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 中国叫停洋垃圾进口给德国带来巨大问题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去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这一规定之前已经让美国和英国不知所措,看着自家每天都在变高的垃圾堆没办法,如今,轮到德国“遭殃”了。
1月6日,有法媒援引德国西南广播电台的报道称,中国对外来垃圾说不给德国带来巨大问题,因为德国每年都将成千上万吨垃圾卖给中国,而它自己消化不了这些垃圾山。
据德国西南广播电台报道,德国运往中国的垃圾主要是塑料,每年达80万吨,约占德国塑料垃圾的1/7,售价为每吨200欧元(约合人民币1560元)。
《赫芬顿邮报》则曝出了更高的数字,称运往中国的塑料垃圾约为150万吨,超过了德国塑料垃圾的一半。除此之外,德国还往中国出口电器垃圾和废纸。
《赫芬顿邮报》称,禁止进口垃圾是中国早就该走的一步。长江是世界上最肮脏的河流,扔到长江的塑料垃圾每年就有33万吨。但现在该往哪儿运垃圾,这让德国犯难。因为德国的垃圾处理厂处理不了德国人造成的所有垃圾。从90年代到现在,德国人的塑料垃圾从160万吨增加到了约300万吨,几乎翻了一番。
报道称,根据德国的包装法,德国目前的塑料垃圾只需36%加以回收利用。许多旧塑料会被烧掉。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要到2022年才会提高到63%。另据德国垃圾回收行业估计,从成堆的包装垃圾中回收1吨单品种塑料的成本在60欧元到80欧元之间。“这一成本使得回收加工失去竞争优势,”德国垃圾、水和原材料管理联邦协会主席彼得·库尔特说。大厂商更愿意使用原材料而非再生回收材料。
“况且一个垃圾处理场真正能够分拣出来可供大型生产商使用的塑料--比如用来制造沐浴液瓶或者是狗粮包装袋--也只占很小的比例。”
德国垃圾、水和原材料经济联合会要求德国投资回收利用,报道称德国喜欢用塑料包装的趋势必须掉头转向,以减少塑料垃圾的出现。《南德意志报》则对德国人在这方面“问心无愧”的消费观进行了报道:
“虽然他们总是买买买,买的却都是带有‘绿点’标志的产品:他们留下的塑料垃圾进入了黄色垃圾桶和回收站,被分类并在最好的情况下被回收再利用。与此同时,包装垃圾不断增加,因为小袋小熊糖被装在大包装袋里售卖,黄油被放在塑料盒里,水果则用保鲜膜来包装。当然,所有产品都有绿点标志。”
还有德媒表示,德国部分垃圾可以打包储存,等待好时光,部分也许可以运往印度。
叫停“洋垃圾” 还有谁慌了?
国务院这一纸禁令震惊了西方,受到冲击的当然远不止美英德。据“中国之声”1月5日报道,澳大利亚也为中国的新禁令感到束手无策。中国每年从澳大利亚就有进口61.9万吨的回收材料,价值5.23亿美元。这些垃圾大多从香港口岸上岸,随后运往中国内地的南方垃圾处理站。人们在深圳电子垃圾海洋里看到的废品,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澳大利亚。
另据新西兰环境部披露的数据,新国去年向中国出口的垃圾总价值达到2100万纽币(9000万人民币),总重量达到5万吨。面对无路可去的垃圾,新西兰垃圾回收部门只得另想办法。可是对于国土狭小的新西兰来说,国内的土地难以利用,外界的接盘侠也很不好找。
瑞士的《联邦报》也报道称,"2016年中国从全球收购了大约730万吨塑料垃圾。从德国运往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垃圾就有150万吨--这是德国该类别垃圾总量的一半以上。当然也有垃圾来自瑞士。具体的数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每年瑞士消耗的塑料制品有大约100万吨,其中78万吨最终都进了垃圾场。其中只有大约10%进行了回收利用
要适应中国对“洋垃圾”说不
1月6日,新华社发表时评称,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可回收材料进口国。不可否认,一些作为原料而进口的废物确有“变废为宝”的价值,一些中国企业也因此创造了利润和就业。但与此同时,受利益驱动,总有“洋垃圾”以各种名义涌入,而且也存在走私现象,负面影响日益凸显。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处理“洋垃圾”造成的污染排放严重损害当地生态环境。
中国对“洋垃圾”说不,受到广大民众的普遍欢迎。这说明全社会的共识正在凝聚。“洋垃圾”换来的金银,是透支未来和环境的金银,是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格格不入的金银。
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已步入新阶段。从“蓝天保卫战”到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再到对“洋垃圾”说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对于中国而言,这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与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向而行。
中国对“洋垃圾”说不,让当前固体废物的全球流转模式起了变化。对于某些有毒有害的废弃物,一些西方国家明明已具备比发展中国家更有效的处理技术,但因成本等考量依然运往他国,这种思路和做法也应变变。
从全球看,共同保障全球生态安全是世界各国必须担起的责任。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回收能力,联手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才可能让人类生活的环境少一些垃圾山、多一些绿水青山。
我国之前为什么要进口“洋垃圾”?
据“中国之声”报道,我国是从1996年开始对固体废物进口实行行政许可管理的,并颁行了进口目录,每年对进口品种和数量进行总量调控。这主要是根据当时我国在塑料原料、造纸原料、橡胶原料上曾出现过一定程度的匮乏,希望通过固体废物的适度进口补充这些原料的不足。过去十多年,我国接收着全球56%垃圾。
近年来我国合法进口的固体废弃物已经由以低价值、重污染的废塑料、废纸为主转向了高价值、污染低的废金属上。此次我国率先禁止进口的24种固体废物绝大多数都属于前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垃圾都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在一些人眼中,垃圾却成了宝贝,千方百计要进口到中国。近些年,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非法进口、夹带走私洋垃圾获得高额利润。
→发达国家:较高的垃圾处理费,大概在每吨400美元至1000美元
→运到中国:即便加上运费每吨的成本只有10美元至40美元
→国内的接收方:以极低的价格买进来
→不同类别价格不同:通过多次挑拣分类,层层转卖出去
→形成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能获利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洋废纸、洋废旧服装、洋电子垃圾等大肆进入中国。在沿海地区,海外废纸、海外电子垃圾产品等洋垃圾通过各种途径大举进入中国。不良企业为了谋取利益,不惜给中国百姓造成严重污染,给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拿电子洋垃圾为例:
全球有七成电子垃圾倾倒到中国,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电子垃圾场!在全国八大电子洋垃圾集散地中,广东汕头贵屿镇、清远龙塘镇、南海大沥镇名列前茅,占全国电子洋垃圾进口市场的半壁江山!
比如打印店里的复印机。在国外,被强制报废的复印机很多,但是远没有到使用寿命。飘洋过海当作垃圾处理到中国,翻新外壳、刷系统,改机器计数器…… 一番折腾下来,翻新了的复印机依旧比正规的行货便宜很多,只有正规行货的几分之一。
但是,电子洋垃圾所含的有毒物质在经过简单拆解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及二次废物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是“100年也恢复不了的”!
虽然国家明令禁止进口电子洋垃圾,但在高利润的驱动下,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而洋垃圾中旧服装利润至少有10倍。
我国这些年一直在收紧进口垃圾检测标准。从2013年,中国开始推行“绿色篱笆”计划,对进口垃圾的品质进行严格管理,并严厉打击非法走私垃圾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