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开始走下坡路?究竟是谁动了广告公司的蛋糕
广告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巨头们的权威开始式微,广告生意变得四面楚歌,腹背受敌,碎片化的数字媒体中,似乎充满了新的颠覆者。
在 4 月中旬,世界最大的广告集团WPP的CEO苏铭天爵士离职,在行业内引起轰动。苏爵士在广告行业叱咤风云四十余年,通过投资并购,一手把WPP( Wire & Plastic Products Group)一家塑料制品公司,做到了广告业No.1。他的离职,是对广告行业影响深远的事件。
而在我的身边,近一年内,有很多广告公关的朋友,去了互联网平台、去了内容媒体。东城区的朋友们,金宝街的朋友们,更多的变成了海淀区的朋友们,朝阳区的朋友们。
我们都看到,广告公司的蛋糕被人切走了。
但到底是被谁切走的?又是如何切走的呢?
以往广告业最核心的两大门槛是专业人才,和垄断资源。“要么自己变成巨头,要么被巨头收购”几乎是广告公司规模发展的必然路径。
大公司通过多年打造的完整体系和运作机制,形成人才和资源的垄断,在过去几十年里,强有力的控制着行业的整个链条和利润。外界的人都听过奥美、JWT、群邑,但却不一定知道,这些都是属于WPP一家公司。
以往的广告业,有时候,跳槽只是意味着换楼层而已。
但是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整个传播环境极速变化。其中数据发展、快节奏的碎片化趋势,不仅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同时也悄悄改变了广告业分蛋糕的规则。
规则变化后,通过扩大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集团,从而取得垄断低价,突然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效率和可验证性,成为分走广告业蛋糕的新规则。
还有一个更形象的说法:
以往的广告是大家闭着眼睛憋几个月靠直觉赌命,
现在的广告则更适宜于睁着眼睛看着数字持续赌。
闭眼憋几个月赌 vs 睁着眼看数字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