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是人工智能的强载体
【51CTO.com原创稿件】就在上个月的贵阳数博会上,马化腾虽然“迟到”,但还是抛出了一个博人眼球的观点叫做“用云量”。过去,我们常用“用电量”来评估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笔者认为可能在不远的将来,“用云量”会是重要的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的指标之一。近日,在腾讯“云+未来”峰会上,马化腾再次将播撒亮点进行到底,提出“云+人工智能也许就相当于是电+计算机”。
人工智能作为今年的大热话题,腾讯云也积极布局加入混战。会上,腾讯云发布了完整的25项人工智能即服务,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升级、AI框架服务、AI平台服务和AI应用服务。其中AI应用服务就包括人机对话、智能客服、智慧法院、天眼系统、客服质检、智能推荐、智慧会场、直播审核、人脸核身、OCR/MR(混合现实)等12大类场景。
场景为王,AI让数据发挥价值
说到腾讯云,其实也是从海量计算一步一步走过来的,QQ最早就是一朵云,7年前QQ同时在线突破1个亿,腾讯云也就此起步。盘点如今各行各业用云的趋势,马化腾表示,传统企业的未来就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尽管这话听起来拗口,但是却把当下所有热词串联起来,其实也不无道理。笔者认为如今活跃的云厂商都十分明确,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云可以提供海量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是目前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载体。我们就说腾讯在围棋方面的人工智能产品“绝艺”,后台部分依赖腾讯云的技术支持,如果没有庞大的云计算能力,是不可能实现这种人工智能计算的。
智能未来不仅仅是设想,而是要结合实实在在的场景落地,让数据通过AI技术发挥价值。其实越来越多的客户,除了提出基础设施的需求外,他们也需要大数据的能力,需要通过不同数据所带来的智能服务。如今各行各业纷纷“拿云说话”,这次腾讯云也请来了重磅的站台嘉宾——顺丰。就笔者看来,顺丰就是基于自己的海量数据、业务场景,再结合多元化的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脱离了单纯的研发技术,更多的是在运用技术完成整合。顺丰作为传统的物流行业,现在也开始向数字化转型,通过接入云带来了流程再造。例如,通过提供的OCR(图像识别)技术提升工作效率:货运单上有很多手写的地址信息,现在用摄像头扫描之后,后台用人工智能图象分析后转成文字,无论写得多么潦草,都可以做到比人眼识别更准确,随后把这些数据变成结构化信息后进入云端,然后进行实时管理。
云+人工智能的场景更多还体现在解决现实生活的诸多问题上,例如交通。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1300亿分钟浪费在堵车,这是很大的生产力浪费。作为专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腾讯云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伙伴,李斌认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释放更多活力的关键在“云”,只有可靠的云服务才能让汽车变成信息、数据的采集、流通工具。
笔者认为“云”对于交通物流行业更大的价值,还在于可以形成一个生态产业,通过服务进行更多价值的拓展。接入云端的汽车可以瞬间成为一个移动的工作场所、休闲场所,如果云作用于城市级别的交通管理,还可以对人们的出行进行智能部署,这也是众多云厂商通过人工智能努力的一个方向。
“一篮子” 智能创新火热上线
除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整合之外,腾讯云这次还展示了在医疗、人脸识别以及智能语音方面的突破。据了解,腾讯优图团队和广东的医院合作,在癌症诊断方面用计算机读取患者的CT图像,辅助医生做早期筛查。用大量片子做标注,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来形成认知,最后再通过试验输出结果。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初步的成绩就是查出肺癌的准确率达到63%,排除肺癌的准确率达到78%,超过了普通医生的平均水平,当然这个成绩随着技术提升还可以再提高。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医疗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此外,新一代人脸识别引擎以及检索能力,既为金融客户提供了安全与便利,也为视频直播的客户提供了美颜、变脸等有趣的玩法。在微众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云降低了银行使用人工智能的门槛,还可以通过云端进行人脸的识别。例如在联通的营业厅中十分受到欢迎的腾讯大王卡,它需要利用人脸识别来远程开户,这其中就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很多黑客试图用照片来模拟,欺骗人脸识别系统,但是腾讯在不断升级后有效地阻挡了几乎所有的造假。
本次会议上被广泛热议的还有刚刚上线的智能助手服务开放平台“腾讯云小微”,通过海量的语音、照片数据所训练出来的听觉、视觉的感知能力,为家电设备以及汽车内的车载系统提供了最自然的人机交互的方式,可见腾讯云也打起了智能语音这张牌。据笔者了解,腾讯云小微由三大平台组成:分别是小微硬件开放平台,通过一个 SDK 即可接入硬件;小微 Skill 开放平台,包含腾讯自有音乐及各种有声读物、新闻、天气等内容,开发者也可以自己进行个性化定制和创建;小微服务机器人平台,主要作用于日常家庭,作为常见的陪伴机器人能够不断学习和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