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战争: 印度士兵的组成结构非常散乱, 微笑着投降: 总算解脱了
1962年10月,中国打响了对印度入侵的反击战。原本当时世界的舆论一致认为,这将是两个亚洲大国间的一次激烈的交锋。可结果却出乎意料,拥有近百万军队的印度不堪一击,下面就让我们揭开当时印度军队的面纱,剖析那场战争匪夷所思、令人不解的一面。
刚开始印度总理尼赫鲁就对我国叫嚣着,必须得给予印度更多的土地,否则后果很严重。当时的印度号称拥有百万大军,实际上也还是有七八十万军队。战争刚一开始,我边防军就在西山口痛击了印度3个旅,歼灭和俘获5000多人,连正旅长都被我军俘虏。印度军队作战非常松散,无论是展开攻势还是撤退,都是一波接一波的,从没整体行动。其实这跟印度军队内部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印度长期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组建过许多雇佣军,许多雇佣军都来自印度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习性和信仰。印度独立后,把英国遗留下来的雇佣兵全部收编了起来,但十分不利于统一管理。
我军在接下来跟印度作战时,发现印度士兵极易被俘。在班公洛地区反击印度军队时,我军许多战士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天气下,穿着单衣直接上阵奔向印度据点。可印度士兵裹着大衣窝在据点内死守,哪怕我军绕道其后面去了,他们都不出来迎战,等弹药打光了,被完全包围了,他们就举着白旗出来投降了!
我军在都登地区作战时,和印度军队在严寒的天气中相互对射,突然对方走出来一对举着白旗的印度士兵前来投降,而其他据点内的印度士兵则继续射击。后来审讯才得知,原来这批士兵是生长在印度南方地区的一个雇佣兵族群,适应不了严寒气候,私自违抗上头命令出来投降了。
不久后,我国取得了对印度反击战的胜利,许多印度士兵向我军缴械投降时,各个笑容满面,仿佛解脱了一般,丝毫没有投降的“耻辱感”!就这样的一支印度军队,即便人数再多,武器再先进,失败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