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丨复星集团: 逾弱冠, 将立身

[ 亿欧导读 ] 复星在小平南巡中诞生,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迎来了它崭新的十年。郭广昌将复星的前25年的步伐总结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兢兢业业”,这看似平凡的16个字,却成为了复星多年来爆发力的源泉。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丨复星集团: 逾弱冠, 将立身

人称中国“巴菲特”的郭广昌前些日子辞去了复星国际全资子公司——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在业界纷纷猜测下,郭广昌站出来“澄清”:复星高科董事变动属于公司正常人事调整,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抽身复星高科显然可以让50岁的郭广昌把时间用到更聚焦顶层战略思考、设计和落地,特别是“以家庭客户为中心”和“科技引领复星发展”这两件事上。

古有云男子20岁为弱冠,30而立。2017年是复星集团发展的第25个年头,正走至“弱冠”与“而立”之年的中间。时代造就企业,也洗练着每一个冲出重围的企业,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这些企业,助推它们成长壮大。复星集团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丨复星集团: 逾弱冠, 将立身

作为一家专注于中国动力的投资集团,复星集团从中国“发源”,“撒种”于世界,致力于打造健康、快乐、富足三大业务生态。

复星集团是目前拥有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民营企业,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民营控股企业集团之一。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复星集团凭借其独到精准的战略眼光抓住了红利和机会。复星目前的四大产业子公司:复星医药、复地、南京南钢和海南矿业也都是在不同阶段,顺应高增长趋势而投资的企业。

根据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复星集团的发展状态,亿欧将从以下三个阶段对其的扩张发展之路进行梳理。

垂髫丨1992-1998年:南巡和民营浪潮推动下的快速成长

如果要用一条线来形容复星“孩童时期”的成长之路,可能是一条“飙升”的曲线。

郭广昌是在1989年遇上老搭档梁信军,自此双方在复星集团一同“打天下”近30年。大学毕业,他留在了复旦大学团委工作。在这里,郭广昌结识了比自己低两届的老乡梁信军。1991年,大学毕业后的梁信军同样留在了校团委,做调研部长。不可忽略的是,创立的当时还有两位校友汪群斌和范伟,与郭梁组成了后来人称的“复星四剑客”,只是二位相继在2007年7月和2015年5月“隐退”。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丨复星集团: 逾弱冠, 将立身

郭广昌的发家赶“巧”不赶“早”。1990年,上交所正式开市营业,标志着新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式诞生,更标志着资本市场也是能够为社会主义中国服务的。一年后的1月,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时提出:“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为批复浦东新区埋下了伏笔。

1992年是个“神奇的一年”。这一年的1月,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以“三个有利于”的著名论断,从根本上理清了改革开放姓“资”还是姓“社”的大是大非,全国掀起了又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10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也是在这一年,郭广昌在上海成立了广信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复星集团的前身),主要为企业提供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

资料显示,小平南巡后,中国迎来了第三次下海浪潮。政府对商业的鼓励,使得一大批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从党政机关、院校的岗位上下海,史称“92派”。社会上一些人也将这一时期称为“儒商诞生期”。

政策、资本之火烧的越来越旺,郭广昌带着复星也走的“激进”。1992年底,复星开始将业务重心放至地产和医药这两个领域,从而有了“复星实业”(复星医药的前身)和复地两大品牌。宏观经济政策的开放给包括复星在内的民营企业提供的良好的环境和机遇:从最初的市场调查,随后的生物医药领域及房地产市场亦是如此。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被明确定位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这时,非公经济才在中国市场经济中“有了名分”。郭广昌抓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的产业机遇,为复星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

但谁也没想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让国企改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日韩财团在金融风暴中暴露出的脆弱,让中央政府加快了“抓大放小”的步伐。国有资本从164个完全竞争领域中大面积退出,在上游能源性行业中强势地形成垄断格局。中国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造进程突然加速。

束发丨1998-2008年:聚焦中国动力,“绝处”逢生

1998年7月,复星医药的前身复星实业在A股上市,募集资金3.5亿元。登录二级市场不仅为复星集团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储备,也使郭广昌渐渐开始熟悉资本市场的运作——复星走入了束发之年。

郭广昌有自己的信仰:他相信“中国动力”的力量。在这十年,可以说,复星是被“中国动力”推动成长。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投资需求,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全球产业升级都将带来新的机会。“你最真诚相信的东西,往往就是最有力量的。”郭广昌说正是这些信仰,让他能够面对并不清晰的未来作出决策。

可能有人觉得,谈太多情怀和理想化的东西,对于企业实干家并不是件好事。事实证明,郭广昌十分善于抓住并运用脉络、制造机遇。

自1992年开始,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加拉动了以家用电器为核心的机电工业迅速发展。资料显示,我国工业结构重新出现较明显的重工业化趋势,到1998年,重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已接近60%。自此,我国工业增长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格局。

2002年,郭广昌敏感地“嗅”到了钢铁产业中的机会,踩准重化工行业的发展节点,随即出资3.5亿元收购了唐山建龙实业30%的股份。

2001年,借上海国企改制的机会,复星投资了豫园商城,杀入零售业。到了2002年底,复星已经成为豫园商城最大股东之一。

显示复星广阔眼界和格局的还包括2003年投资的国药控股。现任复星集团CEO汪群斌做下判断:“如果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对比,发现在医药行业的分销、商业领域,中国非常分散,最大市占率的企业也只有百分之三点多,而美国排名前三位企业的市占率分别是33%、32%、31%,我们认为中国在这一领域会有一次大整合。”事实证明,这一步没有走错。

但复星的“成长路”也不是总一帆风顺,不巧的是,15岁的复星碰上了世界金融危机,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金融机构倒闭、濒临倒闭,股市或债市暴跌。汪群斌在早些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复星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态度是“复星早已经在经济特别好的时候‘存粮食’。”彼时正值复星国际香港上市,用汪群斌的话说,复星“手握现金,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从复星创立最初涉及医药、地产,再到扩张至钢铁的布局,后期也涉足矿产、零售、金融等行业。郭广昌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一条企业发展的主线,那就是不断发现并紧跟中国成长动力。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中国动力也不同,复星要做的,则是准确判断并牢牢抓住每一阶段的中国成长动力。

弱冠丨2008-2017年:拥抱互联网,铺开全球化

梁信军曾说,2008年开始是中国内需和金融服务快速成长的阶段。有趣的是,复星比产业势头又早了一步。2007年起,复星就开始在保险领域进行投资。这一阶段复星的主要投资方向则为消费及消费升级、金融服务、能源资源和制造业升级。

近年来,中国庞大人口的红利正由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所带来的制造业优势,转移到庞大中产家庭人口所带来的全球最大的中产消费市场增长,和全球最多的互联网用户所带来的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长。

基于此,复星认为中国正拥有一个巨大的机遇——传统行业全面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进化出更高效率的“智慧经济体”商业模式。

2010年1月29日,在复星集团年度工作会议上,郭广昌作了题为《取势、守正、修为、全球化》的报告,正式提出了复星实施全球化战略。但复星的“全球化”并不是从此开始,2007年,复星国际在香港上市时,就已经开始对接国际资本与规则。

在国际化上,复星步步为营。2010年,复星出资收购了地中海俱乐部7.1%的股权,这是中国上市企业首次直接控股法国上市公司;2012年,复星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合资创办复星保德信人寿,还投资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民生银行;2014年,复星以10亿欧元的竞标价购得葡萄牙最大的保险集团Caixa Seguros 80%的股权。此外,还投资包括马来西亚连锁餐厅——食之秘和美国电影制作公司Studio 8。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丨复星集团: 逾弱冠, 将立身

据亿欧不完全统计,复星已把脚步走至东京、伦敦、以色列、纽约、苏黎世、悉尼、圣保罗等国际门户城市,涉足医疗、金融、物流、房产、文娱等领域。眼见着,郭广昌正在把复星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投资平台。尤其是在2015年“十二五”规划和今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出台后,这又将会是民营经济全球化的一次新机遇。

现在,郭广昌在说“未来是C2M的”。在国家推行“供给侧改革”和新一轮科技浪潮汹涌的大背景下,复星致力于正消灭中间环节,实现客户和产品生成端的真正互动。在“2016中国绿公司年会”上,郭广昌也说道:“我大概能看到未来三到五年的这个趋势,复星集团就是要把握C2M这个趋势,做我们未来整个生态链的布局”。把复星的未来价值押宝在C2M,是郭广昌近年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复星在小平南巡中诞生,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迎来了它崭新的十年。郭广昌将复星的前25年的步伐总结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兢兢业业”,这看似平凡的16个字,却成为了复星多年来爆发力的源泉。

这个25岁风华正茂的小伙子,正一步步走向而立之年。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丨复星集团: 逾弱冠, 将立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