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

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上看到东莞有一处“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筑群”,便想来看一看。这是两座相邻的村子,距离东莞市区不远,但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到访南社古村。

乘地铁到茶山站,出站正好有出租车,打车到南社古村。

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

来广东前,不知道珠三角还有古村落,原以为即便是古村,也不过是保存有几栋老建筑而已,可是到了南社从知道,竟然是保存完好的一个古村落,不仅有很多老房子,而且旧时的村落布局都很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南社村以谢姓为主,是南宋末年南迁而来。与徽州的很多古村落一样,南社古村的布局也是以水位中心,村子自东南向西北,是一串四个长条形的水塘,形成像河涌一样的水面,水塘上有桥梁相连,祠堂、民居等建筑排布在水塘两侧,呈合掌状布局。

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

和南方的许多村子一样,水塘边总是伴着古树。几棵古榕立在水塘畔,浓密的树荫像是撑起的一把巨伞,为古老的村子遮风避雨。

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

让我惊讶的是,南社村竟然有30多座祠堂,并且都分布在村子中心的四个水塘两岸。一个村子有这么多祠堂,分布这么密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即便在以祠堂文化著称的徽州,也没有一个村子有几十个祠堂的。而这种一个村子有好多个祠堂的情况,在岭南乡村好像并不少见,虽然不至于有几十个,但一个村子有好几座乃至十几座祠堂,很常见。比如,广州珠江新城的猎德,还有三元里,都是一个村子好几座祠堂。

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

出现一村多个祠堂的主要原因,是村子里除了一个总的宗祠之外,各家各户如果出了个大人物,往往便会回家修一座祠堂,光宗耀祖。就像在徽州,出了个大人物,回家建牌坊光耀门庭,是一个道理。

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

在南社村30多座祠堂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是其总祠堂——谢氏大宗祠,位置也最为重要,位于村子的中心位置。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来多次重修,最后一次重修是1997年,但还保存有嘉靖年的建筑构件。

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

祠堂屋脊及梁柱上分别有讲究的陶塑和木雕。宗祠主殿悬挂“崇恩堂”匾额,下边还挂着“南社村2016年奖学金颁发仪式”的横幅,估计是对村子里考上大学的孩子颁发奖学金。说明直到今天,南社村的凝聚力还是很强的。

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

很特别的是,在大宗祠门前两侧立有好几排旗杆石。专门有介绍,说是在古代经过科举获得功名者,就可在宗祠或祖屋门前竖旗杆石,以此彰显身份,昭示世人。但我在别的地方好像没看到过这种风俗,好像只有在南方才有。南社村历史出过4个进士,举人11个,秀才42人,堪称科甲鼎盛,所以才有这么多旗杆石。

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

百岁坊:这是一座坊祠合一的独特建筑。明万历年间,南社村的谢彦庆、谢实斯、谢振侯妻黄氏、谢彦眷妻叶氏,皆寿一百岁,东莞县令李文奎上奏朝庭,建了这座公祠,命名为“百岁坊”。从外边的侧面看,百岁坊两进建筑的山墙造型不同,前边一进为岭南特有的锅耳墙,也叫镬耳墙,但这镬耳却不是圆形,而是独特的花瓣形;后边一进为常见的人字形山墙。

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行走东莞, 探访南社古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