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消息关于创业的文章

有不少朋友在大公司待久了,想加入创业团队发挥一下「余热」。在满怀激情加入创业团队之前,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如何选择一个值得你加入的创业团队?

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0.看看做的事情是否对这个社会有意义。这是个价值观层面的问题。创业团队能成得几率并不大,一旦加入一个创业团队,首先应该做最坏的打算,然后朝最好的方向努力。即使团队投入最大的努力最后还是失败了,如果做的事情曾经给这个社会带来过价值,就不会被忘记,在以后也可以变现。如果做的事情是偷鸡摸狗的无法拿到台面上来说的,要三思,除非你是被逼急了要赚「快钱」,而创业团队一般又赚不到快钱。

1.观察这个创业团队内部是否在搞办公室政治。当然这个在面试或者洽谈得时候很难得出直接结论,你可以侧面了解一下,当你听到「某某是某某总带来的人」之类的说法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了。如果想体验宫廷剧内斗的感觉,去大公司效果更佳。

2.如果可能的话,去参观一下办公室,注意一下创业团队创始人是否有专门的司机?是否有秘书?秘书是否漂亮?是否有独立的办公室?办公室是否比普通员工的豪华?如果以上答案皆为「是」,你还是别加入了。这或许不是一个创业团队。

3.你的价值在这个团队能否被放大?你已经在大公司里爬摸滚打过,你内心已经被大公司的规章制度繁文缛节折腾得差不多了。如果加入到创业团队,肯定不只是为了一份工资,还需要想想你能给团队带来多大的价值,而且是实打实的价值。

4.办公室离你家远么?每天要花多少时间上下班?如果上班路上就要超过一个半小时,你愿意搬到公司附近住么?团队其他同事距离公司是否都很近?有没有搬到附近住的?如果有,加分。

5.去微博上观察一下这个公司创始人的帐号(如果有的话),看看他们是否经常在微博上说夜里组织团队开会,是否经常在休息日组织团队开会,如果有,减分。

6.如果能了解到创业团队的投资人关系,去仔细了解一下。有一些投资人虽说是名声在外,但你要仔细看看这些人是否有把好项目搞砸了得「前科」,如果有,减分。

7.创始人是海归或是读过MBA,酌情减分,别问我为什么。

我所说的都是胡扯。

昨天的话题提到了创业团队,今天就有不少读者来问:怎么判断哪些创业团队是靠谱的?

我依稀记得以前写过这个话题,但搜索了半天,没找到过去是怎么写的,那就写一份新的吧。

说起创业团队,有一点你必须要知道,创业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创业团队死掉的可能性非常大。以前有调查机构报告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大约是2.5年,既然数据在这里,那就意味着有大量的创业团队坚持不到2.5年就关门大吉了,创业团队总该算是中小企业吧,严格来说是小微企业。

我之所以要先说这一点,是要你记住选择创业团队就意味着风险,有风险才意味着有可能有更大的收益。要想逆袭,就去承受更大的风险。如果害怕承受风险,去做公务员,就去国企,就去大公司工作好了。不过,报告显示,集团企业平均寿命也就是7-8年,至于公务员,谁也不能保证10年后不下岗。

既然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是这样,那么在选择的时候几乎无从预知这家公司会不会早早死掉,要判断一家公司是否靠谱非常的难,但我们可以发现创业团队不太靠谱的一些苗头。

不靠谱迹象之一:内斗。如果一个创业团队的内斗在网络上已经有一大堆新闻报道,基本上这个团队不太能改变这种内斗的习气了。除非你特别喜欢办公室政治,或者自信在这种斗争中能够做到赢家,否则就离他们远点吧。

不靠谱迹象之二:烧钱。有很多创业团队在初期缺钱的时候能坚持活下来,但是突然融到钱了反而快速死掉,问题多数出在烧钱上。烧钱的迹象就是你在电梯里能看到该团队的广告了,你在地铁里也能看到创业公司的广告。一个创业团队如果没有足够好的收入,烧钱能烧多久?

不靠谱迹象之三:靠输送利益活着。公司老板有关系能从一些利益单位拉过来一些项目或者工程。公司命脉悬于这点关系上,比如SP时代,围绕电信做点小项目什么的,光景好了,公司利润不错,一旦风向变了,立刻就运转艰难。

不靠谱迹象之四:创始人三观不正。比如不老老实实做事情,整天去拜见各路奇人神棍,混大中小各类圈子公司墙上挂满和各种高级人物的合影,或是去读MBA啥的读完了还生搬硬套,开个会出来也带着女秘书的,基本都算三观不正。

不靠谱迹象之五:工作效率太低。有一个小窍门,看看这个公司创始人以及团队成员的微博,隔三差五就说「开会开到夜里12点,收获很大」之类的,基本都是扯淡,这种鸡血能打多久?没事儿总半夜开会的公司都是不靠谱公司,所谓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说的就是这种,没看到哪个公司开会开上市的。

鉴于「加班」这个话题太敏感,这里就不讨论了。

这是我的一家之言,怎么判断哪些创业团队是靠谱的我说不好,但你可以离那些不靠谱的公司远点。

另请参考我以前写过的《创业周期率》一文。

维基百科创始人JimmyWales提到过这样一个「牛排餐刀谬论」:

如果你打算开一家餐厅,餐厅要提供牛排,那么就一定要准备餐刀,如果顾客用刀刺伤他人该怎么办?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是不是要用笼子把顾客隔开?

维基百科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恪守这样的原则:从不将时间花在解决假想问题上,而是集团队之力去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以上内容摘自《地球的法则》一书。作者引用了这个案例,并且强调「事情的预期是有限且已知的,但假想的问题却是无尽而且未知的。」正因为假想的问题无穷尽,所以,「预防原则」(ThePrecautionaryPrinciple)从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进步的阻碍,甚至变成了对思维的障碍。

举个小例子,去年12306的抢票插件引起了不少关注,有些人会批评插件作者这样做是加剧了不公平,但在所有人购票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情况下,如果有人能够利用更少的时间买到票,这是一定程度的进步,也是在「解决问题」。

我遇到过很多人投资人劈头直接问创业者,「你这个产品怎么赚钱?」在我看来,这样的提问不但显示了一个投资人糟糕的素养,其实也是「牛排餐刀谬论」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对创业者来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盈利与否也重要,但那是之后的事情。如果提前去考虑商业上的问题,可能就会阻碍接下来的创新节奏。

在一些大型公司里面之所以不可能创新,多少也是因为要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假想的问题上(这些问题有的时候还的确是必要的),各方面负责人都会担心「你这样做出了问题怎么办?」法务、公关、安全团队都会提出各自的疑问,如果出了纰漏是否有应对办法?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出错倒是最重要的,自然也丧失了试错的机会。

至于什么是「预防原则」,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或者去读一下这本书。这是一本给了我不小启发的书。对创业者尤其会有启发。

《科技想要什么》也有讨论预防原则、风险、创新,新技术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