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3年转型3次,这家表情包公司凭啥融资2400万?

作者:二维酱

来源:新榜(ID:newrankcn)

上周,盖饭内容工场宣布获得 2400 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三行资本领投,山水创投跟投。

这个消息出来后,业界很多人还是挺惊讶的,因为之前没有怎么听说过这家公司。

其实,盖饭内容工场的创始人陈峰,是一位在媒体和互联网行业经验颇丰的“老将”。 2015 年 10 月陈峰从网易副总裁、总编辑的位置离职,创业做了一款App,名叫盖范Getfun,也就是盖饭内容工场的前身。

创业这件事,没有容易的。在拿到融资引起业界关注之前,陈峰和盖饭也曾走了不少弯路。从最初定位社交媒体,到后来做动图供应商,再到找回优势做优质原创内容,一步步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盖饭娱乐网站截图

陈峰表示,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招募内容人才,扩大包括图文、视频和动图在内的原创内容生产能力,公司业务重点将转向建立内容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自有流量

盖饭内容工场是怎么做起来的?靠什么赚钱?未来有什么方向?榜妹联系到了陈峰,与他聊了聊。

“这样的团队不会轻易认输”

“网易系创业者”一直是互联网圈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陌陌的唐岩,YY的李学凌,雪球的方三文,快手的曾光明……从总编或副总编辑的位子出走后,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社交、内容领域中。(新榜曾发文总结过闯入内容领域的门户总编们)

陈峰不是他们中最耀眼的那个,他的创业项目盖饭Getfun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吸引业界太多的目光。

起初,盖饭的定位是要做面向 90 后的社交媒体,然而因为决策失误,这条路没有走通。 2017 年,盖饭试图从社交媒体转型为泛娱乐平台,提供丰富的动图,可是动图没有很好的变现模式。

盖饭的创始团队主要是跟着陈峰一起从网易过来,经过一路跌跌撞撞,他们又回到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内容

新榜:“盖饭内容工场”这个名字之前好像没听过,它是怎么来的?

陈峰: 2016 年我们叫盖范Getfun(后来为了更接地气,改叫盖饭), 2017 年改成了盖饭娱乐,今年不久前才升级成了盖饭内容工场。

可能创业初期就是这样,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东西

2015 年底,我们做社交媒体应用GetFun的时候,做到 10 万日活。但当时决策失误,为了省钱砍掉了所有推广,结果新增没有了,老用户也没有留住,这才省悟社交媒体的活跃度和用户规模关系很大。

但后悔也来不及了,后来我们决定先做App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分——动图,成为动图内容供应商。在动图方面我们做出了些成果,尤其是明星娱乐类的高清动图。但麻烦是,这个很难变现。

我们发现很多有用户的平台,包括客户端、手机设备,用内容加DSP广告的方式来变现。心想反正也是做内容,不如试试这个模式,把内容发行到各个合作渠道,与合作伙伴分享收益。于是逐渐拓展了一些客户,整个 2017 年利润还挺高,公司就活下来了。

慢慢的手里有钱了,就不想只给客户提供定制内容,还是想把自有品牌和自有流量做起来。开始是做泛娱乐的内容,今年融资快完成时,又想把内容扩展到一些垂直领域,就有了“盖饭内容工场”。

新榜:投资人主要是看中你们什么?

陈峰:我觉得大概有三个原因吧,一是比较看好团队

三行投资人陆海是我们天使轮的投资人,一直在观察我们, 2017 年初的时候我们非常惨,感觉都快不行了,结果团队咬着牙从坑里爬出来了,像个打不死的小强。投资人可能觉得这样的团队不会轻易认输。

山水创投的投资人王跃春以前是新京报的总编辑,她是媒体高手,对我以前的经历很熟悉,可能也有信任感吧。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去年的营收增长很不错。去年主要是通过DSP广告变现比较多,内容输出到合作渠道,DSP广告变现分账。虽然给第三方提供内容然后广告变现是个苦活累活,不过到最后去年我们的总营收和这次的投资额也差不多。

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两家基金都看好内容领域,尤其是优质内容的发展。

虽然很多人都说内容创业的风口已经过去了,但是认真看看,优质的内容还是非常稀缺的,就像是微信公号大家都说是红海了,我看是鸡汤和口水已经是红海了才对,真正好的内容还是蓝海

陆海一直非常支持我们转型做内容,他觉得我们这个团队本来就有做内容的基因。王跃春一直认为内容创业的草莽时代已经终结,内容生产终究不是一门快生意,应该先回到品质

用特写讲故事的方式来做泛娱乐内容

即使已经离开新闻一线多年,陈峰身上依然有着属于媒体人的烙印。

在纸媒的黄金时代,陈峰在最富盛名的媒体南都和新京报,做调查新闻记者。

2003 年,刊发在《南方都市报》的深度调查报道《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让陈峰誉满新闻界,报道最终推动了收容遣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当陈峰回到自己熟悉的内容领域,他想重新拾起深度报道式的内容,在武汉的编辑部里建立了一个特写工作室,和编辑团队一起定选题,定结构,改稿,直到最后定稿发布。

除此之外,盖饭内容工场其他内容的生产流程中,也能看见传统媒体遗留下的习惯。

新榜:根据融资后的公开报道,你们在武汉的内容基地,今年年底将达到近 200 人规模,每天生产原创内容 2000 条,比较好奇这些内容的生产流程是什么样的?

陈峰:原创内容的形式其实是包括动图和短视频。高清动图是产量很高的,剪辑类的短视频其次,然后非时效性的知识类内容产量也还可以,但是媒体类内容就产量很低。

消息类的一个人每天最多三篇,专栏一人每天最多一篇,特写一个人一周也就一篇。

早上会有选题会,然后早晚两班各有一个主编负责选题和审稿,晚上编后会负责评选当天的红黑榜。

红黑榜根据稿件质量和数据评选,由三位主编确认,红榜每条 50 到 100 元的奖励,黑榜公布但是不惩罚,除非有错误。

新榜:最近盖饭做了一些不太一样的稿件,《干掉罗永浩》《寻找周杰伦背后的男人》《马蓉突击》《电竞修罗场》……这是打算干什么?

陈峰:我们是想用特写讲故事的方式来操作一下泛娱乐内容。

我以前做过调查新闻记者,今年想做自有品牌的时候,看来看去,觉得在内容领域,有一定深度的内容还是稀缺的。当然我们这些特写只是一种尝试,还算不上有深度,只能算讲故事吧,而且人手上还有缺口,希望能尽快补上。

新榜:这样做的成本应该更高,你们的目的是什么?

陈峰:要比一般的微信公号体文章难一些,成本高得多,一个编辑从报选题到收集材料再到确定主题开始写作,最后出稿差不多要一周。

主要还是希望能打造品牌,毕竟做口水鸡汤类的我们也做不过别人。挺佩服那些利用社会情绪做爆款文章的作者,不管喜欢与否,那还真是一种能力

我们只能做自己还算熟悉的内容,就想到用特写讲故事的方式来试试。现在看,传播效果还是非常好的。这些特写还不算优秀,但是故事都讲得不错,过几年,出本书应该是可以的。

像媒体那样做原创内容,真的能挣钱吗?

随着内容创业草根时代的结束,优质、深度的文章开始成为霸屏的主力。

根据新榜对 2017 年微信公号10w+点赞文章的分析,内容整体质量大幅提升。靠拼拼凑凑的营销内容基本已无立足之地,而传统的机构类媒体和新生的KOL,在新媒体上的传播能力评分秋分。

传统媒体的营收面临雪崩,但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内容操作模式就被时代抛弃。反倒是在新媒体逐渐步入正轨时,媒体的专业主义价值日益浮现

新榜:你们做内容的操作听着像是回到媒体的路上了,很多人认为媒体这条路商业模式有问题,你怎么看?

陈峰: 2018 年之后,公司重点在自有品牌和自有流量,除走媒体之路外不会别的。

说媒体不嫌钱,我也不是很同意,媒体只是和有些暴利行业比起来钱赚得有点少,但是看美国那些大报纸,高薪养了那么多编辑记者,有些资深记者恨不得几个月才写一个稿子,有的人一年出一本书,不赚钱他们怎么养活这些人的,都是上市公司,光亏钱也不行的。

我当年去南方都市报的时候,觉得什么操作手法都是新的。第一次看到可以把时政报道写得很鲜活,第一次看到可以把一个品牌故事写成一双鞋的诞生,激动得不行,天天学完就用。现在看,这些能力还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陈峰的GIF头像

其实传统媒体里的人才是很多的,不管是内容还是营销能力都很强,但是如何把这些能力转移到互联网上,传统媒体做得不够好。

不过还是有很多媒体人出来做成了大号啊,说明媒体人不是没有出路,也说明市场是承认优秀内容的价值的,也会给优秀的内容人才更好的回报。这点其实以前传统媒体反而做不到,在体制内不可能享受到市场化的人才定价。

腾讯负责投资的一位副总说过,他们投资内容企业的标准是,有没有品牌影响力,有没有持续的内容生产能力,有没有良好的变现模式。虽然最近出了一些问题,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个标准提炼得很到位。

新榜:盖饭内容工场目前主要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

陈峰:成规模的收入都来自广告。

我们去年主要是通过DSP广告变现的多,将内容输出到合作渠道,高的时候全网pv有上千万,按CPM(千人成本)分账。

今年重点是媒体品牌和自有流量,希望走原生广告和品牌广告的路线。

拿了 2400 万的A轮融资之后,陈峰说他和合伙人都觉得压力更大了,一定要把公司业务推到快速增长的轨道上去。

采访的最后,榜妹问陈峰,作为当年著名的调查记者,你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媒体人吗?

他说,如果必须在媒体人和企业家中选择,可能还是要选企业家吧。

陈峰说,他也曾希望有一天靠写字解决生活问题,不管别人只管自己。但既然已经选择了创业,首要任务还是保证公司能给投资人回报,能给员工工资和福利。“公司最难的时候也没有拖欠过一分工资和报销,算是对得起企业家这几个字,虽然是一个小企业家。”

本文由“新榜”(ID:newrankcn)授权转载。新榜(www.newrank.cn)是内容创业者服务平台,涨粉、变现、运营、观察,新榜给你不一样的思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