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刘雪枫等大咖齐聚,小鹅通周年庆典探讨知识付费

1 月 7 日,内容付费 2018 行业峰会暨小鹅通一周年庆典在北京召开,数十位演讲对话嘉宾,以及超过 800 位内容付费行业从业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知识付费。吴晓波、咪蒙、林少等嘉宾在现场分享知识付费观点与产品方法论。

咪蒙、刘雪枫等大咖齐聚,小鹅通周年庆典探讨知识付费

圆桌对话环节,Momself创始人&头头是道基金董事崔璀、张德芬空间CEO卢熠翎、音乐之友创始人刘雪枫、天下女人社区CEO马敬军、THLDL创始人李荣茂 、心乐土创始人兼CEO曹洪雯针对“知识付费经历一年来的经验”、“知识付费复购率”等问题展开讨论。以下为对话摘录:

咪蒙、刘雪枫等大咖齐聚,小鹅通周年庆典探讨知识付费

崔璀:2017 年知识付费成了一个红海,非常热闹。那 2018 年呢?各位有遇到复购的问题吗?或者对复购怎么看?

马敬军:复购的焦虑好像是内容付费行业从业者自己给自己加的一个伪命题。我自己其实并不是很担心这个,看待复购的时候,可以把两个维度加进来。

第一个,把时间的维度加上来,虽然说某一个平台的复购看似降低了,可是我们看到整个的产业上看是由提升的。第二个从产品本身的角度来讲,把握用户,找到他们的痛点,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并且做好后,用户可能不会持续的重复去买产品,但是还会购买其他的服务。我觉得把这两个维度加上的话,倒不是那么焦虑复购的问题。

刘雪枫:现在大家反复购买的都是成功、赚钱、发财、升职、加薪类课程,对于音乐欣赏类的付费产品,我觉得先不必纠结于复购率的问题,先争取让更多的人进来,再谈复购的事情。对于文艺类课程,我觉得复购就是一种情怀,因为他觉得你讲得还不错,今年讲完了明年再定。

崔璀:各位在 2017 年做知识付费踩过最大的坑是什么?

马敬军:内容行业有三种变现模式,广告、内容电商和内容付费。我们踩过最大的坑就是在同一个时间段,三样业务同时做了。现在回头看看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同一个时间里,同时做三件事情,对一个初创的团队或者公司来讲是一个恶梦。

李荣茂:在知识付费中,踩过最大的坑是以前思维的局限,因为有 20 年线下培训经验,感觉线下培训一个人的收费至少是几万块钱起步,结果到线上以后发现价格都是99、69、 29 元,非常不适应。我们当时觉得应该把这些培训仅仅定义成导流课,要导流到线下来收十几万。但这是我们踩过最大的坑,实际上 99 元的线上课程应该按照以前 9900 元的课程标准来制作。

卢熠翎:没有意识到新媒体变化十分迅速是过去踩过最大的坑。我们最初是做一些心理类的课程直播。之前直播很热,每次直播可以拉 10 万人以上,所以就会去约很多的老师排期。有一个很顶级老师是约在 6 个月以后,等到 6 个月以后开始做直播活动的时候,发现通过直播招揽新用户、招揽粉丝的浪潮已经过去了,没有引来我们想象中的 10 万人围观,来了大概一千人。那时突然意识到,原来新媒体切换是很快的。

曹洪雯:专心做自己擅长的东西对内容创业者来说很重要。之前心乐土和KOL有做一个课程,当时顺带着卖一本书做尝试。课程卖得非常好,但是书到今天为止也就卖出30%,它不仅占了库存,还影响现金流。我很想劝各位做知识付费的同行们,就是擅长干什么就干什么,做书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好了,我们真的没有三头六臂,要承认自己的无能。

崔璀: 很多KOL有好的产品、好的思想、好的知识付费的东西,但是没有自己的流量怎么办?我们想说没关系,因为中国有 2000 多万个自媒体,有大概80%是营销自媒体。所以可以说,现在这个时代是有很多的富余流量的,但是我们缺好的知识类产品。也就意味着,只要我们有足够好的知识产品,在打磨制作产品上下功夫,了解用户痛点之后同样可以获取用户。

免责声明:本文为厂商推广稿件,企业发布本文的目的在于推广其产品或服务,安科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安科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请读者使用之前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