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加持”下的精准广告投放,为何催生出精准骗局
文丨木子
来源丨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我们可以通过用户上网痕迹、APP使用习惯、手机上的设备识别码和号码去匹配,我们掌握的用户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大致的住址,平时使用手机的习惯、浏览内容这些,保证精准投放!”
“真的假的,你们这些数据不需要进行二次纠正?”
“这个您可以放心,我们数据的精准度高,而且有海量数据基础作保证呀。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打通移动端和Web端数据了,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在Web端数据的积累多了去了,现在加上手机端的,完全可以实现跟投放环境和投放需求的匹配。”
“那投放价格?”
“这肯定要按照具体的量来谈了……”
上述这段对话,纯属雷同,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马云曾在《赢在中国》节目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免费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
他是想告诉公众,市场上许多免费的营销或者产品看似诱人,但之后用户往往会为这个免费获取的行为买单,代价有时非常高昂。
大数据加持下的广告,看起来更诱人
或许,很多人难以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深意。而广州市某高校大三学生刘佳这一个月多来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
“在导航页上看到一条广告,说参与什么调查就能获得精品马克杯一个,因为看杯子蛮好看的,就点进去填了表。”她告诉懂懂笔记,为了避免被这家发起调查的投资机构骚扰,她在电话号码一栏,填上了自己的“小号”。
让刘佳感到意外的是,她真的在一周后收到了马克杯,而且在之后一段时间,也没有接到所谓的骚扰电话、推销电话,这让她不禁为现在的“良心”营销点个赞。
不过,从两周前开始,她在上网时却开始觉察有些异样。不管是点开浏览器导航页,还是打开一些热门资讯平台,都能够看到许多“长”得像新闻的广告推送,而且标题都挺唬人的。
“标题都是《白云区小两口辞职后,积蓄让父母吃惊》、《人和快递小哥做投资,三个月辞职买奔驰》……太神了”。因为刘佳租住在广州白云,所以看到这样的标题,禁不住总想点开来看看这些“身边事”。
刘佳表示,这些新闻里面的内容都是介绍一种叫“某某微投”的投资方式,一百元起投,收益按日计算。而“业务”的运营方,恰好就是送马克杯的这家机构。
虽然页面遍布各种“成功案例”截图,但粗糙的排版和清一色“好评”,让她感觉这个平台有问题。关键是这种情况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令她开始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不仅仅被这个投资平台拿到,或许也已经被营销机构转卖出去了。
在惠东经营潮鞋专卖店的张浩也向懂懂笔记透露,近期自己遇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其实就是在网页里搜索了一次“区块链投资”,结果被类似投资广告的“信息”盯上了。
“我应该也是栽在大数据上了吧,看什么网页,都会出现投资类的广告,而且标题太诱惑人了。”不难发现,他所列举的经常弹出的那些新闻标题,和刘佳描述的出奇相似。
懂懂笔记发现,这两人虽然遭遇的情况相似,但不同之处则是“白云的小两口”变成了“惠东的小两口”;“人和的快递小哥”变成了“稔山的卖货小妹”……而页面的配图大致相同。
“应该是根据我们所处区域不同,精准定向推的内容和标题。而且夹在很多新闻中间,即便不会第一时间点进去,也会一眼就被吸引。”在听到懂懂笔记转述刘佳的遭遇后,张浩若有所悟,不过他强调自己看到的类似“新闻”,照片上都是美女,而不是什么小哥、靓仔。
虽然刘佳和张浩并没有因为类似的营销推送而遭受财产损失,但无论在浏览器导航页也好,资讯应用也好,总能看到这样的广告,的确觉得很烦。
而他们更担心的是,在大数据加持下的互联网世界,所有人都会在不经意间,变得“透明”,个人隐私也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那么,是否有人会被这类看似粗糙且粗暴的大数据广告“忽悠”,而掏钱投资这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