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看“96费改”:收单合规 格局迎变

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中,对竞争较为充分的收单环节服务费,由现行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收单机构与商户协商确定具体费率。该费改已自9月6日起正式实施。

作为收单方,各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于新规各有理解。有机构视此为行业“蜕变”的机会,也有机构将无法适应竞争而面临“退出”。

收单机构格局迎变

事实上,在“96费改”开始之前,积弊已久的收单行业就已经面临一轮严格的监管和淘汰。

对一些不合规收单机构而言,上个月是它们的“黑色八月”。央行一连下发了8张罚单,其中,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被罚金额超过千万元。

此外,本应在今年5月进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被推迟到8月。在8月12日和29日,包括银联商务、付费通、汇付等在内的首批27家、第二批12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许可证相继获得续展。余下的机构还在“跋涉”中。而即使是通过检验的机构,其许可证续展有效期也只有五年。

从央行的态度来看,收单机构将被“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一段时期内央行原则上不会再批设新机构,而对于现有机构,央行的重点也是进行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长期未实质开展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将被取消相关业务资格、注销许可证。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支付机构,将被严格查处。

行业积弊多年来集中于套码、切机、信用卡套现、渠道套用等方面。而“96费改”则是在此基础上对收单行业的又一次“搅动”。

原本商户是按其类别分档次收取手续费的,而此次费改后不再分档;同时,还取消了原批发类等商户的手续费封顶机制。这一调整,意味着靠分档获得套利空间的套码等行为,以及靠封顶机制完成的信用卡套现等,未来将大幅减少。

此前,行业事实上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中。一方面,大面积的违规行为造成行业整体利润率的下滑;另一方面,越是盈利不济,就越需要迅速扩大市场以求“以量补价”,急功近利之下,违规行为就越来越猖獗。这导致行业几乎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格局,不违规或少违规的机构反而丢了市场。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费改对收单环节服务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后,收单环节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尽管短期内有所冲击,但从长远看是利好。

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晨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对于收单市场中为放大利润不惜铤而走险,使出一些非法套码、套扣等小手段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96费改’将迫使它们缩减规模,对长期做违规业务的收单机构影响很大,套扣等非法手段也会得到减少。”

在他看来,费改以后行业不再打价格战,竞争只能按规则做事,这个情况下机构就得靠提升服务品质来取胜,这时此前便合规开展业务的企业将有机会“超车”。

乐富支付品牌管理部负责人张涛则表示,有实力、市场认可的支付机构将获得支持,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看住”代理商

细化到操作层面,张晨注意到了收单机构的外包代理商群体。代理商群体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庞大,是支付机构与商户沟通的“桥头堡”,也是影响支付行业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

“代理商群体缺乏风险防范的专业素质,对风险的判断以及处理能力参差不齐。”张晨称。例如有些代理商违规操作商户入网导致套现隐患存在,有些代理商违规销售、办理pos机,导致大量套码行为,甚至其中还有不少违规的“二清机”(二道清算机)。

事实上稍早前,监管方面也进一步整顿了收单机构的代理商外包业务。

因此,对代理商进行规范管理,也是维持行业有序发展的举措之一。张晨介绍了付费通的事前、事中、事后风控法则。比如在代理商签约商户时利用手机GPS系统定位,以确认“人到实际商户地点”的真实性,对商户“五证一照”在工商系统和央行系统进行复查(针对套码商户证照造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