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之眼:运用科技消除可预防失明

想象自己身处黑暗的世界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东西,然后有一天,你失明了——这完全可以避免。想想这种挫败感,你正努力工作,养家糊口,在生活中如鱼得水,但突然,你的某种感官不复存在。

这是目前许多人面临的现状,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可预防失明对个人、社区和国家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损害很大,且损害持续增加,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全球人口老龄化。

人工智能之眼:运用科技消除可预防失明

失明率上升

《柳叶刀》上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不改善治疗方法,到2050年,可预防失明病例将从3600万增到1.15亿。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我们要向最需要治疗的人群,即贫困地区提供治疗。

它还需要眼睛护理自身方面的革新,以降低治疗成本,从而减少护理障碍。像白内障手术和视力矫正眼镜这样的介入治疗必须变得更实惠、更快、更本地化、更广为人知。

这就是技术可以提供帮助的地方。人工智能(AI)和生物技术可以通过植入物、凝胶、更好的诊断以及更多的教育来提供对抗可预防失明的方法。

人工智能之眼:运用科技消除可预防失明

预防要提早

失明前预防提供一些最大的投资回报,因为这些预防几乎不需要基础设施,花费相对较少。此外,随着人们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各国可以回收成本。

事实上,关注基础设施至关重要,因为世界上大多数盲人生活在最贫穷的国家。他们负担不起在实验室、医院和专家身上的大笔投资。

这就是为什么预防至关重要。首先要防止人们失明,并尽早解决视力问题,减少进一步治疗的需要。如果及早发现,50%以上的失明能够被治愈,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和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

人工智能之眼:运用科技消除可预防失明

对抗角膜疾病

角膜疾病是可预防失明的一个主要原因。75%的角膜疾病可治愈,这对社会中最贫穷的人所造成的影响最大。90%的盲人和视障人士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其中包括1400万印度人。

因此,Tej Kohli角膜研究所致力于在2030年之前消除全球范围的可预防失明。Tej Kohli的一些项目包括通过热线和应用程序进行社区教育,利用生物技术和角膜移植进行研究和开发。

过去两年,Tej Kohli角膜研究所接待的门诊数超过167,000人次,收集了26,000个角膜供体,进行了16,000台角膜移植手术。

但通过创新的生物技术,该研究所的发展更进一步,包括使用一种充当组织胶的胶水填充物。这种非手术治疗是Tej Kohli基金会、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研究人员和英国Moorfields眼科医院的合作成果。

它与人体接触时,液体会形成一种凝胶,封闭角膜穿孔,帮助角膜组织再生,让人从一开始就不需要进行移植手术。这能够节约成本与时间,并降低病人身体排斥的风险。

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早期检测

在与失明的斗争中,人工智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早期发现的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预后良好至关重要。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人们往往无法获得同等质量的眼科护理或专业知识。微软(Microsoft)正与初创企业Forus Health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机器学习补充了医生的专业知识。微软的人工智能网络致力于普及这项技术,使世界各地的医疗机构能够以标准化、可复制的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这样做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除了眼部护理,它也被用于心脏病学。

人工智能之眼:运用科技消除可预防失明

增加专业人员

在印度,一个最大的挑战是缺乏训练有素的眼科医生(13亿人口中只有2万名眼科医生)。微软人工智能利用一种可以筛查常见眼部问题的便携式设备,增加技术人员和眼科医生的人手,从而缓解眼科医生的短缺。

到目前为止,视网膜成像筛选设备已经帮助了200多万名患者。

此外,微软的人工智能还能“清理”眼睛扫描的图像质量。通常,这些照片由受过最少培训的技术人员在阳光下拍摄,因此很难将其用于诊断目的。

目前,一种图像质量算法可以检测到何时需要进行细化捕捉,随后技术人员会收到即时提示,告知他们何时需要重拍图像。

人工智能之眼:运用科技消除可预防失明

扩大检测范围

同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以监测病情进展。在美国,只有不到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按建议每年检查眼睛。

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数字要高得多,因为那里更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而且开设的诊所数目不多。

然而,通过IDx-DR这种AI系统,专业人员能够在几分钟内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系统将使得眼科医生在这一领域的工作量减少10%,因为他们必须手动诊断的人数变得更少。

合作需要

人工智能之眼:运用科技消除可预防失明

来源:Pexel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