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整肃第三方支付机构:一年减15家 行业渐剩寡头

央行整肃第三方支付机构:一年减15家 行业渐剩寡头

激烈的竞争加剧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生存难度,有些甚至铤而走险导致行业乱象频发。央行也曾多次表示鼓励现有机构兼并重组,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减少牌照数量。

罚罚罚!

自第三方支付机构爆发重大风险事件以来,监管层的处罚频率和力度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央行共开出48张罚单处罚支付机构。仅2017年以来,已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8张罚单。

在“严监管”的主旋律下,不仅难有新进入者出现,预计相当一部分的存量机构也将被逐渐挤出这个行业。

“第三方支付有很强的规模效应,规模越大,企业的边际成本就会越小,因此发展的趋势就难免朝着少数几家寡头垄断的方向发展。”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清理非法机构

目前第四批96家支付机构牌照续展正在审核中,央行近期接连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祭出整肃重拳。

近日,央行对宁波银联商务(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相关规定,违反反洗钱规定)和深圳瑞银信(因存在违规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的违法行为)分别开出了58万元和3万元的罚单。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最新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下称“《报告》”)则显示,因注销、主动申请注销、不予续展和续展合并等因素,270家非银支付机构在2016年缩减为255家。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介绍,2016年规范发展成为支付清算行业监管的主基调。截至2017年1月,央行共清理非法从事支付业务机构239家,累计处罚13家违反客户备付金相关管理规定的支付机构,注销3家机构业务许可证。

“目前央行暂停发放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因此没有增量,只有存量。而从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态度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重新开放牌照发放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在监管层对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整体强化的情况下,优胜劣汰的态势应该会加速,行业参与者会进一步缩减。”一位第三方支付企业的高管层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

自2011年5月3日至2015年3月26日,央行分8批共发放270家支付业务牌照,在此之后,央行再未发放支付牌照。而按照5年一续展的期限,首批获得牌照的机构2016年迎来续展。据悉,2016年央行完成三批共92家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共调整机构业务范围18家,合并机构10家,不予续展1家。第四批即将续展的95家支付机构中有十几家曾因为不同原因受到过处罚,3家机构因挪用占用备付金而被央行集中通报。

寡头垄断格局

在王素珍看来,未来一段时间,“严监管”仍将成为支付行业的常态。

据记者了解,自去年以来,监管层出台了多项政策,包括建立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机制;创新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监管制度,确立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机制;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支付市场违规乱象等。这一系列实质性的措施,使市场主体因利益驱动引发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不公平竞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不过,在4月25日举办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法律政策宣传座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庞任平指出,目前除了少数排位比较靠前、口碑较好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实现盈利,其他大部分支付公司处于亏损运营状态。

庞任平提示,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跑路”风险。“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巨大的资金沉淀,容易被挪用于投资,影响客户资金结算安全。一旦发现风向不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就可能携款潜逃”。

“其实,当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竞争是很严酷的。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巨头基本占据了市场80%以上的份额,剩下的几百家企业就在不到20%的份额中争抢。多数中小型第三方支付企业很难靠自身的业务来达到盈利,因此为了生存,很多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打政策、法规的‘擦边球’,甚至违规、违法操作。”上述人士指出。

如今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大家争抢的最大目标是“谁是行业老三”。根据易观发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排名为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同期来自比达咨询的排名则是,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易宝支付、联动优势、连连支付。艾瑞披露的2016年第四季度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排名又与前者有所差异,依次为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快钱、中金支付、汇付天下。

“其实,就第三方支付这个行业而言,其行业特性就决定了资源是朝着集中化的方向发展的。规模效应对第三方支付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主的寡头垄断格局。”上述人士坦言,“这个行业不需要成千上百家的企业来参与服务,因此愈加严苛的监管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对整个行业是件好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