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未来先机,2017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5月21日隆重举行
齐聚一堂 见证最具影响力大会
谁能定义下一个时代?当2017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人工智能的时候,答案呼之欲出。被誉为下一股技术浪潮的人工智能,在政策层面上遇上了最好的发展契机。为了把握战略机遇,更好地引导和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产业创新,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联合主办的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于2017年5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首次于2016年举办的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已发展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年度盛会。来到2017年的节点,汇聚了上百位全球人工智能学术界和产业界著名学者、顶级专家和业界精英,以及上千位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专家、创业者、投资家以及爱好者,在“交叉、融合、相生、共赢”的主旋律下,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发展的科技创新与行业变革战略,破解人工智能创业和商业模式的密码。
大会邀请到IBM中国研究院院长,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沈晓卫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马少平分别担纲上下午的主题演讲主持人,将各位大咖的主题演讲有机地贯穿一起。各显神通 为人工智能建言献策。
简单而隆重的开幕式后,来到了主题演讲环节。微软公司全球资深技术院士黄学东在《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进展回顾》的主题演讲中,将目前人工智能特点总结为“数据多了、计算大了、层次深了”,通过深度学习、大数据、三类神经网络、Switchboard、Key Ingredients等方面的内容,微软已经形成落地服务的智能系统和生态。作为语音识别领域的领军人物,黄学东博士还披露了微软的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正常语音识别的水平,甚至达到了速记员的层次,并用实际案例向在座观众展示了微软趋于精准的语音声控和语言理解。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银行家,FDT总导师总导师马蔚华带来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的主题演讲,演讲观点明确指出:智能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并用包括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阐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展示了智能金融所能解决的实际金融课题,通过改变传统金融的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等,大幅提升金融操盘效率,针对性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
两场主题对话后,带来了尖峰对话环节。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科视拓董事长兼CTO山世光主持,引出了《通用AI之路:继续大数据驱动深度学习还是另寻他途》的话题讨论。参加本次尖峰对话的嘉宾代表了各自领域与产业的尖端水平,包括360副总裁,360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颜水成,罗切斯特大学教授、腾讯优图顾问罗杰波,云知声董事长、首席技术官梁家恩,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黄铁军,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院院长、软件学院院长陈宝权以及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教授,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査红彬等。对话过程交锋激烈,频出的创造性观点让人醍醐灌顶,同时也达成共识:即当大数据被认定为变革感知的基础、当有效大数据与特定目标绑定、当深度学习逐步发展为轻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当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逐步完善,大数据会为人类活动的众多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智能支撑,甚至无限趋近于强人工智能的理想目标。
下午场的主题演讲环节,更将整个大会的氛围推向新高度。首先是中国人工智能领航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的《无人驾驶的图灵测试》,他带来了和多数人一样的问题:现在的人工智能足够聪明来完全实现自动驾驶了吗?带着问题,他带来场景、任务、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模型,测试目前自动驾驶的实现程度。不能否认的是,图灵测试在后图灵时代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然而自动驾驶难在拟人,李德毅主张通过语言认知、图像认知、记忆认知、计算认知、交互认知实现驾驶认知。驾驶认知的核心是学习和记忆,未来人在回路中的预测与控制或将逐步和完全被驾驶脑取代,自动驾驶“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或将迎刃而解。
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芮勇,发表了《PC ³的ABCD》的演讲。他表示,报告中所指的A、B、C、D分别指代算法、行业、计算、数据。人工智能行业浪潮来临之后,人工智能行业不同于信息检索、电子商务、信息社交的显著区别在于通过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与人工学习,人工智能科研领域与人工智能工业结合,人工智能讲可落地并与各个行业结合,带来更好的商业智能感知与智能服务。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李航,带来了《人工智能的未来-记忆、知识与语言》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他描绘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前景。那就是深度机器学习,实现机器记忆、非人为的机器自我学习新知识以及机器语言的表达。本次演讲,就是各种人工智能的落地如何去反哺人工智能的理论中。
最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用《机器人智能技术与测评体系发展》的主题演讲,报告就机器人从自动化到智能化、机器人技术要素和评测重点、机器人测评技术现状、机器人智能能力的评测等内容分别进行详细介绍,报告还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机器人测评的数据还将最大可能地反馈于机器人产业的数据收集与未来机器人开发。上下午场总共六场演讲,用实用的角度来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落地状况以及未来的憧憬,理顺了我们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路。当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当天最后一个议程,《AI的第三次寒冬会不会来到?》的尖峰对话,将当天大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智能声学与临境通信中心主任陈景东,小i机器人创始人CEO朱频频,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亮风台创始人/CEO廖春元,紫牛基金合伙人张泉灵、北京深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瑞军以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参与了本次尖峰对话。这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刘宏主持的尖峰对话,回归了事物本质,居安思危。回顾过去两次AI的寒冬,嘉宾共同认为是由于人们的期望与现实行业发展情况之间的鸿沟造成的;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再是概念,而是拥有技术基础、商业环境相结合,并正在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在技术、人才、资本相互结合的推动下,未来即便出现了暂时性的短期低谷,也将蕴含人工智能产业与实业发展的巨大前景。
硕果累累 引领时代发展风向
以“交叉、融合、相生、共赢”为主题的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当天座无虚席。值得欣喜的是,现场参会嘉宾除产业、学界、教育界从业已久的精英外,还看到为数不少的人工智能行业的新晋人才与高校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生。这说明借助全球人工智能大会的平台,热衷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学术研究、工业发展研究与探索的人们已汇聚一堂,共同破解人工智能创业与商业模式的密码。而无论是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的主题报告还是尖峰对话,无不体现出人工智能热潮来临的硕果累累和未来不竭的发展动力。
交叉、 融合、 相生 、 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