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熟悉webpack

随着业务发展和前端人员的增加,搭建一个通用框架以及制定统一规范就成了必然。对于选型这方面,一开始好像就没考虑其他框架,直接选了webpack。webpack的优点就不多说了,可扩展性,强大的npm插件库,说干就干。

基于公司基础以及业务限制,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没办法做成最理想的状态,也就是一份配置文件,npm build可以直接打包所有项目。也许未来会是这个状态,但目前来看,这种一劳永逸的方案并不是我们公司最合适的方案。一方面公司项目机制并不成熟,老项目也不少,直接打包所有项目很有可能影响老项目;另一方面打包所有项目权限太大,一个人犯错,可能导致公司所有项目都出问题,所以还是自己负责自己的项目就好。现在实现的效果也还不错,简简单单3句命令,就实现了本地、测试和线上环境的区分和打包。命令实例如下(项目名称是testDemo):

现在就说下具体的规划吧,想法其实也很简单:

1、新建2个同级目录,一个是webpack(项目源目录),一个是 build(打包之后的项目的目录);

2、通过运行不同的命令(主要是命令最后面的项目名称不一样),将项目从webpack打包到 build 里,并且webpack和build的目录结构一模一样,比如上面实例中的项目testDemo,它的源目录结构是webpack/app/testDemo,那打包之后的路径就是build/app/testDemo,这样的结构更易于操作和后期维护。

先来看看webpack的目录结构吧:

说明:

·node_modules:安装好的包。

·common:公共目录,比如里面可以放公共css、公共插件等。

·app、store:项目目录,和 build 内的目录保持一致。

·.gitignore:需要忽略的东西,比如 node_modules 等。

·package.json:配置文件,如果下载了新的 loader,package.json 文件会有变动。

·webpack.common.js:webpack 的公共配置文件。

·webpack.dev.js:本地开发配置文件。

·webpack.prod.js:线上环境配置文件。

·webpack.test.js:测试环境配置文件。

·package-lock.json:npm init 过程中生成的 json 文件,无需关心。

那么现在面临的就有以下几个问题了:

1、我想要打包哪个文件就可以打包哪个文件,并且打包到指定目录,这个是在哪配置的,应该如何配置?

2、配置文件里都有入口配置和出口配置,并且如果给对应的 html 对应的加上他想要的主 js 文件,我知道这个肯定是动态获取和配置,但具体应该怎么实现?

3、css、js、html、img 是怎么处理的,用到了哪些 loader?

4、我知道的配置文件只有一个,为什么我的会有4个:webpack.common.js、webpack.dev.js、webpack.test.js、webpack.prod.js,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配置文件,以及是怎么实现的?

5、打包一次就会生成一个目录和一批文件,而且后缀名还不一样,久而久之文件夹岂不是越来越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原理又是什么?

6、无论你有没有修改文件,只要打包一次,webpack 就会重新运行一遍,并且生成不同的文件名,有没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情况,至少未修改的文件就不会再被打包一遍?

7、如何提取公共模块?比如 index1.js 和 index2.js 都引用了 jQuery,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打包后的 jQuery 只有一份?

8、本地环境我并不想压缩代码,因为压缩会很慢,测试和线上环境才会去压缩,这个该怎么实现,需要用什么 loader?

9、打包之后的 css 我并不像被压缩在 js 一块,想单独放一个 css 文件夹里,这个可以实现吗,怎么去实现?

10、css 是怎么实现的压缩,和 js 压缩一样吗,需要注意什么?

11、如何给静态资源配置域名地址,而本地不需要,这个怎么实现?

12、package.json 里的 devDependencies 和dependencies 有什么区别,需要注意什么?

13、.gitignore 的作用,以及如何配置?

下面一一来解答:

1、想要打包哪个文件就可以打包哪个文件,也就是上面提到的 npm start app/testDemo,运行这个命令,就会打包 webpack 下 app/testDemo 这个目录,想要实现这个,只需配置package.json和 webpack.common.js 即可:

package.json(不懂的可以去了解下scripts)

webpack.common.js

这样就实现了想要打包哪个文件就可以打包哪个文件,至于打包到哪个文件,就需要自己手动写一些配置了。

主要配置好 output 即可:

2、单页面文件比较简单,比如 index.html ,需要引入 index.js 打包后生成的 js 文件,直接 script 标签引入即可,但手动的方法不方便且易出错,怎么实现 index.html 自动引入 index.js 打包后的文件呢?这时候需要用到一个 loader,即:html-webpack-plugin,具体实现方法也很简单:

但是如果出现多页面,并且有很多很多项目,不可能每个项目都这样一步一步去配置,这时候就需要动态获取 entry、动态加载HtmlWebpackPlugin。

不过动态加载是有要求和前提的,对文件目录结构以及命名有一定的要求的规范,不是你想怎么写都可以打包成功。

我这里的规范以 testDemo 为例:

·项目的目录结构和 testDemo保持一致:html文件在最外层,js、css、json、img单独文件夹。

·js 目录纯粹化:由于webpack.common.js 里是动态获取 entry和动态加载 HtmlWebpackPlugin,所以 js 文件夹下的文件都会加进去并且被相应的 html 引用,所以不需要加进去的 js 文件一定不要放在 js 文件夹下面,可以新建一个文件夹去放,比如 common/meta.js。

·html 和 js 的文件名保持一致:html 文件需要引入的入口js 文件名必须和html 的文件名必须保持一致,比如 index.html 对应的 js 就是 index.js,edit.html 对应的 js 就是 edit.js,这样配置文件才会知道哪个 html 文件需要加载什么 js 文件。

3、css、js、html、img 要用到哪些 loader,用过webpack 的其实都应该比较熟练了,我就直接贴代码吧。

需要稍微注意一点的是处理图片的 loader 以及图片的引用方式。

url-loader中的 limit = 1,代表大小小于 1kb的图片地址会被转化成 base64 的 url;html-loader 是为了处理 html 中的图片地址;js 中的图片需要通过 require 方式进行引用,直接引用无效。

(1)HTML

(2)CSS

(3)JS

4、配置文件文件分为这4个,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区分环境(本地、测试、线上)以及维护配置代码。

·webpack.common.js 是公共配置文件,里面是本地、测试和线上都需要的配置,包括动态入口和出口、处理html、css、js、图片等需要的 loader、提取公共文件、配置别名等;

·webpack.dev.js 是本地环境配置文件,里面只需要配置 publicPath、监听代码变化自动提交并刷新网页即可;

·webpack.test.js 是测试环境配置文件,里面也需要配置publicPath,但测试环境的publicPath 和本地的publicPath 不一样,我们约定的是测试环境的域名和路径,测试环境也需要加上清除文件夹的操作,防止每次 webpack 导致文件过大,还有压缩文件的操作,包括 js 和 css 的压缩,同时也会配置 test 的环境变量;

·webpack.prod.js 就是线上环境配置文件,它和测试环境的配置文件几乎一模一样,唯独publicPath 是线上环境的域名和路径。

而 npm start app/testDemo、npm test app/testDemo、npm run build app/testDemo 就是根据环境不同,执行不同的配置文件来达到不同的效果。

具体的实现到时候直接贴代码,不同环境的配置文件如何引用公共配置文件可以稍微说一下,主要通过 webpack-merge 。

比如如下是 webpack.dev.js:

5、为了解决文件越来越大的问题,只需要每次在打包之前,将原来目录里的文件清除掉即可。

6、为了避免未修改的文件被打包,webpack 本身自带一个插件去处理:

7、提取公共模块,webpack 也自带了一个插件去处理:

8、本地不需要压缩,测试和线上环境才去压缩,之前的环境划分就派上了很好的用场了,只需要在 webpack.test.js 和 webpack.prod.js 中配置压缩即可。至于用到什么 loader,js 一般用的是uglifyjs-webpack-plugin,css 用的是optimize-css-assets-webpack-plugin。配置如下:

uglify里面的配置可不写,我这里主要写的是ie8 的兼容,sourceMap 也可设置为 true,这样利于调试。

optimize-css-assets-webpack-plugin能使 css 最小化,如果不做处理的话,压缩后会导致一些兼容的前缀丢失,所以里面添加了一些配置,方式压缩过狠。

9、如果不做任何处理的话,打包后的 css 会被压缩在 js 之中,第一不太美观,第二会导致 js 文件过大,所以有必要将 css 分离出来,这时候要用到一个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的插件。配置如下:

10、前面已经说过了,css 压缩采用optimize-css-assets-webpack-plugin插件,js 压缩采用的是 uglify,要注意的就是如果不做任何配置,css 里有些做兼容的前缀,比如 -webkit- 等就会被当作没用的东西被压缩掉,再加一些配置就可以了。

11、给静态资源配置不同的地址,无论是本地还是测试还是线上,都是通过 publicPath 进行实现的。

本地:

测试(前半部分代码和本地保持一致):

线上(前半部分代码和本地保持一致):

12、以前一直在纠结一个npm安装的包依赖管理的问题。是这样的:我们在使用 npm install 安装模块或插件的时候,有两种命令把他们写入到 package.json 文件里面去,他们是:--save-dev 或 --save。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Dependencies一词的中文意思是依赖和附属的意思,而dev则是 develop(开发)的简写。

所以它们的区别在 package.json 文件里面体现出来的就是,使用 --save-dev 安装的 插件,被写入到 devDependencies 域里面去,而使用--save 安装的插件,则是被写入到 dependencies 区块里面去。

那 package.json 文件里面的devDependencies 和dependencies 对象有什么区别呢?

devDependencies 里面的插件只用于开发环境,不用于生产环境,而dependencies 是需要发布到生产环境的。

比如我们写一个项目要依赖于jQuery,没有这个包的依赖运行就会报错,这时候就把这个依赖写入dependencies;

而我们使用的一些构建工具比如glup、webpack这些只是在开发中使用的包,上线以后就和他们没关系了,所以将它写入devDependencies。

13、.gitignore 就是将不想上传的文件或文件夹上传到仓库里,比如 npm install 生成的巨大无比的 node_modules。使用方法参考:https://git-scm.com/docs/giti...

差不多就介绍到这吧,下面直接把代码贴出来,可以直接把 package.json 引到自己的文件中,然后 npm install直接安装相关依赖。当然也可以自己 npm init 后一个一个下载安装,自己喜欢就好。

补充一些相关命令:

·安装淘宝镜像:

·删除 node_modules :

·安装loader(比如安装html-loader 和 vue):

package.json

webpack.common.js

webpack.dev.js

webpack.test.js

webpack.prod.j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