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一座名山是绝佳葬地之选, 相传与刘秀有关

河南有一座名山是绝佳葬地之选, 相传与刘秀有关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如果说,“苏杭”是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话,那么,“邙山”或“北邙”这两个字,从一个事实上的陵墓所在之地,已然转化为一个人生归宿的代名词,或者说已经从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被引申成为一个演绎着无尽内涵的人文概念,同时,也成为了河洛“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人灵魂深处永远的故乡。

北邙山,《辞海》定义为:“邙,亡人之乡也”。现如今,走上河南省洛阳市北邙山,一座座隆起的黄土堆在田野里静默着,仿佛一卷卷史书在无声诉说着远逝的故事……

邙山,虽不高峻,但蜿蜒绵长。按中国风水学说,邙山一带“北枕邙山,南蹬洛水”,正所谓“靠山面水,藏风聚气”,是“中龙”主脉的聚结之处,是绝佳的葬地之选。

河南有一座名山是绝佳葬地之选, 相传与刘秀有关

资料显示,邙山,作为墓葬首选之处,始自东汉。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第一个在邙山上营造帝陵的人。

相传,刘秀登基后派大臣窦融营建寿陵,按照卜陵风水师的指示,窦融登上邙山勘察后上书刘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实际上是暗示刘秀,可抛弃薄葬的诏令,利用邙山空旷的地表,修建巨大的封土,以显示刘秀光复汉朝的神功。但刘秀担心营建的帝陵过于招摇,难逃后世盗掘的厄运。他回复窦融道:“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覆,而霸陵独完受其福,岂不美哉!令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三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

看到刘秀的回复,窦融明白了,原来皇帝的意思是仿照先帝西汉文帝与窦皇后合葬的霸陵为样板,因山为陵,在邙山仿照自然山丘的形状建造陵墓,天长日久陵园与周围自然融为一体,防止盗掘。

由刘秀开创的帝王陵墓“因山而陵”做法与黄老“回归自然”的学说暗自契合。可以说,邙山的帝王陵墓直接启发了以道教为基础的风水学说,邙山自此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风水宝地。

河南有一座名山是绝佳葬地之选, 相传与刘秀有关

东汉以后,关于邙山乃至洛阳的风水之佳,洛阳开始大量出现在风水文献之中。北宋道士李思聪的《堪舆杂著》中,洛阳被描述为“四山紧拱,河洛悠扬”的“大聚会”之所,而洛阳背面的邙山不仅是“中龙”主脉的聚结处,且有伊、洛、瀍、涧四水乃至黄河环抱穴地,是葬地的上上之选。

千年以来,这里人烟辅辏,文化发达。生而居之者即多,埋骨于此者势必不少,邙山是经风水理论证实的风水宝地,这便是邙山上下集中了数量众多的帝陵和古墓群的缘由了。

后来,随着东晋王朝南渡和历代中原人因避战乱不断迁徙,“归葬北邙”的最后夙愿撒播到全国各地,代代传承,继而传播到海内外的所有华人区域。北邙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风水圣地和魂归之处。(文/河南说河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