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OnWriteArrayList应用场景

在 CopyOnWriteArrayList 出现之前,我们已经有了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作为 List 的数组和链表的实现,而且也有了线程安全的 Vector 和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可以使用。所以首先就让我们来看下线程安全的 Vector 的 size 和 get 方法的代码: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size() {
    return elementCount;
}
public synchronized E get(int index) {
    if (index >= elementCount)
        throw new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return elementData(index);
}

可以看出,Vector 内部是使用 synchronized 来保证线程安全的,并且锁的粒度比较大,都是方法级别的锁,在并发量高的时候,很容易发生竞争,并发效率相对比较低。在这一点上,Vector 和 Hashtable 很类似。

并且,前面这几种 List 在迭代期间不允许编辑,如果在迭代期间进行添加或删除元素等操作,则会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这样的特点也在很多情况下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

所以从 JDK1.5 开始,Java 并发包里提供了使用 CopyOnWrite 机制实现的并发容器 CopyOnWriteArrayList 作为主要的并发 List,CopyOnWrite 的并发集合还包括 CopyOnWriteArraySet,其底层正是利用 CopyOnWriteArrayList 实现的。

适用场景

读操作可以尽可能的快,而写即使慢一些也没关系

在很多应用场景中,读操作可能会远远多于写操作。比如,有些系统级别的信息,往往只需要加载或者修改很少的次数,但是会被系统内所有模块频繁的访问。对于这种场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读操作可以尽可能的快,而写即使慢一些也没关系。

读多写少

黑名单是最典型的场景,假如我们有一个搜索网站,用户在这个网站的搜索框中,输入关键字搜索内容,但是某些关键字不允许被搜索。这些不能被搜索的关键字会被放在一个黑名单中,黑名单并不需要实时更新,可能每天晚上更新一次就可以了。当用户搜索时,会检查当前关键字在不在黑名单中,如果在,则提示不能搜索。这种读多写少的场景也很适合使用 CopyOnWrite 集合。

读写规则

读写锁的规则

读写锁的思想是:读读共享、其他都互斥(写写互斥、读写互斥、写读互斥),原因是由于读操作不会修改原有的数据,因此并发读并不会有安全问题;而写操作是危险的,所以当写操作发生时,不允许有读操作加入,也不允许第二个写线程加入。

对读写锁规则的升级

CopyOnWriteArrayList 的思想比读写锁的思想又更进一步。为了将读取的性能发挥到极致,CopyOnWriteArrayList 读取是完全不用加锁的,更厉害的是,写入也不会阻塞读取操作,也就是说你可以在写入的同时进行读取,只有写入和写入之间需要进行同步,也就是不允许多个写入同时发生,但是在写入发生时允许读取同时发生。这样一来,读操作的性能就会大幅度提升。

特点

CopyOnWrite的含义

从 CopyOnWriteArrayList 的名字就能看出它是满足 CopyOnWrite 的 ArrayList,CopyOnWrite 的意思是说,当容器需要被修改的时候,不直接修改当前容器,而是先将当前容器进行 Copy,复制出一个新的容器,然后修改新的容器,完成修改之后,再将原容器的引用指向新的容器。这样就完成了整个修改过程。

这样做的好处是,CopyOnWriteArrayList 利用了“不变性”原理,因为容器每次修改都是创建新副本,所以对于旧容器来说,其实是不可变的,也是线程安全的,无需进一步的同步操作。我们可以对 CopyOnWrite 容器进行并发的读,而不需要加锁,因为当前容器不会添加任何元素,也不会有修改。

CopyOnWriteArrayList 的所有修改操作(add,set等)都是通过创建底层数组的新副本来实现的,所以 CopyOnWrite 容器也是一种读写分离的思想体现,读和写使用不同的容器。

迭代期间允许修改集合内容

我们知道 ArrayList 在迭代期间如果修改集合的内容,会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ArrayList 会抛出异常的原因。

在 ArrayList 源码里的 ListItr 的 next 方法中有一个 checkForComodification 方法,代码如下: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这里会首先检查 modCount 是否等于 expectedModCount。modCount 是保存修改次数,每次我们调用 add、remove 或 trimToSize 等方法时它会增加,expectedModCount 是迭代器的变量,当我们创建迭代器时会初始化并记录当时的 modCount。后面迭代期间如果发现 modCount 和 expectedModCount 不一致,就说明有人修改了集合的内容,就会抛出异常。

和 ArrayList 不同的是,CopyOnWriteArrayList 的迭代器在迭代的时候,如果数组内容被修改了,CopyOnWriteArrayList 不会报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的异常,因为迭代器使用的依然是旧数组,只不过迭代的内容可能已经过时了。演示代码如下:

/**
?
* 描述: 演示CopyOnWriteArrayList迭代期间可以修改集合的内容
  */
  public class CopyOnWriteArrayListDemo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CopyOnWriteArrayList<Integer> list = new CopyOnWriteArrayList<>(new Integer[]{1, 2, 3});
?
    System.out.println(list); //[1, 2, 3]
?
    //Get iterator 1
    Iterator<Integer> itr1 = list.iterator();
?
    //Add one element and verify list is updated
    list.add(4);
?
    System.out.println(list); //[1, 2, 3, 4]
?
    //Get iterator 2
    Iterator<Integer> itr2 = list.iterator();
?
    System.out.println("====Verify Iterator 1 content====");
?
    itr1.forEachRemaining(System.out::println); //1,2,3
?
    System.out.println("====Verify Iterator 2 content====");
?
    itr2.forEachRemaining(System.out::println); //1,2,3,4
?
    }
?
}

这段代码会首先创建一个 CopyOnWriteArrayList,并且初始值被赋为 [1, 2, 3],此时打印出来的结果很明显就是 [1, 2, 3]。然后我们创建一个叫作 itr1 的迭代器,创建之后再添加一个新的元素,利用 list.add() 方法把元素 4 添加进去,此时我们打印出 List 自然是 [1, 2, 3, 4]。我们再创建一个叫作 itr2 的迭代器,在下方把两个迭代器迭代产生的内容打印出来,这段代码的运行结果是:

[1, 2, 3]
[1, 2, 3, 4]
====Verify Iterator 1 content====
1
2
3
====Verify Iterator 2 content====
1
2
3
4

可以看出,这两个迭代器打印出来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第一个迭代器打印出来的是 [1, 2, 3],而第二个打印出来的是 [1, 2, 3, 4]。虽然它们的打印时机都发生在第四个元素被添加之后,但它们的创建时机是不同的。由于迭代器 1 被创建时的 List 里面只有三个元素,后续无论 List 有什么修改,对它来说都是无感知的。

以上这个结果说明了,CopyOnWriteArrayList 的迭代器一旦被建立之后,如果往之前的 CopyOnWriteArrayList 对象中去新增元素,在迭代器中既不会显示出元素的变更情况,同时也不会报错,这一点和 ArrayList 是有很大区别的。

缺点

这些缺点不仅是针对 CopyOnWriteArrayList,其实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的 CopyOnWrite 容器:

内存占用问题

因为 CopyOnWrite 的写时复制机制,所以在进行写操作的时候,内存里会同时驻扎两个对象的内存,这一点会占用额外的内存空间。

在元素较多或者复杂的情况下,复制的开销很大

复制过程不仅会占用双倍内存,还需要消耗 CPU 等资源,会降低整体性能。

数据一致性问题

由于 CopyOnWrite 容器的修改是先修改副本,所以这次修改对于其他线程来说,并不是实时能看到的,只有在修改完之后才能体现出来。如果你希望写入的的数据马上能被其他线程看到,CopyOnWrite 容器是不适用的。

源码分析

数据结构

/** 可重入锁对象 */
final transient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 CopyOnWriteArrayList底层由数组实现,volatile修饰,保证数组的可见性 */
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Object[] array;
?
/**
?
得到数组
*/
final Object[] getArray() {
  return array;
}
?
/**
?
设置数组
*/
final void setArray(Object[] a) {
  array = a;
}
?
/**
?
初始化CopyOnWriteArrayList相当于初始化数组
*/
public CopyOnWriteArrayList() {
  setArray(new Object[0]);
}

在这个类中首先会有一个 ReentrantLock 锁,用来保证修改操作的线程安全。下面被命名为 array 的 Object[] 数组是被 volatile 修饰的,可以保证数组的可见性,这正是存储元素的数组,同样,我们可以从 getArray()、setArray 以及它的构造方法看出,CopyOnWriteArrayList 的底层正是利用数组实现的,这也符合它的名字。

add 方法

public boolean add(E e) {
?
// 加锁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
lock.lock();
try {
    // 得到原数组的长度和元素
    Object[] elements = getArray();
    int len = elements.length;
?
    // 复制出一个新数组
    Object[] newElements = Arrays.copyOf(elements, len + 1);
?
    // 添加时,将新元素添加到新数组中
    newElements[len] = e;
?
    // 将volatile Object[] array 的指向替换成新数组
    setArray(newElements);
    return true;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add 方法的作用是往 CopyOnWriteArrayList 中添加元素,是一种修改操作。首先需要利用 ReentrantLock 的 lock 方法进行加锁,获取锁之后,得到原数组的长度和元素,也就是利用 getArray 方法得到 elements 并且保存 length。之后利用 Arrays.copyOf 方法复制出一个新的数组,得到一个和原数组内容相同的新数组,并且把新元素添加到新数组中。完成添加动作后,需要转换引用所指向的对象,利用 setArray(newElements) 操作就可以把 volatile Object[] array 的指向替换成新数组,最后在 finally 中把锁解除。

总结流程

在添加的时候首先上锁,并复制一个新数组,增加操作在新数组上完成,然后将 array 指向到新数组,最后解锁。

上面的步骤实现了 CopyOnWrite 的思想:写操作是在原来容器的拷贝上进行的,并且在读取数据的时候不会锁住 list。而且可以看到,如果对容器拷贝操作的过程中有新的读线程进来,那么读到的还是旧的数据,因为在那个时候对象的引用还没有被更改。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读操作的代码,也就是和 get 相关的三个方法,分别是 get 方法的两个重载和 getArray 方法,代码如下:

public E get(int index) {
    return get(getArray(), index);
}
final Object[] getArray() {
    return array;
}
private E get(Object[] a, int index) {
    return (E) a[index];
}

可以看出,get 相关的操作没有加锁,保证了读取操作的高速。

迭代器 COWIterator 类

这个迭代器有两个重要的属性,分别是 Object[] snapshot 和 int cursor。其中 snapshot 代表数组的快照,也就是创建迭代器那个时刻的数组情况,而 cursor 则是迭代器的游标。迭代器的构造方法如下:

private COWIterator(Object[] elements, int initialCursor) {
    cursor = initialCursor;
    snapshot = elements;
}

可以看出,迭代器在被构建的时候,会把当时的 elements 赋值给 snapshot,而之后的迭代器所有的操作都基于 snapshot 数组进行的,比如:

public E next() {
    if (! hasNext())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return (E) snapshot[cursor++];
}

在 next 方法中可以看到,返回的内容是 snapshot 对象,所以,后续就算原数组被修改,这个 snapshot 既不会感知到,也不会受影响,执行迭代操作不需要加锁,也不会因此抛出异常。迭代器返回的结果,和创建迭代器的时候的内容一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