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 + Vue 实现一个代理客户端

开源项目地址:戳我

原理

作为一个合格的前端工程师,你一定用过Fiddler或Charles之类的抓包工具。但是在Mac上做开发时,相关的抓包工具很多是收费的。当你费劲心思下载到了破解版,却还是难以忍受其丑陋的win风格界面和令人悲伤的闪退问题。有没有想过自己来实现一个代理客户端呢?其实这个真的可以有。

中间人

一个http代理服务器的原理很简单。有了Nodejs作为武器,创建一个代理服务器就是分分钟的事。具体可参见jerryQu写的两篇文章 《HTTP 代理原理及实现(一)》 《HTTP 代理原理及实现(二)》 文章对HTTP代理的原理和实践讲得比较清楚。

简单来讲就是要实现一个中间人,用户通过设置代理,网络请求就会通过中间人代理,再发往正式服务器。

这种中间人的实现方式有两种。

一种为普通的HTTP代理,通过Node.js开启一个HTTP服务,并将我们的浏览器或手机设置到该服务所在的ip和端口,那么HTTP流量就会经过该代理,从而实现数据的拦截。

Electron + Vue 实现一个代理客户端

对于非HTTP请求,比如HTTPS, 或其他应用层请求。可以通过在Node.js 中开启一个TCP服务,监听CONNECT请求,因为应用层也是基于传输层的,所以数据在到达应用层之前会首先经过传输层,从而我们能实现传输层数据监听。

Electron + Vue 实现一个代理客户端

但是对于CONNECT捕抓到的请求,无法获取到HTTP相关的信息,包括头信息等,这对一般的前端分析作用不大,那么想要真正监听HTTPS,还需要支持证书相关的验证。

证书

假设我们是通过浏览器设置代理进行抓包实验(或全局代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浏览器和代理服务器之间的交互,这个过程大概如下:

  1. 浏览器客户端发出了一个请求,该请求会首先经过代理服务器。

  2. 代理服务器获取到客户端请求,知道了真实服务器的地址,它可能会做一些手脚,比如对请求数据进行修改,再发往真实服务器,获取到数据再返回给浏览器(利用这一点能实现跨域支持等)。或者代理服务器压根就不会请求真实服务器,而是直接伪造一份假数据给浏览器(利用这一点能实现接口mock)。

  3. 浏览器接收到数据,并返回给用户,显示在页面。

上面这三步在HTTP中会无比流畅,然而如果请求是HTTPS,浏览器会验证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性。这里会涉及到TLS握手的过程,其中也包括了证书的验证。

代理服务器返回HTTPS请求时,需要将对应请求域名的证书发给浏览器,浏览器再向本地的CA根证书验证域名证书的安全性。如果验证通过,则继续后续请求,验证失败浏览器会返回安全警告。

Electron + Vue 实现一个代理客户端

这里提到了两个证书,一个是域名证书,一个是CA根证书。

域名证书 是每个支持HTTPS网站都需要有的一份证书,用于客户端验证该网站的安全性,而该证书通常是通过安全机构申请的,这个机构就是 CA(Certificate Authority,证书颁发机构)。在每台用户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或浏览器中,都会保存一份CA列表,也就是有多个根证书,不同CA分别包含了不同的域名证书,浏览器在获取到域名证书之后,会向CA根证书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能正常收发请求。

对于代理服务器来说,我们并没有合法的域名证书(证书只存在真实目标服务器,无法获取到),怎么让浏览器相信我们是个安全的代理(服务器)呢?答案是————伪造!

没错,我们既要伪造域名证书,也要伪造根证书。其实根证书是可以自己签发的。下面两条命令首先生成了一个私钥,然后利用私钥生成crt证书,我们只要双击crt文件进行安装,并设置为信任,就成功建立了一个本地根证书。

openssl genrsa -out private.pem 2048
openssl req -new -x509 -key private.pem -out public.crt -days 99999

利用根证书,我们能够签发更多的域名证书。证书是链式验证的,验证域名证书的时候,会往上验证CA根证书,由于CA根证书已经被我们本地信任了,所以浏览器也会信任该域名证书,成功返回代理服务器的数据。

Electron + Vue 实现一个代理客户端

具体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利用Node.js 生成AnyProxy CA证书,并手动信任。浏览器往cn.vuejs.org发出请求,代理服务器拦截到请求,知道请求是发往cn.vuejs.org,在返回数据之前,利用AnyProxy证书动态签发cn.vuejs.org域名证书,放于本地(用于下次请求,这里省去了中间证书的步骤),同时将该域名证书返回给浏览器。那么浏览器在接受到cn.vuejs.org域名证书后,往证书链上寻找到根证书AnyProxy,并通过AnyProxy证书验证域名证书是否受信任,同时还要检查域名证书的有效性,包括过期时间等。由于域名证书是我们通过AnyProxy动态创建的,所以保证了其受信任和有效性。最后浏览器返回代理服务器结果。从而实现了HTTPS请求的抓取。

具体的证书签发实现可参考 forge 库,现在广泛使用的证书是X.509格式。

Electron

解决了证书问题,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一大半的工作,那如何快速实现一个代理客户端呢?对于一个JSer来说,能利用Node.js来写是最好不过了。

简介

Electron大家应该不陌生了,它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让我们能够利用Node.js 和 前端三宝 HTML + JS + CSS 来实现客户端软件。咋一听感觉像NW.js。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其实NW.js可以算是Electron的前身了,都是出自同个作者之手,只不过该作者现在维护Electron去了,这其中涉及到一些产权的问题,感兴趣的可以围观一下知乎上原作者的回答。关于Electron和NW.js的区别官网上是这么说的。简单讲就是Electron优化了NW.js中的一些不足。 秉着与时俱进的态度,我们当然要使用Electron。

有了Electron作为容器,我们小前端就可以用HTML+JS+CSS来开发客户端了。就像开发前端页面一样柔顺。Electron的使用比较简单,提供的API也比较清晰。核心概念就是Main Process 和 Render Process。

顾名思义Main Process是主进程,用于运行Electron的基本操作,如创建窗口,创建菜单等。Render Process是渲染进程,我们需要在渲染进程中创建软件界面,每个渲染进程对应的是一个窗口,主进程开启了多个窗口就会有多个渲染进程。

Electron提供了IPC用于进程间通信。分别是ipcMain和ipcRender。该通信机制允许ipcRender向ipcMain发送信号请求,并通过ipcMain返回数据。反回来ipcMain无法向特定的ipcRender发起请求。而且通信间传递的消息会被格式化为JSON字符串,所以并不支持在两个进程间传递句柄方法等,也就是不支持上下文传递。

Arguments will be serialized in JSON internally and hence no functions or prototype chain will be included.

假如要实现在渲染进程中点击一个按钮,则关闭客户端窗口,可以通过ipcRender发送一个信号给ipcMain, ipcMain接收到该信号后调用Electron的API关闭窗口。对于类似这种比较简单的指令操作,运用IPC实现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操作比较复杂,并且需要传递复杂数据类型,则用IPC就行不通了。

Electron提供了另一个API remote,用于在Render Process中直接操作主进程的方法。这样就不需要移交Main Process处理,直接在前端页面中调用Electron的API。

打包

由于Electron本身包含了chromium和Node.js的代码, 所以不考虑项目本身体积,打包后的软件最小仍然有100M+, 这也是Electron最为显著的缺点之一。所以基本体积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小其他开发文件的大小,避免将一些无关包文件也打包进去。

为什么要强调这点呢?因为基于Node.js开发的项目往往会有一个庞大的node_modules文件夹,里面包含了一些开发和生产所用的包,也即对应package.json中的dependencies和devDependencies。而devDependencies中的包是不需要打包到软件的。这里推荐使用 electron-packager, 能自动排除dev依赖包,并支持自定义排除包文件夹。也可以打包出支持不同系统格式的软件。

界面开发

界面开发采用传统前端页面开发方式,意味着你可以使用任何前端框架,利用Angular,Vue,React等框架来提升开发效率。

这些框架都支持模块化,利用webpack等打包工具,webpack本身会提供require等模块加载的方法,在前端开发的时候能实现类似后端的模块动态加载。

但是,当我们在Render Process中使用webpack进行开发,用require引入模块的时候就会出现冲突。因为require此时是webpack提供的一个引用本地文件的API,而不是Node.js的require, 导致我们无法通过require来引用Node.js的API,或者Electron的API。这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我们将需要用到Node.js API和Electron API 的方法抽象到renderer.js, 从HTML中单独引入,也就避免了webpack对renderer.js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插件的方式引入到前端框架中,以Vue为例:

index.html

<script src="renderer.js"></script><!--提供Render Process 方法 -->
<script src="./dist/build.js"></script><!--webpack 打包文件-->

renderer.js

const electron = require('electron');
const remote = electron.remote;
const remoteApi = remote.require('./api.js');

global.remoteApi = remoteApi;

Vue入口文件main.js

Vue.use({
    install (Vue, options) {
        //添加实例方法
        Vue.prototype.$remoteApi = global.remoteApi;
    }
});

在Vue组件中就可以直接通过this.$remoteApi调用基于Nodejs或Electron的接口了。这样就有效地分离了前端界面和客户端的代码,只要剥离了$remoteApi, 前端界面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进行开发。

方案优缺点

Electron的这种实现方式也不是什么新鲜套路了,对于NW.js 有的大多数缺点Electron也有。

其中一个通病就是性能问题,主要是渲染性能方面。基于webkit引擎来渲染UI界面,跟原生的系统UI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毕竟是基于DOM节点的渲染,每次节点的重排都是一次大的开销。这点只能通过在前端框架中来优化,比如利用Virtual DOM等相关技术。而视觉上的缺点则可以通过CSS做到竟可能接近原生控件。

而对于JS的执行性能,v8表示hold得住。

优点当然也比较明显,对比于Cocoa,Qt等传统桌面客户端技术,基于前端技术的实现成本较低(C++牛请忽略)跨平台支持更好(框架都帮你做好了),且天然支持热更新。

更重要的是,有这么多优秀软件帮你背书啊.....以下都是基于Electron开发。

Electron + Vue 实现一个代理客户端

当然,我并不是在安利Electron。毕竟别人能开发得这么原生态,你不一定行...

关键还是看技术,Electron是完全能够开发出中大型产品级的软件的。

说了这么多,代码呢?

Electron + Vue 实现一个代理客户端

能读到这里,感谢你的坚持!

下面基于以上理论实现的代理客户端。目前支持以下功能:

  1. 支持HTTP/HTTPS请求抓取。

  2. 支持网速模拟。

  3. 支持请求拦截修改,实现跨域等功能。

  4. 实现接口Mock,用于本地开发调试。

Electron + Vue 实现一个代理客户端

Electron + Vue 实现一个代理客户端

Electron + Vue 实现一个代理客户端

Electron + Vue 实现一个代理客户端

项目地址 欢迎试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