在完蛋。
这可能不是中国特有的事实,美国数字原生媒体正在崩盘——坦率讲,它们的确是Media,不是Publisher。
言论空间、员工激励,都不足以解释这个现象。
我可能知道原因:中国拥有的一个去中心流量分配的生态,美国没有。但美国拥有的,中国无论Publisher也好Media也好,并没有。
但我并不知道该怎么办。
(钛媒体作者介绍:魏武挥,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微信公号It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