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FM都找熊本熊的设计师做吉祥物了,音频平台现在都多有钱?
前几天,音频平台荔枝 FM 开了一场发布会,发布的内容很简单:荔枝 FM 品牌升级了,名字里去掉了 FM 两个字,换了新 logo,还做了一个吉祥物。
发布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发布会开场找了莫西子诗做演唱嘉宾,logo 和吉祥物的设计者也是日本著名设计师水野学。光说水野学这个名字你未必知道,但提到他的作品,你肯定听说过:熊本熊。
水野学和他设计的荔枝吉祥物
如今的音频平台,已经有钱到能找这么有名的设计师做 logo 了?
音频平台有钱的不少。从美国的情况看,Satellite Radio SiriuXM 在 2016 年就已经实现了 50 亿美元的年收入。回到国内,《中国互联网视听行业发展报告(2017)》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17 年国内网络视听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网络音频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了 2.2 亿。
国内的音频平台们,如今都活得怎么样?
音频平台们都在干啥?
传统音频产业主要靠广告销售和流量分发盈利,在网络电台尚未开始发展的 2000 年左右,一家一线城市的广播频道每年就能收入 2-3 亿元,净利率 50% 左右。
但到 2010 年,蜻蜓 FM、喜马拉雅等网络电台相继出现,内容更丰富,选择更多,也让音频领域的竞争更激烈,传统广播电台收入大不如前。
用户习惯使用的音频平台从传统转向了网络,音频平台的盈利方式,也慢慢从向 B 端收广告费用,转向了向 C 端收内容付费。
喜马拉雅 FM 早在 2016 年中就开始尝试付费模式,马东的《好好说话》上线十天,官方就宣布销售额已经突破 1000 万元。之后,喜马拉雅还和多家出版社合作,上线了付费有声书业务。
喜马拉雅甚至像淘宝制造双十一一样制造了「12.3 知识狂欢节」,通过打折、拉新甚至向用户付佣金的方式拓展付费用户,喜马拉雅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知识狂欢节当天音频付费累计达到了 1.96 亿元。
咪蒙在喜马拉雅上开设了音频课程《咪蒙教你月薪五万》,郭德纲也在喜马拉雅上开设了付费的音频脱口秀《郭论》。2018 年,喜马拉雅还宣布会推出王耀庆、杨澜、郝景芳等等「音频 IP」,他们都会在不久之后推出音频付费课程。
郭德纲的音频脱口秀《郭论》
同样着眼于音频内容付费领域的还有蜻蜓 FM。
高晓松在 2017 年 1 月发了一条微博:「刚看到一个音频网站的统计,仅 2015、16 两年的《晓松奇谈》就播放了 88686 万次,比同期爱奇艺的视频播放还多!」到了当年 6 月,他就在蜻蜓 FM 上线了付费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每期 20 分钟左右,每周一三五播出,年费 200 元。
在 2017 年引发了巨大争议的许知远也在蜻蜓 FM 上开了新节目《艳遇图书馆》,一年 52 期,售价 99 元。金庸、「局座」张召忠、张大春、蒋勋等名人也都在蜻蜓 FM 上开设了付费节目。
许知远的新节目《艳遇图书馆》
和布局知识付费的喜马拉雅和蜻蜓 FM 不同,荔枝 FM 的思路是做音频直播,直播打赏抽成也成立荔枝的新商业模式。传统音频广播里的深夜电台广播和互联网时代的直播打赏,在荔枝平台上融为一体了。
荔枝 FM 的语音直播在 2016 年 10 月上线,形式大致相当于视频直播,只是把视频变成了音频。用户可以在直播间里和主播交流,解答情感问题,也可以像视频直播一样给主播打赏。为了不将自己局限在播客平台,荔枝 FM 也将品牌升级成了「荔枝」。
荔枝官网的直播宣传页
根据荔枝方面自己公布的数据,2013 年上线的荔枝截至 2017 年 12 月,已经拥有超过 1.5 亿注册用户,月活 3000 万,直播的主播数量都已经超过了 300 万。每天直播间公屏聊天超过 7000 万条,有 23% 的用户参与了直播间的连线聊天。荔枝方面透露,目前他们每月收入已经接近 1 亿元。
荔枝在本月初刚刚完成了 D 轮 5000 万元的融资,在融资结束采访里,创始人赖奕龙表示资金将用在产品研发和用户体验升级,在打造 UCG 播客平台的同时还会开发用户互动的场景,优化社群运营的模式。荔枝方面透露,他们目前还在探索 ASMR 等更多音频内容的可能形式。
2018 年年初完成了融资的还有考拉 FM。考拉 FM 一门心思扑在车联网领域,整合了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创立的车语传媒,正在发展车载综合娱乐业务。
据投资人透露,考拉 FM 的车载整合产品已经研发成功,并上线了几十家独家授权厂商的车型。目前,考拉 Fm 已经覆盖了 40 余个汽车品牌 500 多万名车主。
新入局的竞争者:知识付费
2017 年 8 月,正在海外谋求上市的豆瓣大刀阔斧调整了业务线,豆瓣东西和豆瓣一刻都在关闭之列。有豆瓣网友随即发布了「更让人伤心的消息」:豆瓣的音频电台「豆瓣 FM」也要被关了。
如今小半年过去,豆瓣的海外上市还没完成,豆瓣 FM 也依然能用。更重要的是,豆瓣在 2017 年 3 月上线的付费音频专栏「豆瓣时间」,似乎还活得不错。以合作自制内容为主的豆瓣时间用重资产运营的方式,保证了内容品质,靠着既有的文艺青年用户资源,也开始在知识付费领域分一杯羹。
白先勇的豆瓣时间专栏
2016 年 5 月上线的「得到」也在成立一周年后举办「知识发布会」,增加了付费订阅专栏的数量,升级了「每天听本书」年度会员产品,用户数量也超过了 700 万。罗胖一早就看清了音频领域的优势,《罗辑思维》在喜马拉雅音频上的播放量,是优酷视频上的五倍。在「得到」之外,知乎 live、千聊等音频知识付费产品也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行。
2017 年,B 站已经率先上线了音频专区,网易云音乐上线了一波和音乐知识相关的付费电台。百度上线了音频知识付费产品「百度小课」,腾讯也不声不响地在 qq 音乐里加入了直播板块。到了年底,连今日头条都要做音频付费节目了,名字叫《新知》,还是付费节目。
音频行业会不会成为新风口?答案自然已经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