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结构退休 “云-管-端”重塑产业生态
2011年,通信业正在由传统的“终端-传输-交换”结构转向新的“云-管-端”生态结构,运营商正在一步一步走下“神坛”,遭遇到沦落为“管道工”的命运。
未来10年,网络数据流量的增长将高达70-100倍,而带来的收入每年仅增长5-10%。对于传统通信运营商来说,如果不能实现构建新的生态体系,将单位流量的成本降低到原来的1/10甚至1/100,最后只能沦为“管道工”,每天不停地扩容网络。
与此同时,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差异化,要求运营商业务创新步伐必须加快,并且能够实现快速部署。传统的“烟囱式”架构已不再满足运营商业务快速的部署需求。
华为专家向记者表示,这些挑战将给现有电信网络架构带来深刻的变革,促使其从“烟囱式”的业务垂直子系统向业务云化、网络IP化和终端智能化的“云-管-端”信息服务架构转变。
目前,三大运营商纷纷布局云计算。中国电信发布“天翼云”云计算战略,中国移动“大云计划”2.0版本即将出炉,而中国联通正在酝酿“沃云”架构,并将推出虚拟数据中心VDC。为了将“云”付诸实践,三大运营商正在积极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或是改造传统的数据中心,并开始向用户提供云主机、云存储以及虚拟资源等IaaS层面的服务。
在从政府到企业的大力倡导下,云计算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传统的设备厂商华为、中兴纷纷宣布进军云计算市场,凭借他们对电信市场的了解,可以为运营商量身定制合适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与此同时,IBM、惠普和甲骨文等主流IT设备厂商和运营商就云计算也展开了深度合作,利用他们的解决方案改造传统的IT系统。
而在终端的层面,华为专家向记者表示,终端在业务实现和体验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用户对终端的痴迷甚至将超过对运营商品牌和网络的忠诚度。未来的终端必须能够支持层出不穷的新业务。
为了支持即将规模到来的云应用,2011年,不同的“云手机”频繁推向市场。华为的“云手机”,阿里巴巴的“云手机”,网易和TCL合作的“云手机”,还有百度和戴尔合作的“云手机”。
但遗憾的是,IP网络却尚不成熟,骨干网还是以10G为主,而且采用“粗放式”架构,一是无法实现承载未来大容量的视频业务,二是无法实现差异化运营,使得网络成为整个新生态链上最弱的一环。
为此,运营商提出要建设“智能管道”。目前,中国电信针对“智能管道”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工作。日前,在由通信产业报社举办的“2012中国通信技术年会”上,中国电信北京电信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表示:“智能管道将为运营商带来四大商业价值,分别是节省资源提升容量,深化流量经营,提供差异化服务以及提高用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