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融资全览:3年,450家 AI 公司收割300亿人民币
我们从 2017 年往 2015 年看,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撰文 | 邱陆陆
数据支持 | 天眼查
2017 年的人工智能行业很「热闹」,每天都有新鲜的消息迫不及待地争夺公众的注意力。
我们坐下来把「串联」这件事情系统地做了一次:以三年为维度,统计了那些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司的投融资情况,让那些盛极一时的、火热登场的、默默耕耘的,比肩而立,来一张「全家福」。
从 2015 年到 2017 年,共有超过 450 家涉及「人工智能」的创业公司拿到了超过 660 笔融资,总金额约 300 亿人民币。投资事件数和投资金额都逐年增加,事件数的增速在 2017 年有所减缓,投资额度却有飞跃式的提升:2017 年的投资金额,是 2015 年与 2016 年加起来的二倍还多。
其中,单笔融资在 1 亿 到 10 亿人民币规模达到 64 笔,单笔融资超过 10 亿人民币规模的 5 笔包括商汤科技的 B轮、C 轮、旷视科技 C+轮、出门问问 D 轮以及碳云智能 A 轮。
在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而相比宏观上显见的上扬趋势,那些盘踞于我们脑海里的「疑问」似乎更接近于这个行业的部分真相。
人工智能行业最大单笔融资是谁?
这个本应有确定性答案的问题,却仍然有商榷和讨论的空间。
2017 年 7 月,商汤披露完成 4.1 亿美元 B 轮融资,正式开启了与旷视之间的「第一争夺战」。
旷视「应战」方式是在 10月的最后一天宣布,追加 3.6 亿美元到本于 16 年 12 月完成的 1 亿美元 C 轮,同时称以 4.6 亿美元「打破了国际范围内人工智能领域融资纪录」。
一个月之后的 11 月底,《财经》称获悉阿里巴巴向商汤投资 15 亿人民币,但两个多月过去了,无论是阿里还是商汤,都仍然没有站出来确认这一消息的准确性。
总之,就像一千名观众心中总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如果一个行业里有一千家公司,那么,一定有不止一千个第一等待公司们去「争夺」。
谁获得了最出人意料的大额融资?
除了商汤和旷视之外,还有两家公司拿到了超 10 亿人民币规模的单轮融资,分别是:出门问问的 D 轮 1.8 亿美元,和碳云智能科技 10 亿元人民币的 A 轮。
等等,从智能手表到智能后视镜再到智能音箱的出门问问是「老面孔」了,但是碳云智能是谁?为什么能在 2016 年的 A 轮就能手握 10 亿人民币?
在 2015 年末,华大基因前 CEO、拥有北大「人工智能方向学士学位」的王俊创立了这家公司,不到一年时间就获得了腾讯领投的 10 亿元 A 轮融资。
碳云智能对自己的介绍是,「用数字化的方式去记录个体生命的状态,进而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这些生命大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持续模拟生命本身的特质和规律,从而帮助每个人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健康。」
然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很难说它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称其为生物公司还是更为妥帖。公司反复提到的几类产品——精准运动、精准美容、精准营养的健康管理应用,如果单纯从机器学习的角度来看,都是在「数据追踪」基础上进行分析预测的程序,其中用到的最「智能」的分析模型,大概是线性回归吧。
最后,如果你在微信里搜索碳云智能,得到最多的结果是…… 「碳云智能总部室内设计作品赏析」。
可以说很有进入十亿元俱乐部的风范了。
谁在沉默地蓄力等待 2018 年爆发?
如果一家公司连续两年未进行新一轮融资,总会让人心存担忧:它还活着吗?它是否还能支撑到下一轮融资?
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里,我们发现,那些两年间在投资方面不声不响的公司,仍然活得不错,甚至在为 2018 「憋大招」的也不在少数。
在最后一次公开融资消息是 2015 年的、融资额最高的十家公司里,仍然积极更新动态的,有这样三家:
2015 年宣布成立并获得 2500 万美元天使轮投资的竹间智能,致力于对话机器人。2015 年之后未再公布新轮次的融资消息,然而其对外公布的总融资额已经变成了 3 亿人民币。在产品方面,与兴业证券合作的金融对话机器人,与优必选、科沃斯合作开发的商业服务机器人,为唯品会提供的客服机器人,都已经逐步推出。
在 2015 年完成 1500 万 A 轮融资的得意音通,主推「声纹识别技术」支持的「声密保」,产品已经应用在社保、建行手机与电话银行以及万科酒店身份认证系统。有消息称,公司预计在 2018 年进行新一轮融资,融资规模也在亿元水平。
此外还有一家和人工智能部分相关的机器人公司 Dorabot,目前主攻智能物流机器人,涉及计算机视觉的部分是包裹检测、分割、与定位,与机器人相关的部分则包括自动导引车(AGV)和机械臂的路径规划。预计在 2018 年,也会有与大物流公司、电商公司合作的消息公布。
当然,也需要为某些公司献上一首「凉凉」。妙计旅行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旅游路线个性化定制引擎」,在开拓 2C 业务两年、遭遇了较多阻力之后,于 2017 年年初宣布转型 2B,之后就不再有消息传出了。
他们的 2017 和 2018
最后,我们总结了过去三年中单笔融资或总融资额度较多的公司,在过去一年中的进展以及对 2018 年的计划。从他们身上,不难预见 2018 年必定是波诡云谲的一年,祝福这些公司在明年此刻能够手握新一年的成绩单,唱一曲「定风波」。
注:图中累计融资额中含有官方未透露具体数额统一按 0 计算,数千万则按一千万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