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的居里夫人, 是三钱背后的女人, 出身中国最“贵”的家族!
她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
她是中国的骄傲,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而她的丈夫,正是“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
温家宝总理先后6次去看望她。温家宝评价她:先生在女科学家中是少有的,是人中麟凤。
她的成就绝不亚于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 。她叫何泽慧,世界物理界对这三个字充满敬意。
1914年,何泽惠出生于声名显赫之家,父亲何澄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是老同盟会员。山西剪辫子第一人,山西第一位前往日本的留学生。也是著名的鉴赏家和收藏家,曾将苏州名园之一的网师园购入名下。母亲王季山的家族不仅世代官居高位,还是近代著名的科学望族。
何泽惠与姐姐何怡贞,著名金属物理学家
18岁时,何泽慧以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一个最直接的目的——物理和军工关系最为密切,她要练好本领护国打跑侵略者。清华的学习格外繁重,最终只有10人顺利毕业。何泽慧又是这10人中的第一名。而第二名,就是她后来的丈夫钱三强。
何泽惠与钱三强
何泽惠一生热衷科研。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之为"科学珍闻"。
钱三强则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7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为25个单词。
两人因此恢复了联系,经过2年的通信,1945年,32岁的钱三强终于鼓起勇气,向何泽慧发出了25个字之内的求婚信:“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不久,何泽慧回信:“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何泽慧追随钱三强来到巴黎,二人举行了婚礼。
何泽惠与钱三强
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研究铀核的三分裂现象。
一般原子核一次只能分裂成两个碎片,三分裂意味着原子核能够一次分成三个碎片。在研究中,他们在高倍显微镜下寻找三分裂的径迹。这种观测工作非常辛苦,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不但眼睛酸涩,而且经常浑身酸痛,但何泽慧孜孜不倦,不放过任何一条径迹,结果是她找到的最多。
1946年,研究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
一天晚上,何泽慧在显微镜中突然看到从一个点发射出了四条粗线。钱三强观察和确定了这些径迹。经过反复讨论,他们判断这是一个铀的四分裂。这说明重原子核不仅可能存在三分裂,而且可能存在更多分裂的情况。
这个发现轰动了世界。夫妇二人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何泽慧因此也被赞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然而因为对中国的歧视,诺贝尔奖没有发给他们。成为诺贝尔奖的遗憾。
何泽惠与居里夫人
何泽慧一生爱国。她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国家是这样一种东西,不管对得起对不起你,对国家有益的,我就做。”这来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
抗日战争爆发时,父亲何澄命5个儿子全部放下手头的工作与学业,前往大后方支援抗战。1948年,何泽慧与丈夫钱三强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大女儿,经过1个月零8天的海上颠簸回到了祖国;何泽慧的姐姐何怡贞也从美国返回;1949年,何泽慧给在台湾大学读研究生的妹妹何泽瑛寄去50美元,使她买到最后一班回北平的船票。至此,何家八兄妹在新中国成立前,全部回到大陆,报效祖国。
1962年,何家三姐妹(左起:大姐何怡贞、二姐何泽慧、三妹何泽瑛)
何泽惠回国后,先后在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在高能天体物理、宇宙线物理和超高能核物理等领域,取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成果。1956年她带领团队成功制成了接近世界最先进水平,对质子、α粒子、核裂片等灵敏的核乳胶。她领导“中子物理研究室”,参与核武器研制任务。1961年后,何泽慧负责研究所四线一片中的“物理线”。1964年后担任副所长。1973年高能所成立,任分管宇宙线的副所长。
1957年,何泽惠在401所图书馆
何泽惠一生淡泊名利。在筹建“两弹一星”团队时,人选名单里原本有何泽慧,但因为她是钱三强的家人,又是女性,最终与研究团队擦肩而过。
但她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两弹一星”工程。氢弹研发时,一个重要的数据,便是她带人在实验室完成了验证。
尽管被赋予中国的居里夫人这一赞誉,但其实低调的何泽惠并不喜欢,甚至很反感。
199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可这部大辞典的第六集“物理学”部分,竟没有何泽慧的名字——她的传记出现在了书中最后。从编者的特别说明中,人们才知晓:“此篇传记虽早已约稿,但因何泽慧本人谦让不同意立传,后在本书编辑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作者才着手撰写并于全书付印前交稿。因全书页码已定,不便插入相应学科,故补排在最后。”
何泽惠与钱三强一起研究学术问题
何泽惠一生简朴。单位分的老旧单元房一住就是50多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单位多次劝说她搬到条件更好的院士楼居住,但都被拒绝了。
2005年,温家宝总理首次前往何泽慧的住处探望她。已经满头银发、91岁高龄的她,依然在工作。她不缺钱,生活却异常简朴,衣服上都是补丁,穿的是解放鞋,上班挤的是公交车。下班就在单位食堂买几个馒头带回去吃。
温家宝看望何泽惠
直到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她才接受了单位派一辆小巴车接送。
即使是参加国际会议,她也穿着打了三层补丁的鞋,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她就像一个普通老太太,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大科学家的派头,她的简朴程度甚至超出了普通老太太,很难想象这样节俭的老人曾是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大小姐。
生活中的何泽惠就像一位普通的老太太
何泽慧说:“作为一名科学家,本来就应该朴素、真实、勤奋、诚实、讲真话。”温家宝答应何泽慧说:“我一定不失约,每年都来看您,希望您身体健康。”总理真的没有失约,他6次看望何先生,直至她去世。
2011年6月20日,何泽慧先生驾鹤西去,享年97岁,居里夫人的外孙女发来唁电。女儿钱民协说,母亲没有留下遗言,以前身体还好的时候,倒是曾经听她开玩笑说,去世之后不用火化,拿个白布袋子装着放在树底下就行了,还能做一点贡献。
这是何泽惠留给世人的又一笔精神财富。
据山西《灵石县志》记载,清朝,何家就先后考取15名进士,29名举人,22名贡生,65名监生,74名生员,故在山西流传着“无何不开科”的说法。何泽惠的家族个个出类拔萃,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纵观历史,不得不对这个家族充满敬意。
外祖父:王杲卿,是明朝宰相王鏊的后代,曾任内阁侍读学士。
外祖母:王谢长达,近代女教育家,振华女子学校创始人。
父亲:何澄,近代实业家,著名的鉴赏家和收藏家,同盟会成员。
姨母:王季玉,生物学硕士,振华女中名誉校长。
舅舅:王季烈,物理学翻译家、曲学家。
丈夫:钱三强,著名科学家。“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
大姐:何怡贞,著名金属物理学家。最早标定发表了钇的光谱线从可见光到紫外线。
大哥:何泽明,原北京钢铁学院院长。
弟弟:何泽涌,山西医科大学著名教授。
妹妹:何泽瑛,南京植物院资深研究员。
弟弟:何泽源、何泽诚、何泽庆均为高级工程师、资深教授。
女儿:钱民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儿子:钱思进,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向何泽惠致敬
向为中国科技做出贡献的老一辈科研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