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这一年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前漫步

2018这一年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前漫步
2018年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来自于节目《知识就是力量》,“人的本质是一段时间”,经营好自己的时间以提升自身内在价值。

鄙认为大学四年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遗憾。在这之下又可细分为两个阶段:尝试与探索是第一阶段,定位与洞见是第二阶段。现在,到了第二阶段的后半段路了。

定位与洞见

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

与2017年所倾向的产品或市场不同,经过了漫长的自我探索,终于在2018年的确定了自己将扎根于前端,以技术为主导,逐渐演进的思想指导着我,只有技术与哲学才能进化这个世界,技术提供物质基础,而哲学提供精神粮食。另外,作为前端,自己的产出能够直接面向用户,能够了解到更多元化更精准的用户画像(还有就是觉得自己长得还看得过去,应该去做前端)。

确定做前端er到现在接近一年的时间,从沉浸于书、看B站视频、独自做项目、到实习,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时间的多元收益

这里的多元收益不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以奔跑般的速度进行自我提升往往会忽略自己思考的过程

在一段时间内更专注地做一件事,由这一件事引发的思考往往能有更大的收获。但我往往会忽略这个关键,因为固有的常规的逻辑容易误导我应该更快地做完一件事,这是可量化的收获。

这在本人入门前端的时候尤为明显。买了一堆书,限定一个DDL,然后就陷进去快速读完,读完后感觉收获满满,但事实上留在脑子里的是一堆模糊的概念。

到后边专注于做项目时,往往一个知识点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实践,但这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收获。例如用到fastclick这个库时,会愿意花时间去浏览源码,了解基本用法之外还了解了浏览器的事件响应机制,以及作者在写这个库时的思考角度。

由于本身写的代码bug有点儿多,知识点盲区也比较多,这就避免不了上社区,请教大佬。这里主要有了三点思考:

  • 专注力是非常宝贵的,但很多垃圾信息导致专注的时间无法有效延长,那么可以将有效的专注时间用在刀刃上,而不是强迫自己去专注,这样的收益是更多的。又或者,得益于专注时的多巴胺上升,可能会使得专注的时间拉长。
  • 自己的所处的环境对自己的思想、思考角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有时候甚至会大于个人的主观能动力。
  • 跳出当前思考的困局,去看看更广阔的视野,可能有更多的收获。这其实就是乘法原理:不要盯住一个数,而是要想办法再乘以一个数

技术这条路

目前本人方向是前端,2018这一年,在前端路上也做了一丢丢的工作。

业界大佬说技术人员需要三种思维能力:技术思维、工程思维、产品思维

  • 技术思维:技术是一门实践课,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做了几个小项目来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包括模仿去哪儿网移动端的前端实现、网站导航、个人网站改版,另外就是在实习时参加了真正用于生产的项目,从0到1开发了某web应用的一个功能。
  • 工程思维:在实习时感受到工程思维是最强烈的,另外,还听了2场线上课程来补充理论知识。就目前,工程思维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就是系统性的思考方式。
  • 产品思维:产品思维是个很玄乎的东西,在没有真正的产品上线给用户前,谁都不知道方向对了还是错了。实践可能会出问题,但经过他人实践检验过的理论必然是值得学习的。这方面听了10场左右相关的线上课程或者分享会。包括个人IP打造,用户画像分析,触媒习惯分析、用户的获取激活留存、如何形成用户与产品之间的回环、如何激励用户利用社交散播产品、变现手段等。

技术栈

了解到技术栈这个概念挺晚的,有意地强化自己技术栈就更晚了,目前技术栈如下:

前端:Vue/Vue-Router/Vuex/axios/jQuery/Bootstrap/Sass

前端工具:Webpack/npm

版本控制:Git

后端:Node.JS/Django(NodeJS是主力,Django是业余兴趣)

其他爱好:Linux/Nginx

洞见,以小窥大

这里更多的是自身基础素养能力的提升。

大学以来总在听师兄师姐们说要提升各种各样的能力,归根结底,发现基本的能力分为五种,姑且称为能力矩阵吧:

  • 专注力:这个能力值得放在第一。
  • 职业竞争力:作为技术人员,技术过硬是提升竞争力根本基底。此外,工程思维、产品思维以及个人IP能够让自己更加大放异彩。
  • 自我控制力:控制得住自己,才控制得了自己的未来发展。
  • 执行力:执行力是事情能够开始并正常进行的关键。
  • 思辨力:这让我不会被一些看起来有道理的内容说服,当然,上头了的话容易成为一个杠精(亲身经历)。

那么2018年我在这些上面做了什么呢?

最多的恐怕就是听线上课程了,伪懒癌患者也不想多走动,线上课程的便利性备受青睐。

  • 7门前端相关线上技术课程以及几本技术书籍
  • 2本书,分别是《好好说话》与《上瘾》,偶尔还看看《世说新语》什么的
  • 10门左右简短的线上课程或分享会,只要是执行力与控制力的“鸡汤”
  • 阅读100+别人的读书笔记,感受别人的思考过程
  • 全年不间断背单词打卡
  • 一场讲演,《破与立》
  • 有段时间闲着没事干,考了个网络工程师
  • 有意培养自己的技术栈
  • 等等

洞见了什么?

恐怕最大的收获就是窥探未来人生的缩影以及探索世界的坐标系

由基本能力出发,结合自己的特性,分析自己,从而尝试预言自己的未来。想象要狂野,预言要自证

在自己的思想主持之下,更多角度地去探索这个美好的世界。

琢磨一下自己

环境驱动主导转为自我驱动主导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转变, 意味着自己的自控力也更强了。

环境驱动意味着自己的行动与否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不能说差,毕竟如果混在有一堆厉害的人里面,可能要比自我驱动更好一点,但这样的情况在我所处的环境相对比较少。

自我驱动是一个双刃剑,好处是生活可以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坏处是自己可能越来越堕落却还安慰自己说为时不晚。以自我驱动为主导,把握自己的节奏,辅以环境驱动,有周围的同学作为参考系,则显得靠谱得多,至少下场应该不会太差。

复盘

说简单点,复盘就是反省,但我认为反省是一种状态,仅在当下能够有很多的启示,无法延续到未来、作用于未来。而复盘则是更加全面地系统地审视自己所做过的事情,是一种过程。我分为下面几个过程:

  • 这个项目究竟要做什么?
  • 亮点在哪里?
  • 哪些地方是糟糕的?
  • 下次遇到相似的问题,哪些地方值得额外注意?
  • 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收获?

不管是之前做的活动策划,还是现在的技术项目,复盘都给我带来很大的提升,除了梳理项目外,对认识自己也有巨大的作用。

找点乐子

2018年的乐子可以总结成几个关键词:

乐观派

本来想加个定语“无脑”,发现不太适合自己。

2018这一年,有许许多多令人愉悦的事,当然也有一些令人难受的事。停在悲伤里问题不会被解决,开心往前走也不一定能解决,但起码有个盼头,自己的乐观就来自于这许许多多的盼头。自己仿佛有看破红尘之感,不喜欢笼罩在悲伤的氛围里,如果难受,那就听听rap。

音乐

其实音乐这个关键词可以再缩小一下范围,毕竟这一年我的歌单基本被rap给占据了,听的也基本是rap。有青春之歌《再见hip-hop》,有江湖气息的《江湖-2018CYPHER》,有让人跟着诶诶的《万里长城》,当然也有21 savage的《bank account》,听起来带感,自己跟着哼也还能听。

电影

总感觉这一年看了很多电影,但转念一想,印象深刻的没有几部。可能是因为每一部都很好看,都很精彩,但总给人感觉少了一些亮点。不过我看电影基本是看过就忘记剧情的,能让我或开心或感动就好,在电影院里的2个小时好好感受下电影里的人生,不失为一种乐趣。当然有些电影的金句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n刷《肖申克的救赎》时,“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光辉”这觉话就觉得很棒。

下馆子

约上几个好友一起下馆子吐槽是一件很放松的事,再加上一起吃点上火的东西,惬意。

放纵

有时候也喜欢放纵,就什么也不刻意去做,随心而动,算是一种降压方式吧,毕竟世界本身就是熵增的,给自己一些紊乱的时间也不会很坏。

悄悄跟未来说点事

起身而行需要勇气,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也需要勇气。

立几个不打脸的FLAG吧:

  • 前端技术栈继续演进;
  • 三本书:一本文学,一本传记,一本随缘;
  • 继续英语之旅;
  • 好好健身;
  • 头发浓密。

写在最后

One may understand the cosmos, but never the ego. The self is more distant than any stars. Thus, a life is a journey of unrelenting offers to discover more of ourselves.

------From Neo 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