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在以太坊公链上的代币,最终都去了哪儿?

​​以太坊的来来往往

比特币的价值成功让金融界看到了数字资产的未来和前景,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互联网上的交易双方之间的信任问题。

 

但在币圈形成初期,整个行业里只有比特币这一个角色,这不仅仅是因为比特币的共识足够强大,更是因为比特币公链的不兼容性导致了初期的币圈很难产生新的数字货币。

 

在以太坊公链诞生以前,构建一个代币体系简直就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那时候,远没有今天这么简单,当时有很多有想法的项目都被拦在了“公链”的大门外。

 

可以说,是以太坊公链的上线改变了区块链行业“构建代币体系难”的局面。那么以太坊在币圈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那些消失在以太坊公链上的代币,最终都去了哪儿?

以太坊公链可以看作一个可编程的区块链系统,与其他项目相比,以太坊更像是一个平台,一个可容纳多种类型应用和token 的平台,基于这个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发行代币。

 

为了使公链上的不同代币之间可以正常流通和交易,以太坊指定了多种用以约束代币的协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能合约:ERC20、ERC721、ERC223、等等。

 

以太坊所有的智能合约中,ERC20是最受发币方欢迎的。ERC20全称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s 20,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份协议,项目方要在公链上创建自己的代币时,就必须要遵守这份协议。

 

常见的发币方式如下:发币方在编写了一份标准的ERC20智能合约之后,第三方机构就会用事先编写好的自定义代码与你的代币合约建立通信,这样人们就可以开始交易你的代币或把它存入钱包了。即使是不懂代码的发币方,也可以通过向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代币信息的方式来发币。

那些消失在以太坊公链上的代币,最终都去了哪儿?

在以太坊的现成公链上发币,显然是比自己打造一条公链要容易的多,以太坊公链给所有币圈人提供一条"可自由赛跑的高速公路",有了这条高速公路,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赛车手们。自以太坊ERC20上线后,数字货币市场就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起来。

 

一方面,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出现降低了发币的门槛,使更多人都能够参与到数字货币发展的事业中来;但另一方面,发币门槛的降低也催生了市场产品泛滥的局面。

 

基于以太坊公链的开源性,几乎人人都可以十分容易的创建自己的代币了,由此一来,整条公链上的代币开始越来越多。目前光在etherscan网站上显示符合ERC20设计标准的代币种类就已经超过了36000个。

 

2017年到2018年间,以太坊代币一度呈井喷式增长,目前为止,总代币数量已有数万种。2017年,以太坊代币通过1CO募集到的资金就超过了40亿美元.一段时间以来,以太坊公链上的代币带入的资金几乎占据了区块链行业的大头。

 

但问题也很快就来了,由于门槛的降低,数字货币市场变得鱼龙混杂,铺天盖地的新生项目让投资人们挑花了眼,各类名不见经传的空气项目也开始粉墨登场。

 

2017年区块链项目几乎是批量产出,但被1CO项目跟踪网站Tokendata列出了的902个项目中,有142都在募资阶段就不幸夭折,还有276个也因各种不明原因而销声匿迹,粗略来算,这一年项目的死亡率高达46%。

 

这就是市场泛滥的后果,新项目不断滋生的同时,旧项目也在不停经历着破发、归零等噩运。

消失的是谁

2017年诞生的失败项目中,有一大部分死在了2018年,这一年是整个币圈的寒冬,一段时间里全是鸡毛遍地的惨状。这一年项目破发速度看起来甚至像是连带效应,大有树倒猢狲散的趋势。

 

如今来看,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币圈之所以会经历寒冬,归根究底还是市场不够成熟。除了技术和时机等外在因素外,币圈的从业者们也没有几个是足够成熟的。

那些消失在以太坊公链上的代币,最终都去了哪儿?

即使到了今天,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商业模式仍然是以炒币为主流,项目方、投资人们仍然在以投机的眼光看待数字货币。当圈内的人都在想着何时进场、何时退场才能获取最大利益的时候,行业本身的发展又如何能跟上?

 

细数这几年消失在以太坊公链上的项目,虽然它们背后的孵化团队、应用场景等并不相同,但这些失败的项目之间,又似乎都有着某种相似的特征,概念模糊的白皮书、仓促的私募、寂静的社群、迟迟涨不上去币价等等等等。

 

作为新生行业,区块链目前的发展并不成熟,市场上打着区块链的幌子圈钱、割韭菜的项目数不胜数,这些纯粹的资金盘项目已经司空见惯,但抛开这一类纯粹的捞钱项目之外,还有很多看似有技术、有方向的项目也会走向末路。

为什么区块链项目的发展会这么困难?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个问题:

那些消失在以太坊公链上的代币,最终都去了哪儿?

一:团队,创始人是团队的核心,好的项目创始人不仅要懂技术、会用人,更要学会做个好领导。

 

但在这个行业里,创始人是普遍缺乏领导力的。对于新生行业而言,综合优质的人才实在难求,即便有,薪资水平也高的吓人。

 

二:产品,区块链说到底是门技术,技术只有落到生产、生活、消费及其它场景中的时候,才能发挥出价值,数字货币可以是TOKEN经济的产物,但区块链行业如果只有数字货币,那基本也就没什么经济可言了。

 

就目前而言,现有的区块链团队很难创造出基本面,也几乎没有什么应用开发能力和流量运维能力。

 

三:社群,大多数失败的项目在倒台前都会先经历社群的落寞。社群作为项目的交流场所,社群成员就是项目的参与和使用者,对数字货币而言,共识决定价值。

 

如果社群成员的认知浅显、价值塑造和传递能力也很弱,那么就会直接导致用户信心不足,共识度被削弱。

 

四:品牌,区块链项目的品牌策划普遍没有章法,因为行业并不成熟,以及大部分区块链项目的社群合作式运作方式导致了品牌无法进行系统规范性的传播和普及。

 

而传播力度不够的品牌,就会直接导致用户的共识度薄弱,无法建立共识体系。

 

五、国际化,互联网用十年做到网连全球,但十年后的区块链行业,却很难再孵化出国际化较强的项目。

 

一方面由于拥有国际化市场运营经验的人才稀缺,无法布局全球市场以获得增长空间;另一方面,由于比特币以太坊等国际化大项目珠玉在前,国际市场其实并不需要更多的数字货币诞生。

 

从前的很多项目,都是因为没能克服这些问题,最终才走上了死胡同,而如今的项目,似乎也很难克服这些问题。

 

“币圈一天,互联网十年”,区块链行业发展到现在,早已过了单纯的价值升值时代,现在的币圈缺的不是资金和控盘团队,而是真正想让数字货币具有流通价值的人。

他们都去了哪儿

以太坊就像一条高速公路,有人上来的同时,也会有人下去。这些消失在以太坊公链上的代币,最终的去向只有:破发、归零、破产、被遗忘……还有一些,甚至在卷走大批私募金后就音讯全无。

那些消失在以太坊公链上的代币,最终都去了哪儿?

但即便如此,现在留在币圈的这些人里,仍然坚信着数字货币的未来的。不可否认,未来几年或许是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高度发展期,但却并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能得到长久发展的结局。

 

无论是从前消失的那些项目,还是往后出现在以太坊公链上的新一轮项目,一但不能取得更大的共识和认可,都只能接受消失的命运。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区块链首先是一种技术,一种可以解决某些金融类问题的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被当成一种金融法则来开发数字货币;但这并不意味着区块链只能开发数字,因为单纯的数字货币本身,是无法创造价值的。

 

对于现有的代币而言,如果没有技术硬实力和共识场景的支撑,最终都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

 

目前全球大约有6万多个区块链项目,大多数仍然是基于以太坊公链而生。但随着行业的发展,更多的发币公链也在不断催生,昨日有以太坊,今日有EOS,明日还会有新的主网和公链。

那些消失在以太坊公链上的代币,最终都去了哪儿?

区块链行业看似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实际上,真正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项目却是少之又少。

 

当前的币市看起来仍有大量用户和资金的涌入,但细看之下就会发现,这些涌入的资金并没有用到行业建设上来,更多的人都在采用拿钱走人的战略:"在区块链行业赚了钱,再去干其他的",就是大多是项目方和投资人的真实想法。

 

今年以来,全球1600多种代币的行情整体较去年的峰值都跌去了50%以上,像极了1955-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

 

如今看来,面临危机的不仅仅是共识薄弱的以太坊代币,即使是以太坊公链本身,也需要寻求进一步的落地发展。新公链不断诞生,区块链链接金融业、互联网业、电商业的趋势也在逐步推进,那些没有应用场景和用户共识的项目,竞争力也只会越来越弱。

 

从长远来看,区块链技术始终是一种科技,它必须要依托行业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至于数字货币,只不过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而诞生的一种产品。随着行业发展,产品的类型会越来越多,市场对产品的要求自然也就会越来越高。智能合约代币如果不能连接实体、走入社会,就真的很难长期发展下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