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匮乏制约IPv6产业链成型

我国IPv6商用化进程正在加快。在近日举行的“IPv6推进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綦成元表示,发改委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IPv6网络规模商用。与此同时,运营商对IPv6商用的热情高涨。目前中国联通已完成IPv6设备的测试,计划在年内开始IPv6试点。而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则已经明确IPv6发展具体路线图。据悉,中国电信官网日前正式启用IPv6地址链接访问。

地址危机来临,三大运营商备战IPv6

随着大规模的无线城市建设,以及运营商加快部署升级通信基础设施,我国通信市场容量正不断扩大。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调研报告显示,未来5年我国将需要海量IP地址,其中移动互联网需求量为10亿,物联网预计需求量为100亿,固定互联网为5亿,而按照IP地址33%的利用率来推算,我国未来IP地址需求量高达345亿。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网民平均拥有0.7个IPv4地址,美国网民平均拥有6.3个。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此前透露,目前中国IPv6地址仅占全球的0.29%,中国在IPv6的使用上处于明显落后位置。发展IPv6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国家已经展开IPv6商用部署。据报道,工信部等多个部门已经围绕下一代互联网,对IPv6地址的分配原则和方式进行了统筹规划。同时,三大运营商更是未雨绸缪,提前布局IPv6领域。2011年将成运营商IPv6规模建设年。

据了解,中国电信于2010年年初正式启动下一代互联网部署试点工作,在长沙、无锡、成都、广州、杭州和济南等六城市开展IPv6试点。根据中国电信的布局,2009年至2010年为IPv6的试商用阶段,2012年至2015年规模商用IPv6,2015年以后将大规模使用IPv6。

中国移动在河南建成了IPv6承载网,并计划于年内在广东开通端到端的IPv6业务,加速IPv6部署。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段晓东表示,中国移动将分三个阶段,用5年的时间实现IPv6应用于终端,用10年实现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普及。

中国联通还未正式出台关于IPv6发展具体路线图,但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包括IPv4向IPv6过渡政策研究、过渡技术方案实验室验证、依托CNGI的IPv6试验项目、标准和技术研究以及省公司的应用试点。

各自为战,应用匮乏拖延进程

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涉及运营商基础网络、业务平台以及终端的全面改造,其中数据通信设备供应商、服务器提供商、业务平台及IT支撑系统供应商都将受益。因此,除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商、通信设备商也在积极部署IPv6。

日前,Google、Facebook、Yahoo等已经陆续宣布IPv6应用支持计划,并在6月8日首个“世界IPv6日”上,积极发起IPv6测试活动。在国内,腾讯已经完成了基础架构侧等的技术方案测试和验证,初步完成了试点平台的搭建。百度则透露将于2011年第三季度通过IPv6.baidu.com域名正式提供IPv6访问服务。通信设备商华为、中兴在6月8日推出了支持IPv6测试的官方网站。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IPv6的发展缓慢。这首先在于IPv6与现有IPv4不兼容,网络和网站运营商必须升级他们的网络设施和软件以支持IPv6信息,但升级转换牵涉方方面面,尤其是软件应用全面转换升级难度较大。

其次,IPv4向IPv6过渡、两者并存的方案并不够清晰。目前,使用IPv6地址只能访问相应的IPv6网站,使用相应的应用。据ISOC网站上公布的信息,世界IPv6日这一天,全球有434个网站参与24小时IPv6测试活动,有753个网站被认证支持IPv6。估算起来,目前全球支持IPv6访问的网站不过2000个。

目前,在部署IPv6方面,运营商、互联网商、通信设备商仍然各自为战,缺乏行业标准和国家层面的统一部署,制约了产业链的成型。IPv6的需求如此迫切但发展如此缓慢,商业应用和终端的匮乏一直被业界认为是主要原因。终端与应用作为联系用户的前沿对于推动市场起着重要作用。而内容应用的匮乏、移动终端对IPv6的支持薄弱,都使得用户需求不足,进而导致产业链相关方的动力不足。

赢在起点,亟需国家统筹

IP地址作为网络世界的门牌号起着互联网入口的关键作用。目前通行的IPv4可分配的地址数量约为2的32次方,即43亿多个,IPv4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互联网和网民的发展速度。

与IPv4相比,I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能够连接几乎无限数量的设备,而身份认证和隐私权是其关键特性。因此,它不仅能够满足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发展所带来的IP需求,更为IP和上网用户实现一一对应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