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售额1.5亿的电商品牌“内外”转战线下,“抄近路”并非不可取

电商的发展逐渐进入冷静期,而实体零售却迎来回暖。即便是一些发展不错的电商,也纷纷开设实体店,使其成为近距离接触消费者、品牌曝光的一个重要渠道。加之“新零售”的风靡,电商转战线下成了“潮流”。

然而,这股潮流的领导者阿里也不过是在概念提出一年后才将其正式实施,由此可见,线上转战线下并不容易。但也不是没有例外!电商品牌“内外”线上年增速虽然高达500%,销售额1. 5 亿左右,但同样深知线下店对于品牌的重要性,因此早就“抄近路”在上海、南京等地开设多家线下门店,并计划在一年内将其扩展至20— 30 家。

年销售额1.5亿的电商品牌“内外”转战线下,“抄近路”并非不可取

当多数中小型电商的线下扩张“寸步难行”的时候,“内外”的成功无疑是前车之鉴,对于他们亟待解决却又束手无策的“难题”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首先,学会“跨界”。线上开店和线下开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运作体系,所以说是“跨界”一点儿都不为过,而没有任何线下资源的线上品牌“跨界”更难。因为,对于一个电商品牌来讲,其基因主要是在线上,只要购买足够多的流量、占据足够靠前的位置,就可以将商品销售出去,而像宣传促销等问题,电商平台则可以帮忙解决。

但是,想要转战线下,就要求电商品牌在选址、营销策划、区域半径内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以及如何抓住有效的流量来服务自己的店铺等方面,有着精确的认知与运营能力,而这恰恰是众多电商品牌所欠缺的,他们渴求有一种类似于电商的模式来帮助他们快速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年销售额1.5亿的电商品牌“内外”转战线下,“抄近路”并非不可取

电商品牌“内外”也曾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们在线上售卖有着极大的优势,但由于其用户多以计划性消费为主,且消费频率较低,想要开展线下门店并实现盈利,就对门店的选址以及人流量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但“内外”并没有因为这些问题而放缓扩张的步伐。

据了解,“内外”决定迅速扩张的最大信心还是来自于他们前期与铺天地的一次成功合作。而据“内外”的创始人刘小璐表示:与铺天地的合作,解决了电商品牌进驻线下店的两个难题——一个是选址,一个是测试,而合作所带来的效果也大大超出了预期。由此看来,电商品牌通往线下门店的转型之路并非无捷径可走。

其次,提高效率。自新零售提出以来,电商巨头如阿里、京东纷纷制定了百万便利店的计划,加速线下布局。因为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谁能够在短时间内抢占更多的好位置,谁就能手握线下巨大流量,占领较大市场份额,因此即便是疯狂铺量也在所不惜。而烧钱圈地、快速构建竞争壁垒的做法,对于资本雄厚的他们来说,即便是步子迈的大了一点,也不会伤其筋骨。

但是,对于中小型电商品牌来说,如果将未来寄托于孤注一掷的豪赌,无疑是“找死”。他们更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地往前走,每一步都需要谨慎。与此同时,又必须保证速度要“快”:在同类品牌注意到这个市场之前,必须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线下门店,找到自己的目标消费人群,率先抢占市场先机。

年销售额1.5亿的电商品牌“内外”转战线下,“抄近路”并非不可取

而“内外”显然也是深谙此道。所以,他们利用铺天地拥有的商业地产资源,在极短的时间内搭建起一个pop-up快闪店,通过主动接触消费人群,实现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品牌的立体式传播,从而高效地完成该产品在选址及目标消费人群上的测试,迅速确立门店位置以及该门店所对应的消费人群,增强品牌曝光度,抢先占领用户心智。

最后,降低成本。对于利润极低的零售商来说,降低成本无疑是间接地增加利润,开线下店同样如此。传统的零售商在开线下店时,因试错过程中成本过高而“致死”的不在少数。他们所采用的一贯手法就是:在某个人流量大的商场或购物中心,以租赁的方式开展为期几个月的门店,到期后根据盈亏情况决定是否更换场地。盈利的不是没有,但多数是被“累”死的。

而铺天地的短期(日、周、月)租赁模式恰恰解决了这一痛点。通过为品牌商提供购物中心中庭、广场、边厅等场地的短期租赁,在消费者与品牌商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从而缩短品牌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也让品牌商少走了许多弯路,而这中间所节约的成本是可量化的。

总之,在实体零售逐渐回暖的过程中,品牌商转战线下已成大势所趋。而铺天地作为一个快闪场地租赁平台,充当的角色更像是品牌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摆渡人”,同时也让更多品牌商能够快速抢占线下消费者。未来,这种模式必然会被越来越多的品牌商所认可。

免责声明:本文为厂商推广稿件,企业发布本文的目的在于推广其产品或服务,安科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安科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请读者使用之前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