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20年技术老兵云郎:16年峰回路,每一步都是更好的沉淀

摘要: 从技术研发到产品经理,3次峰回路转,这条路,他走了16年 一个懂技术的产品,更有底气和研发“叫板” 一个具备产品思维的技术,更明白未来的方向

1.

专访20年技术老兵云郎:16年峰回路,每一步都是更好的沉淀

从技术研发到产品经理

3次峰回路转

这条路,他走了16年

一个懂技术的产品

更有底气和研发“叫板”

一个具备产品思维的技术

更明白未来的方向


张良模,花名云郎。1997年入行做通信软件研发;8年后转型IT行业,曾任Oracle(甲骨文)中国云计算首席架构师;2014年进入阿里云,做过2年产品培训,现为阿里巴巴大数据平台MaxCompute产品负责人。

场主见过很多瞄准CTO岗位逆流而上的程序员,也认识很多挣扎后放弃转而创业的技术人,但是从技术转型成产品却不多。

做产品,是不是技术人未来的一个可能?

当产品懂技术,当技术具备了产品思维,那么不管是对于技术本身来说还是对于产品落地而言都会是一个强有力的推进。

场主认为,转型成功的云郎或许可以给到你一些启发。

专访20年技术老兵云郎:16年峰回路,每一步都是更好的沉淀

以花名明志。

阿里素有武侠文化,但如今很多阿里人的花名却是杜撰,云郎亦然。

初入阿里,张良模为花名而翻遍了各类武侠小说,能用的武侠名基本被“捷足先登”了,于是在翻到了易经、六十四卦后都未果时,他决定,干脆自己“杜撰”!

取什么?他想到了来阿里云的初衷:不是为了阿里云而选择云计算,而是因为云计算才来到了阿里云。

入行20年,前8年扎在通信行业,中间8年在甲骨文,2014年的时候,沉下心,给自己定了一个方向:5-10年,就专盯云计算领域。

有了方向后,他自然而然地瞄上了这一领域的头部企业: 阿里云,所以,云成了他的花名第一字,至于郎呢,很简单,要做云计算的“爷们”!

云郎,仗义侠士书生意气,但其实是一个技术人对自我挑战的野心。

如果说,云计算是风口,那么云郎绝不是一味追风的人。选择云计算,是顺势而为,但也是16年来3次转型,多次沉淀的结果。

16年转型路

拥抱变化:每一步都是更好的沉淀

97年从兰州交大毕业的云郎,已经算是技术圈的20年的“前辈”了。

刚毕业的他,怀揣着学校里掌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前脚踏出校门,后脚就入了热门的通信设备软件行业。

这应当是一段兵荒马乱,刀枪剑戟全上阵的日子。云郎辗转了一家民企、大唐高鸿、新太科技,担着研发工作,但实则要包揽开发、产品、项目多种事务。

“在还没有产品经理概念的年代就干着产品经理的活了”。

2006年,趁着ICT的趋势,云郎和千万技术人一样,转投IT大潮。那年,他去了甲骨文 ,度过了长久的8年。

甲骨文之于云郎是一个技术拐点,技术上从通信转向数据库、云计算架构(曾任甲骨文中国云计算首席架构师),业务上则由研发到接触架构咨询、解决方案咨询等工作。

这是从幕后走到台前的重要一步。因为工作内容,云郎经常和客户打交道,听他们的问题、他们的诉求。像云郎所说,“这是往外又走了一步” 。

技术圈的风向一直在变,能不能感知到,要不要顺风走,这都是技术人需要思考和关注的。

2014年的时候,“我感觉国产软件正是要开始策马扬鞭,往前赶的一个阶段”,于是,云郎跟从了自己的判断并抱着主动挑战自己的心态,选择加入阿里云。

成为产品经理,并不能说是计划之中,而是拥抱变化。

拿着云架构师的offer进来,但最开始的2年,云郎做的却是产品培训。

事实上,更早之前的阿里还是IOE时代,到业务发展到一个庞大的体量后,深感不能再让每个BU之间各自作战,亟需构架一个数据中台,以解决数据统一问题。

2009年,开始成立阿里云,2010年,伴随阿里金融的贷款业务上线,ODPS(MaxCompute前身)正式投入生产运行,2013年5月,ODPS开始公测。

当时内部一致认为把阿里云的培训做起来才是燃眉之急,于是,“尽管没有专业做过培训,但是去做只要这1个理由就够了。”

云郎“临阵挂帅”,也不辱使命。

拥抱变化,是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之一。“就是不同时间点,需要不同人去做不同的事情,阶段性问题是需要急迫解决的。”

而这,也是很多技术人应该体会的:拥抱变化,这就是职场与技术圈。

云郎进入阿里云时,ODPS已经上云近1年时间。后来的2年产品培训,2年产品经理生涯,让云郎见证着ODPS发展为MaxCompute1.0,又到如今的MaxCompute2.0。

内部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最终,阿里巴巴近99%的数据存储以及95%的计算能力都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去年双11当天,MaxCompute当日数据处理超过320PB 。

产品的成长,缩影着云郎的变化。

很多时候,技术人的“转型”是没有计划的,无非是一步步走来就成就了如今的自己。面对变化,学会拥抱、适应,于是水到渠成。

贴地飞行

产品经理:最懂客户的人,技术是内功

产品需要的是2种驱动力,来搞明白到底是要去解决什么问题。

1个是来自技术的驱动力,1个是来自市场的驱动力,当这2个驱动力都具备了,向中间汇聚,融合后就会产生很好的一个结合力和一个更加精准的判断。

对于云郎来说,前2个8年,就是从内到外,由外向内,逐步打通的过程。

从技术看产品,从产品看技术,不同的视角、漫长的8+8的过程,才修炼了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所需的“内功”。

而对于一个技术团队来说,更应该“拒绝yy,要贴地飞行”。这也是云郎他们团队所信奉的。

**贴地是务实,飞行则是要有眼光和速度。

**

可以发现,技术出身的云郎,作为产品经理的时候是“硬气”甚至有些“固执”的。他甚至会和开发互怼。但这正是他的操守所在。

在面试的时候,云郎会问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和研发团队发生过冲突吗?如何达到更好的融合?

他心里的答案是:“假如我提了一个需求,开发说:这个有点扯淡。那我就放弃自己的观点了?不可能!”

“产品经理需要有独立的视角和坚持点,才能让产品走得更远”。

云郎始终认为, 冲突是必然的,经常性的,但都是基于相同的一个整体目标感。这些碰撞在帮助MaxCompute向上。

当然,产品经理自身的判断非常重要,有足够的成功案例证明自己,才能在开发和客户面前赢得credit ,偶尔可以冒进一些(果敢),但是不能有经常性的误判。

对技术的了解是产品经理的底气所在。正因为具备了2种驱动力,才让产品经理的视角能够高过研发并且独立于研发,才能在碰撞中产生新的价值。

技术是发动机

技术人:产品的设计者

研发需要认识到:技术之于产品,好比发动机对于一辆好车来说,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专访20年技术老兵云郎:16年峰回路,每一步都是更好的沉淀

“可以把MaxCompute(产品)比作汽车,这样更加具象。产品关注的是整个车子,研发关注的可能就是发动机。”

雨天的时候,雨刷坏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客户感到体验不爽的是雨刷而非发动机。也就是说作为客户,看到的是整个产品,如果仅仅是发动机厉害,而不去关注其他的,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技术人如何提升产品思维?

“很简单,请你去开一下这辆车”,体验。

“有人在开,你就坐到副驾驶上,看客户的体验和反馈是什么”,感受。

MaxCompute作为阿里的离线大批量计算平台,目前也提供云上服务。由于企业之间计算模型的不一样、接口的差异,99.9%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剩下的0.1%却是无法预测的。

有个客户曾经向云郎反馈问题,一口气就提出了十几个。真的是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最后云郎记录下来的要求就有9个。

客户是没有需求的,他们只有要求。”作为产品经理,云郎拿着记下来的9个要求,抽丝剥茧,把要求转化成了可实现的共性的技术需求给到研发,上午整理出来,下午就和研发确定好了排期。

一年前,MaxCompute的自定义函数仅为Java,云郎在对接客户的时候却发现,有一些中小型企业里面都是Python工程师,虽然会写UDF,但不免麻烦,于是他提出需求,增加了Python UDF接口。

没有产品是完美的,客户会教育我们,向客户学习”。作为和客户打交道的一线人员,云郎感受最深。

只有创造机会和客户接触,才能了解产品在真实、具体场景中的应用。这些是产品经理的职责,但是也是技术人需要了解的内核。

为什么要开发这个?

为什么先做这个需求?

在真实的接触下,夸奖会让技术人得到鼓励和自豪感,反馈的不足的也让技术人更加清醒产品的改进方向。

技术人不是“开发的机器”,而是产品的设计者。

这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不是要让研发变成产品专家,而是让技术人也要具备一定的产品思维和意识,让对外的视角成为技术人的补充。

关于MaxCompute——云郎介绍

  • 简单

MaxCompute所有功能以 All in One Box方式提供服务,开箱即用。拥有集成化的操作界面,简单点击鼠标,就可以上传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到分析结果。

  • 稳定、安全可靠

不仅稳定支持阿里巴巴集团业务近十年,更是在客户中有口皆碑。同时,也是首家通过国内CSA-STAR和ISO-27001两项国际云安全认证的产品,提供金融级安全水准。

  • 性价比高

独创底层存储技术,采用列压缩存储格式,具备超强的5倍压缩能力。与企业自建专有云相比,计算存储更高效,降低20%-30%采购成本。

  • 生态兼容

区别于Hadoop等开源产品, MaxCompute作为全新分布式计算服务,所有功能以有机整体来提供。在生态兼容和支持能力方面为开发者提供了多种开发套件。

12、13年我做大数据的时候,大家还会认为大数据相关的业务是不紧迫的 。”现在,则是大好时候。

目前,市场上需求的计算主要有3种,离线批计算、交互式和流式计算,而从客户应用场景来看,这些计算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这也是MaxCompute的下一个方向:融合更多的计算模式,让客户使用更简单。云郎透露:现在已经在进行友好客户的邀测……

专访20年技术老兵云郎:16年峰回路,每一步都是更好的沉淀

谈及接下来的工作,云郎显得很是斗志昂扬,也充满了期待。峰回路转后,锐气不减当年

从1997年走来, 正好20年。

看似兜兜转转,但又仿佛一个圈,走回了刚开场的时候,做着和最初相仿的工作。初心没变,对于技术和产品的感受却更深切……

作为产品经理的“张力”正是来自于20年的厚积薄发。像云郎所说,产品经理要做一个有心人。场主倒是认为,技术人也一样。

不管是准备转型产品经理的抑或是要继续在开发之路上前行的,场主希望通过云郎的故事,让你在工作中,多一份思考。

云郎寄语

人有人格,产品也有产品的格,产品的格是人做出来的。

做产品和技术的同学,也要多看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等书籍,产品经理更懂得人性,做出的产品才会更符合人性。

作者:晋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