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半年向39家公司借贷 通讯录好友遭短信轰炸催讨
女子借债 通讯录亲友遭短信“催讨”
半年内向39家公司借贷,尚有11万余元未还清;曾向借贷公司提供亲友电话号码等信息
来源:新京报
5月25日,从接到一条催债短信之后,王先生的手机陆续遭到上千条短信“轰炸”。不过欠债的并非他本人,而是他电话通讯录里的一个前下属郑丽(化名)。
据郑丽称,从春节至今不到5个月,她先后向39个借贷平台借过钱,至今连本带息已还6万余元,还有11万余元未还清。期间,她多次向借贷公司提供包括本人身份证、支付宝截图、亲友电话号码等私人信息。目前,其多名朋友均遭遇了与王先生同样的短信“轰炸”。
新京报记者随后调查发现,一些借贷公司在接受贷款申请后,会要求提供通讯录及亲友联系方式等信息,并有催债公司通过电话、短信骚扰方式催债。此外,还有一些网络商家售卖群发短信系统。
收催债短信后再收上千骚扰短信
“催收公司红色警告:郑丽电话在借款后失联,催收公司1小时后将介入轰炸通讯录最近联系人、家人与朋友亲戚,请督促TA还款……”5月25日,在接收到上述这条“171”开头号码发来的短信后,王先生的手机“炸开了锅”,开始不断收到短信验证信息或电话,“都是不同号码发来的,还有骚扰电话,一接就挂。”
新京报记者看到,截至昨天15点,王先生手机里的未读短信为795条。“肯定不止这个数,其中有一些我点开查看过,到现在应该超过1000条。”
王先生手机所接收到的各种验证信息,不少“发送方”还是知名公司,验证信息内容相似,多为“您在我行进行信用卡网上申请的验证码为……”“您的短信验证码为……”等等。同一“发送方”所发信息少则6、7条,最多的达到300余条。
因为王先生是某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平时工作较忙,手机开静音怕漏掉信息,但如果不开静音,各种骚扰不胜其烦:“不少短信并不是个人号码发来的,想屏蔽都屏蔽不了;而且发短信的号码太多,屏蔽不过来。”
借债者多名亲友均遭短信“轰炸”
王先生称,他从未在任何平台有过欠款记录,对他的短信骚扰属于“误伤”,上述“警告”短信中出现的欠款人郑丽,曾为他公司的一名员工。
新京报记者随后联系到郑丽。她表示,今年春节前夕,她通过朋友介绍联系了一家借贷公司的代理,并在这家公司以20%的周息借贷了2000元,还款期限为一周。
一周期限到后,由于无钱偿还,郑丽又通过不同代理先后联系了3家借贷公司,各借贷了2000元填补漏洞,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截至现在,她已连本带息陆续偿还了6万余元,尚欠11万余元。
本人欠款为何会波及亲戚朋友?据郑丽称,每次借贷都是通过QQ号联系上代理,放款之前需要提供个人身份证照片、支付宝截图、本人通讯录及近期通话详单等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方式打款。在此期间,曾有一位代理以查看打款记录为名向其索要微信账号及密码,她也给了对方。
郑丽说,她曾向借贷公司提供了父母、男友及两个好友的电话,但其借款的情况并未向任何人透露。直至今年5月25日,其本人以及父母、男友、朋友均收到了警告短信并遭到“轰炸”,其欠款情况才被亲友知晓。
至于王先生被波及,郑丽解释,她曾与王先生通过电话,留有通话记录,借贷公司可能将其算做亲友之一,让王先生成了“轰炸”对象。
记者随后拨打上述发送警告短信的“171”开头号码,电话处于关机状态。
■ 追访
申请借贷被问“通讯录有多少人”
催债公司提供电话、短信骚扰“服务”;有网络商家售群发短信系统
根据郑丽提供的QQ号,新京报记者昨日联系上一家借贷公司的微信账号,在添加好友后,其首先向记者发送了一张信息登记表,登记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户籍等信息。在登记表中还包含一些问题,如“是否有逾期未还记录”、“通讯录有多少人”、“实名手机号多久”等信息,并提示先填好表才能进一步咨询。
登记表填好后,该账号又询问推荐人是谁。记者表示没有推荐人,是通过网络搜索获知。随后,这家借贷公司推荐了一个名为“佳木网络”的账号,提示记者找其完成审核。其同时提醒,借款利率为30%。
该账号打开后是一个更为详细的信息登记表,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工作单位及地址、QQ号、微信号等信息都属于必填项。随后,还需要填写父母以及两个朋友号码。此外还有身份证正面照、身份证反面照、手持身份证照,以及房产证、户口本、结婚证、水电单、驾驶证等个人信息。登记表上还特别提醒“提供的材料越多,下款率越高,额度越大”。
记者又联系了几家其他代理,无一例外都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后才可以做进一步咨询。
究竟是谁对郑丽亲友展开了短信“轰炸”?对此,郑丽表示,虽然她和亲友都收到了催债的骚扰信息,但因其欠债平台过多,无法确认发送短信的平台是哪一家。
新京报记者通过网络检索联系到多家提供清账、催债服务的公司。其中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轰炸”服务一般包含“电联”和短信。其中“电联”是用不同号码不停拨打骚扰电话,起到提醒作用。短信则是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其亲友不停发送提醒短信,“理论上,只要有对方通讯录,给全体成员发多少遍都可以实现”。
“频次和人数都需要控制,既起到提醒作用,又不至于让对方受不了而报警”,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根据客户需求,在开始的一定时间段内高频发送,随时间推移减慢频率。而发送人员也控制在比较亲密的亲友,如配偶、父母等等。至于费用,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按催收金额提成,一般为8%到15%。
工作人员同时透露,“债主”还可以自己购买系统进行“轰炸”,之后在一些电商平台,记者也找到了这种售卖“短信中心、贷款催收、征信查询、贷款软件开发”系统的商家。
据一名售卖该系统的商家称,系统中包含“短信中心”模块,可以实现自动化短信催收、短信群发、短信通知等功能,不过需要人工录入一些信息,包括酒店记录、个人号码、亲友信息等等隐私。上述信息录入后,即可通过系统群发短信,“发多少人、每人发多少条都能实现”。
■ 追访
专家称系“短信炸弹”攻击 警方提醒应及时报案
“受害者可以对进行骚扰的平台或者机构起诉,也可以选择报警”,互联网安全专家裴先生表示,这种“短信炸弹”攻击方式,攻击者通过其编写的恶意程序进行注册、操作,通过网站批量地给被攻击者手机发送短信。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事发当晚,郑丽及其家人向海淀警方报警。
记者昨日从海淀警方获悉,针对此事他们正在调查当中。警方同时提醒,《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市民如遇到短信、电话骚扰应及时报案。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卢通 左燕燕 实习生 王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