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性能优化到底在优化什么?怎么优化
关于前端性能优化的知识点
“春江水暖鸭先知,产品好坏客户知”,作为前端开发,我们更注重客户体验,产品的好坏决定着客户的体验,那么一款产品的好坏有很多因素,其中性能是决定因素,那么怎么优化才能让产品的性能达到优良,让客户体验良好,今天我就带大家去了解学习前端性能优化。
优化的目的
优化的目的在于让页面加载的更快,对用户操作响应更及时,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对于开发者来说优化能够减少页面请求数,能够节省资源。
前端优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页面级别的优化如http请求数,内联脚本的位置优化等,第二类为代码级别的优化,例Javascript中的DOM 操作优化、CSS选择符优化、图片优化以及 HTML结构优化等等。
优化哪些?
那么我们需要优化那些点呢?
- 加载资源优化
- 渲染优化
- 浏览器缓存策略
- 图片优化
- 节流与防抖
加载资源优化
说起加载,当我们输入URL时,我们要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 首先做 DNS 查询,如果这一步做了智能 DNS 解析的话,会提供访问速度最快的 IP 地址回来
- 接下来是 TCP 握手,应用层会下发数据给传输层,这里 TCP 协议会指明两端的端口号,然后下发给网络层。网络层中的 IP 协议会确定 IP 地址,并且指示了数据传输中如何跳转路由器。然后包会再被封装到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结构中,最后就是物理层面的传输了
- TCP 握手结束后会进行 TLS 握手,然后就开始正式的传输数据
- 数据在进入服务端之前,可能还会先经过负责负载均衡的服务器,它的作用就是将请求合理的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上,这时假设服务端会响应一个 HTML 文件
- 首先浏览器会判断状态码是什么,如果是 200 那就继续解析,如果 400 或 500 的话就会报错,如果 300 的话会进行重定向,这里会有个重定向计数器,避免过多次的重定向,超过次数也会报错
- 浏览器开始解析文件,如果是 gzip 格式的话会先解压一下,然后通过文件的编码格式知道该如何去解码文件
- 文件解码成功后会正式开始渲染流程,先会根据 HTML 构建 DOM 树,有 CSS 的话会去构建 CSSOM 树。如果遇到 script 标签的话,会判断是否存在 async 或者 defer ,前者会并行进行下载并执行 JS,后者会先下载文件,然后等待 HTML 解析完成后顺序执行,如果以上都没有,就会阻塞住渲染流程直到 JS 执行完毕。遇到文件下载的会去下载文件,这里如果使用 HTTP 2.0 协议的话会极大的提高多图的下载效率。
- 初始的 HTML 被完全加载和解析后会触发 DOMContentLoaded 事件
- CSSOM 树和 DOM 树构建完成后会开始生成 Render 树,这一步就是确定页面元素的布局、样式等等诸多方面的东西
- 在生成 Render 树的过程中,浏览器就开始调用 GPU 绘制,合成图层,将内容显示在屏幕上了
我们从输入 URL 到显示页面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网络层面的,有三个主要过程:
- DNS 解析
- TCP 连接
- HTTP 请求/响应
这里我们就不用去管DNS解析和TCP链接了,毕竟不是我们的事,也干不来,但是HTTP请求和响应是我们优化的重点。
HTTP优化可分为两个方面:
- 尽量减少请求次数
- 尽量减少单次请求所花费的时间
减少请求数:
- 合理的设置http缓存,恰当的缓存设置可以大大减少http请求。要尽可能地让资源能够在缓存中待得更久。
- 从设计实现层面简化页面,保持页面简洁、减少资源的使用时是最直接的。
- 资源合并与压缩,尽可能的将外部的脚本、样式进行合并,多个合为一个。
- CSS Sprites,通过合并 CSS图片,这是减少请求数的一个好办法
内联脚本的位置:
浏览器是并发请求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加入很多的外链脚本,而外链脚本在加载时却常常阻塞其他资源,例如在脚本加载完成之前,它后面的图片、样式以及其他脚本都处于阻塞状态,直到脚本加载完成后才会开始加载。如果将脚本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则会影响整个页面的加载速度从而影响用户体验。所以说尽可能的将脚本往后挪,减少对并发下载的影响。
渲染优化
客户端的渲染
前端去取后端的数据生成DOM树,加载过来后,自己在浏览器由上而下跑执行JS,随后就会生成相应的DOM。
优点:
- 客户端的渲染使得前后端分离,开发效率高
- 用户体验更好,我们将网站做成SPA(单页面应用)或者部分内容做成SPA,当用户点击时,不会形成频繁的跳转
缺点:
- 前端响应速度慢,特别是首屏,这样用户是受不了的
- 不利于SEO优化,因为爬虫不认识SPA,所以它只是记录了一个页面
服务端的渲染
DOM树在服务端生成,然后返回给前端,页面上展现的内容,我们在HTML源文件也能找到。
优点:
- 服务端渲染尽量不占用前端的资源,前端这块耗时少,速度快
- 利于SEO优化,因为在后端有完整的html页面,所以爬虫更容易爬取信息
缺点:
- 不利于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效率降低了
- 对html的解析,对前端来说加快了速度,但是加大了服务器的压力
类似企业级网站,主要功能是页面展示,它没有复杂的交互,并且需要良好的SEO,那我们应该使用服务端渲染。
现在很多网站使用服务端渲染和客户端渲染结合的方式:首屏使用服务端渲染,其他页面使用客户端渲染。这样可以保证首屏的加载速度,也完成了前后端分离。
区分:源码里如果能找到前端页面中的内容文字,那就是在服务端构建的DOM,就是服务端渲染,反之是客户端渲染。
浏览器渲染
浏览器渲染机制一般分为:
- 分析HTML并构建DOM树
- 分析CSS构建CSSOM树
- 将DOM和CSSOM合并成一个渲染树
- 根据渲染树布局,计算每个节点的位置
- 调用GPU绘制,合成图层,显示页面
在渲染DOM的时候,浏览器所做的事情:
- 获取DOM后分割为多个图层
- 对每个图层的节点计算样式结果(recalculate style -- 样式重计算)
- 为每个节点生成图形和位置(layout -- 回流和重布局)
- 将每个节点绘制填充到图层位图中(paint setup 和 paint -- 重绘)
- 图层作为纹理上传至GPU
- 复合多个图层到页面上生成最终屏幕图像(composite layers -- 图层重组)
新建独立图层会减少重回回流带来的影响,但是在图层重组的时候会消耗大量的性能,所以要权衡利弊,有所选择。
渲染流程的CSS优化
CSS的渲染是从右到左进行匹配的,我们应该注意:
- 避免大量使用通配符,可选择需要用到的元素
- 关注可以通过继承实现的属性,避免重复匹配,重复定义
- 少用标签选择器,例如.header ul li a
- id和class选择器不应该被多余的选择器拖后腿,例如.header#title
- 减少嵌套,后代选择器的开销最高,不要一大串,要将选择器的深度降到最低,尽可能使用类来关联每一个标签元素。
CSS阻塞
我们将css放在head标签里和尽快启用CDN实现静态资源加载速度的优化,因为只要CSSOM不OK,那么渲染就不会完成。
JS阻塞
JS引擎是独立于渲染引擎存在的,就是说插在页面那,就在那执行,浏览器遇到script标签时,它就会停止交于JS引擎渲染,等它渲染完,浏览器又交于渲染引擎继续CSSOM和DOM的构建。
DOM渲染优化
也就是说重绘回流问题
- 回流:前面我们通过构造渲染树,我们将可见DOM节点以及它对应的样式结合起来,可是我们还需要计算它们在设备视口(viewport)内的确切位置和大小,这个计算的阶段就是回流。
- 重绘:最终,我们通过构造渲染树和回流阶段,我们知道了哪些节点是可见的,以及可见节点的样式和具体的几何信息(位置、大小),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渲染树的每个节点都转换为屏幕上的实际像素,这个阶段就叫做重绘节点。
当页面布局和几何信息发生变化的时候,就需要回流。比如以下情况:
- 添加或删除可见的DOM元素
- 元素的位置发生变化
- 元素的尺寸发生变化(包括外边距、内边框、边框大小、高度和宽度等)
- 内容发生变化,比如文本变化或图片被另一个不同尺寸的图片所替代。
- 页面一开始渲染的时候(这肯定避免不了)
- 浏览器的窗口尺寸变化(因为回流是根据视口的大小来计算元素的位置和大小的)
注意:回流一定会触发重绘,而重绘不一定会回流,回流比重绘做的事情要多,带来的开销也大,在开发中,要从代码层面出发,尽可能把回流和重绘的次数最小化。
如何最小化重绘和重排
- 用 translate 替代 top
- 用 opacity 替代 visibility
- 不要一条一条的修改 DOM 的样式,预先定义好 class,然后修改 DOM 的 className
- 把 DOM 离线后修改,比如:先把 DOM 给 display: none(有一次 reflow),然后修改100次,然后再显示出来
- 不要把 DOM 节点的属性值放在一个循环里当成循环里的变量
- 不要使用 table 布局,可能很小的一个改动就会造成整个 table 的重新布局
- 动画实现的速度的选择
- 对于动画新建图层
- 启用 GPU 硬件加速
浏览器缓存
强缓存
发现有缓存直接用。
Expires: 绝对时间,判断客户端日期是否超过这个时间
Cache-Control:相对时间,判断访问间隔是否大于3600秒
//在设定时间之前不会和服务端进行通信了
//如果两个都下发以后者为准
协商缓存
询问服务器缓存是否可以用,在进行判断是否用。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第一次请求,respone的header加上Last-Modified(最后修改时间)
再次请求,在request的header上加上If-Modified-Since
和服务端的最后修改时间对比,如果没有变化则返回304 Not Modified,但是不会返回资源内容;如果有变化,就正常返回资源内容。浏览器收到304的响应后,就会从缓存中加载资源
如果协商缓存没有命中,浏览器直接从服务器加载资源时,Last-Modified的Header在重新加载的时候会被更新
Etag/If-None-Match
这两个值是由服务器生成的每个资源的唯一标识字符串,只要资源有变化就这个值就会改变;其判断过程与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类似,他可以精确到秒的更高级别。
DNS预解析
<meta http-equiv="x-dns-prefetch-control" content="on"> <link rel="dns-prefetch" href="//www.web.net">
在一些浏览器的a标签是默认打开dns预解析的,在https协议下dns预解析是关闭的,加入mate后会打开。
图片优化
减小图片大小
我看到有的文章通过计算图片大小来优化图片,就是说:
比如一张100*100的图片,图片上有10000个像素点,如果每个像素的值是RGBA存储的话,那么也就是说每个像素有4个通道,每个通道1个字节(8位 = 1个字节),所以该图片的大小大概为39KB。所以说通过:
- 减少像素点
- 减少每个像素点能够显示的颜色
上面的两种方式减小图片的大小,不过在我们开发中直接压缩来减小图片的大小。
改变图片的格式
这个图片的类型也决定着图片的属性,详细的我再微头条说过,附上链接:
节流和防抖
日常开发过程中,滚动事件做复杂计算频繁调用回调函数很可能会造成页面的卡顿,这时候我们更希望把多次计算合并成一次,只操作一个精确点,JS把这种方式称为debounce(防抖)和throttle(节流)
函数节流
当持续触发事件时,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只调用一次事件处理函数,意思就是说,假设一个用户一直触发这个函数,且每次触发小于既定值,函数节流会每隔这个时间调用一次
用一句话总结防抖和节流的区别:防抖是将多次执行变为最后一次执行,节流是将多次执行变为每隔一段时间执行
实现函数节流我们主要有两种方法:时间戳和定时器
var throttle = function(func, delay) { var prev = Date.now(); return function() { var context = this; //this指向window var args = arguments; var now = Date.now(); if (now - prev >= delay) { func.apply(context, args); prev = Date.now(); } } } function handle() { console.log(Math.random()); } window.addEventListener('scroll', throttle(handle, 1000));
这个节流函数利用时间戳让第一次滚动事件执行一次回调函数,此后每隔1000ms执行一次,在小于1000ms这段时间内的滚动是不执行的
函数防抖
当持续触发事件时,一定时间段内没有再触发事件,事件处理函数才会执行一次,如果设定时间到来之前,又触发了事件,就重新开始延时。也就是说当一个用户一直触发这个函数,且每次触发函数的间隔小于既定时间,那么防抖的情况下只会执行一次。
function debounce(fn, wait) { var timeout = null; //定义一个定时器 return function() { if(timeout !== null) clearTimeout(timeout); //清除这个定时器 timeout = setTimeout(fn, wait); } } // 处理函数 function handle() { console.log(Math.random()); } // 滚动事件 window.addEventListener('scroll', debounce(handle, 1000));
如上所见,当持续触发scroll函数,handle函数只会在1秒时间内执行一次,在滚动过程中并没有持续执行,有效减少了性能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