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预言家]2018年 这些创投风口可能会被洗牌

[界面预言家]2018年 这些创投风口可能会被洗牌

2017年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年,我们大抵可以用“风口命短”这一词来概括这一年的创投圈。

从年初的各式共享租赁项目到下半年五花八门的新零售新物种——2017年的风口变迁几乎是以季度为单位进行切换。

按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的说法,2016年到2017年,中国的风险投资正好处于一个转折点上,由于基础设施变化而引起的模式创新的机会变少了,所以投资人只能围绕科技和消费这两个稳定的大主题进行投资。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很迷茫的时期,风口的快速切换也只是大家在不断的验证模式而已。”

2018年,显然如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这样的底层基础设施仍然处于准备期,那么在这个新旧交替的V字夹角,未来的风口故事又将如何上演?以下是我们根据部分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观点整理而来的三点预测。

一、这些风口会在2018年持续热度

人工智能

虽然我们一直在提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真正处于风口浪尖还是2016年开始的事情,彼时,AlphaGo以4:1战胜人类棋手李世石,此后,在创业领域内,人工智能项目开始爆发。

根据投资界的统计,截至12月8日,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公开的融资案例超过150起,不乏寒武纪(A轮1亿美元)、旷视科技(C轮4.6亿美元)、商汤科技(B轮4.1亿美元)这样动辄亿万美元的大手笔。

与去年众多人工智能创业项目很多仍停留在概念相比,2017年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于场景结合的应用领域。例如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安防、金融领域得到一定应用。

到了今年下半年,包括阿里、京东、百度、小米在内的诸多巨头都开始押宝智能音箱,试图打造大众化的人工智能爆款。而随着Google Pixel 2和iPhone X的推出,更多贴近消费端的人工智能应用也开始发展起来。

毫无疑问,未来的一年,无论泡沫多盛,人工智能也依然会位于风口顶端。AI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未来十年,它将赋能各行各业。

消费升级

近两年来,随着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消费升级也成了时下投资圈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从本地生活到旅游海淘,从娱乐影视到游戏体育,国人的消费需求正在不断升级换挡。

当然,除了中产阶级消费能力的释放,也有观点指出,带动这一批消费升级浪潮的,还有90后的崛起。90后成长环境优渥,对价格不敏感,再加上分期金融的渗透,使得这部分90后得以提前搭上了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快车。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像这种因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变化而造成的消费趋势,往往都会持续很多年。因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主流VC都已经将消费升级设为了2018年的重点关注赛道。

只不过不同VC的关注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汉富资本的合伙人陶烨就更加关注消费领域的扩展,例如衣食住行之外,人们在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消费。而德同资本的合伙人陆宏宇则更加看重消费品牌的升级、供应链的升级及消费场景的升级。

总体来说,未来一年,包括泛娱乐、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多个新消费领域都会迎来新的发展。

至于传统的衣食住行领域,资本则更加关注现有基础上的新渠道、新品牌、新场景、以及新的流量入口。

二、未来风口将会在这几个关键词中诞生

三四线城市人口红利

创新工场的管理合伙人汪华偏向将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分为三波,第一波是最核心的移动互联网网民,他们的基本形象是一二线城市80后群体,无论是美团还是今日头条等公司,它们能做到快速崛起变大,都有赖于这批人。

而第二批人口红利则是中国触网率普及后波及到的那一批小城青年,包括快手、映客,甚至是OPPO、VIVO的崛起都有赖于这波人群。

2015年资本寒冬过后,人们普遍相信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触顶,但汪华认为,其实还有一波人群背后蕴藏着巨大机会——那就是三四线城市的主流人口。他们的典型画像是40岁左右,15年之后开始接触移动互联网,已经能够熟练使用微信,因为红包而顺带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移动支付账号。

这是一批拥有巨大购买力但触网不足的用户。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中国的电商已经很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拼多多过去一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实际上拼多多就是用微信社群营销和低价策略触达到了这批总量在五亿左右的用户。

另一个典型针对这一群用户的产品是趣头条,这是一款定位明确的三四线城市资讯阅读产品,去年6月才上线,内容差不多就是头条还没有花大力气补贴原创以前的样子。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被外界用Low来形容的产品不久前却获得了腾讯一轮巨额的B轮融资(具体金额尚未透露)。根据猎豹全球智库2016中国app年度排行榜显示 ,从去年到今年,趣头条在资讯类App涨幅排名第一,人均使用时长已经达到了48分钟。

和拼多多的拼团低价类似,趣头条吸引用户的策略也是简单的金钱诱惑。在趣头条,有一套非常复杂的任务系统,用户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金币,而攒够金币后就可以提现,而复杂的提现方式让趣头条在今天拿到了极地的获客成本。此前在微信上火爆一时的计步软件悦动圈采用的也是这种玩法,这种网赚模式对三四线城市的中年妇女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2018年,针对这一批用户的相关产品一定会越来越多,而类似的下沉创业或许也会造就一些新的风口。

线下流量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从门户时代到微博到微信一波又一波的流量红利,每一波流量红利都能催生出若干的大公司。另一方面,流量红利过了之后,互联网的获客成本就不断的上升,致使着人们又不断的去寻找新的流量入口。

而线下,就是人们最新发现的那片蓝海。

严格来说,今年消费领域的诸多风口其实都或多或少的和线下流量有关,无论是年初泛滥的共享租赁项目还是年末泛滥的无人货架,其最主要的卖点其实都是线下流量带来的低成本获客的能力。

红杉资本的合伙人郑庆生在分析线下机会时曾提到,线下模式最重要的特点,则是拥有更多的用户交互界面,这也就提供了更多产品模式的机会。

过去的一年,越来越多的线下位置或者说交互场景被创业者发掘出来,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一边试错一遍升级的过程,郑庆生也相信,在未来的一年,这一升级还将持续下去。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线上线下方法论的彻底融合,未来互联网将能够覆盖到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场景,而这个融合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其实都是创业者的机会。

5G通讯技术

年底,各个投资人都在忙着参加年会,而在这些年会中,有一个词是投资人们提到最多的,那就是5G。

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就指出,5G技术是未来的一个很近的投资机会和亮点。

事实上,我国5G网络商用时间表已正式出炉,根据工信部以及三大运营商的5G商用计划,我国将于2018年进行5G网络大规模试验组网,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及试商用。

在熊晓鸽看来,5G的出现一定会对互联网投资,尤其在工业互联网等B2B方面起到巨大的改变。

而在东方富海创始合伙人陈玮看来,5G通讯技术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会进一步增强人、物、信息三者间的交互,线上通道的业务承载能力会越来越惊人。远程医疗、AR、线上教育、智慧城市等都将加速落地,实现商业化。

当然,与5G技术关联最紧密的还是手机厂商,据了解,高通已经在最近推出了第一款结合5G联网技术的参考设计机种,与此同时,华为也宣布将在2019年推出第一款5G市售手机。

简而言之,一旦5G来临,马云预言的“Made In Internet”很可能实现。而一旦万事万物都可以彼此相连,整个经济产业的效率和逻辑,注定将被彻底颠覆。

线下线下的边界也将彻底消失,由此产生的机会也足以孕育出多个风口。

三、这些风口将可能在2018年遭遇洗牌

现金贷

在2017年的金融领域,现金贷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对象。

10月18日,趣店凭借现金贷业务,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一夜之间,趣店市值就冲到了115.12亿美元。

随后,包括和信贷、拍拍贷和简普科技三家互金平台也先后宣布赴美上市,一时间,现金贷的风光达到顶峰。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趣店上市,有关现金贷产品疑似高利贷、暴利催收等负面新闻也开始屡屡见诸报端。

10月30日,《人民日报》刊文《现金贷咋成了“陷阱贷”》,在文中将现金贷与高利贷进行类比,公开质疑现金贷到底是金融创新,还是披着马甲的线上高利贷“陷阱”。一时将现金贷的舆论风潮推向顶峰。

而这也引起了国家监管部门的重视,12月1日,相关政策终于下达。一纸《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表示任何组织和个人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不得经营放贷业务。

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于11月21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在运营现金贷平台2693家,银监部门批准的消费金融牌照合计22张,网络小贷牌照则有213张。这几个数字意味着,2018年,至少也会有超过90%的现金贷平台将被迫关停或转型。

或许在强力的政策面前,现金贷将会成为2018年第一个消失的风口。

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

作为新零售中的一个重点标的,经过了9月以来的几轮密集融资,截止2017年11月,无人便利店系列项目已经吸金超过10亿元。

然而,在12月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在面对媒体时却说道,“无人便利店现在密集的拿到融资,只是因为大家都需要尝试新的想法,但半年之后,下一轮就是看这个想法到底行不行,要拿数据来检验。”

朱啸虎的意思是,对现阶段投了无人便利店的投资人们来说,他们不一定就是已经非常看好这个模式,只是觉得无人便利店对于试图提升人效和坪效上的努力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因而愿意赌一把。

然而这场赌局是否会继续加注,还是取决于半年后,场上这些玩家实际跑出来的数据。

但就现阶段的情况来说,无人便利店在实际运营中暴露出的问题还是非常严峻。

首先,在收入端,无人便利店无法向传统便利店那样通过毛利高的鲜食盈利,而这极大的限制了无人便利店的盈利能力。

其次,在成本端,无人便利店仅仅只优化了人员工资这一档,房租方面,盒子型的无人便利店仍然需要向所在地产支付场地费用,而剩下在设备和补货方面的所花的费用甚至比传统便利店还要高。

因而,从商业模型上看,无人便利店并没有对传统便利店做出优化,或许等明年跑完一轮,这类项目就要面临一个没有投资人接盘的尴尬境地。

与此相关的是,无人货架也成为另一个大风口,这个领域曾在3个月内涌入超过20亿人民币的资金。

但无人货架虽然看起来解决了用户即时消费的需求,但围绕着办公室周边的便利店和自动售卖机,也是无人货架有力的竞争者;再者,对于这个行业来说,零散和无法判断优劣的办公室渠道也会成为其增长的阻碍,以办公室——甚至不是办公楼为单位的渠道竞争,不仅数量庞大,竞争态势也极其复杂;另外,无人货架参与方众多,熊猫资本曾经抛出观点“因为交易相关方太多,无人便利货架不太可能出现爆发式单量增长”,因此在运营效率上,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足够好的解决方案。

所以到2018年,这个疯狂的风口,也会迎来变数。

共享租赁

共享经济今年究竟有多热?据IT桔子提供的数据,在今年所有新兴拿到融资的创业项目中,共享经济占了其中的30%。

与此前的房屋和车子共享不同,今年的共享经济创业普遍受到了共享单车的启发,走的是共享租赁的道路,本质是分时租赁。

而这类共享租赁项目之所以会在2017年如此泛滥,与资本的引导也不无关系。

共享单车让投资人意识到了线下流量的宝贵,于是,在2017年的开头几个月,所有对标共享单车模式的创业项目都拿到了钱,但彼时投资人仅是抱着验证模式的心态去布局的。

可创业者并不知道资本是这样的心思,他们只知道头顶共享概念就会更加容易拿到融资。于是我们看到,短短半年时间,不仅头部的共享单车行业涌入了70多家新企业,连后续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企业也追风者众多。

事实上,即使是现在,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是否成立也仍然没有定论,而在现在这样惨烈的横向竞争环境下,财务模型又会进一步恶化。

更甚者,今年下半年以来,资本的关注点也从上半年的共享经济转移到了下半年的新零售,想必在接下去的半年,这种状态也会持续。

一边是陡然遇冷的资本市场,一边是迅速恶化的竞争环境,相信在接下来的2018年,共享租赁项目一定还会继续洗牌。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