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都用得上的“过冬指南”

程序员都用得上的“过冬指南”

“师兄,互联网寒冬还没有结束的迹象,作为初阶码农要怎么应对?”最近一个在大厂的师弟很迷茫,他毕业两年,和我一样处在人生的燃情岁月。

青葱岁月、燃情岁月、峥嵘岁月和大结局,国内知名生涯咨询师赵昂把人的一生分为这四个阶段,对应人生的前25年、初入职场的10年、职场后25年和退休后。

在青葱岁月我们像海绵一样吸收养分,进入燃情岁月,我们怀揣梦想尝试把学历、技能转化成职业收益,这个阶段我们要聚焦职业发展,而不是薪酬和体验。

职业收益=薪酬福利+职业发展+情感体验——《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

程序员都用得上的“过冬指南”

职业发展一靠眼光和选择,二靠努力和付出——选择一个方向持续投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力,实现跃迁。但是方向要怎么选?哪个方向最优?这是师弟迷茫的根源。

技术思维和工具不断发展,社会和商业对技术实现的要求也在变。2010年我刚上大一,大家写前端都是jQuery一把梭,很多公司还没有“前端工程师”这个title。那时候安卓还是小众群体,天下是诺基亚的,塞班工程师趾高气昂地拿着高薪。

我还没毕业,塞班却歇菜了,HTML5面世,WP昙花一现。这一波技术更迭,导致企业对前端工程师、IOS/android工程师需求量迅速膨胀,很快又出现饱和,因为新一轮迭代正在酝酿。

在技术浪潮中,有人能应付自如,升级成高级研发,甚至成为独当一面的架构师。我想,他们不仅精于技术实现方式,更深知技术要服务业务——深究原理和框架设计者的理念,应用到实际业务场景中解决问题、提升效率。

程序员基数变大,企业需求却在收缩,竞争就加剧。一方面换工作的程序员增多,企业没闲钱养可有可无的人。另一方面有远见的公司加大技术投入,同时提高选人门槛,花重金引入、留住优秀人才。“招更好的人,给更多的钱,一起干得更好更久”,这是某大厂老板在内部会议的原话。

行动胜过无谓的恐惧,我们要蹲下来充实自己。

程序员都用得上的“过冬指南”

1、我们该关心风口吗?

跟随新方向是用时间投资未来,需要长期投入,别指望有立竿见影的回报。如果因为害怕淘汰回避困难,或者想抄捷径刻意追“风口”,这种侥幸心理会让你吃苦头。

我的好朋友Mark,一个区块链架构师。因为去中心化和性能的矛盾,他至今还在研究和对比各种技术方案。朋友Du,大二时一腔热血进入AI实验室,后来他发现前沿理论运用到实际中需要很强的功力,但他并没有工程能力,只好考研继续深造。

落地新的技术方案要在搜集信息、判断、学习、尝试这个过程中螺旋式取得进展。所以,不仅需要敏锐的嗅觉和扎实的基本功,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2、多实战

我们在学校都会做实验课题,比如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在老师的打分中占比最高的是核心功能部分,因为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和可用性不好评估,这些在实际项目中却不能出一点差错。更要命的是实验项目不投入生产,不能验证,是纸上谈兵。

“事务范围太大,如果被卡住数据库就要崩掉”,“重复提交订单的风险没控制好,可能出现钱和物不对应”……实习的时候我写的代码遭遇一连串质疑,这才意识到学校的实验和公司的实际项目差别太多了。

面试官面对没有实战经验的程序员,就像拿到一块翡翠毛料,无从判断,只能靠“赌”,但没有人愿意在招人这事上赌运气。

程序员都用得上的“过冬指南”

3、别忽视理论知识

从小到大为了考试,我们要背很多知识。慢慢地形成副作用:我们厌恶知识,毕业后就不再碰专业的书,把知识和实战当成独立的两码事。

我踩过坑之后发现,在实战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理论知识都能找到解决方案。比如做系统优化的时候,最能提升数据处理效率的是选对应的数据结构,对网络协议的理解能帮助我们查询跨系统难题。

理论知识是前辈们在实战中总结、浓缩出来的精华,把项目和知识打通我们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我们的生命是一场无限游戏,太阳底下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坚持不掉队、扎好马步接招,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能看清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半年,比别人快一点,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我自己是一名从事了多年开发的Python老程序员,辞职目前在做自己的Python私人定制课程,今年年初我花了一个月整理了一份最适合2019年学习的Python学习干货,从最基础的到各种框架都有整理,送给每一位喜欢Python小伙伴,想要获取的可以转发文章并关注我的头条号。在后台私信我:01,即可免费获取。"

程序员都用得上的“过冬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