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频发 网络小贷以普惠之名行高利贷之实?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出现网络小额贷款概念:
网络小额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网络小额贷款应遵守现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定,发挥网络贷款优势,努力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网络借贷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
然而,这个具有普惠金融定义的新事物,却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网络小贷无金融牌照之说?
监管以雷霆之势展开了对网络小贷的整顿。
上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暂停批设网络小贷牌照,紧接着第二天,央行、银监会便随即联合召开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会议,17个批准小贷公司开展忘带业务的省市金融办参会,汇报辖内网络小贷机构批设情况。
牌照被暂停,一时间引起网络小贷牌照将一路飙涨还是有价无市的讨论。然而,公众对于网络小贷的“牌照”身份认知却进入了一个误区,亟待厘清。
在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白澄宇看来,网络小贷牌照严格来讲并不是一个金融牌照。
“无论是网络小贷,还是小贷公司,他们现在只是有一个由地方政府发放的试点性的类金融或者准金融的牌照。只是给大家一个试点的试错机会,发现问题随时可以叫停,因为它不是依据法律颁发的,而是依据特殊政策发的试点性的制度安排。”
以普惠之名行高利贷之实?
事实上,对于网络小贷一直未有明确的定义,直至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才首次出现网络小额贷款概念:
网络小额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网络小额贷款应遵守现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定,发挥网络贷款优势,努力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网络借贷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
然而,这个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而延伸出来的新业务,却在近几年不断暴露出种种问题。其中,典型的就是以普惠金融为名,行高利贷之实。变相收费、暴力催收等问题频频出现,根据相关统计,有些网络小贷的现金贷业务平均年利率超过150%,有的利率水平甚至高达600%。
跨区域经营也诱发了种种风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李虹含提到,对于现金贷来说,网络小贷的跨区经营给了他们一双翅膀,这双翅膀却使得风险能够慢慢延伸到其他地域,比如我们在广东看到的一些现金贷或者是网络小贷公司,跨区经营之后很多其他地方就开始在这些平台上面去借贷,如果还不起钱,就会使得这个风险首先在广东的小贷公司爆发,然后慢慢从区域风险扩展到全国性的系统性风险。
在更深层次方面,白澄宇强调,跨区经营可能会引发的问题是目前行业公认的首要风险——过度负债风险。
“高利贷都不是很严重的问题,真正的风险是在过度负债。因为这些从事民间金融创新的机构,他们没有合法的金融牌照,没有纳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形成缺少一个信贷信息共享的一种机制,就很容易造成借款人多头举债,借款金额超过还款能力,这种过度负债是整个小贷行业潜在的一个巨大风险。”
白澄宇还指出,小贷公司是线下经营,当地的金融办通过对地域进行限制,虽然一个地方可能会有一些竞争,但是竞争不会很激烈。现在因为互联网小贷是没有边界的,大家在互联网上随时都可以申请贷款,就会有一些客户由于他急需资金,疯狂到各个平台上举债。
网络小贷为何成为“香饽饽”?
近年来,在传统小贷遭遇严峻挑战,民间借贷需求急剧增加的背景下,使得以互联网技术为突破,并形成自身差异化经营的网络小贷异军突起,成为了各大企业、互联网机构竞相争夺的市场“香饽饽”。
李虹含指出,现在消费金融发展到了风口期,大部分资本还是逐利或趋利的。网络小贷在发放消费金融贷款这方面具有一些优势,这些优势经过互联网金融这些年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大数据沉淀下来优质客户的信用数据,给了网络小贷公司一个先决的信用风控的条件。
“同时,从盈利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大部分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企业都在寻求转型,他们也谋求网络小贷牌照能够在消费金融领域分一杯羹,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上市公司、电商平台不断涉足网络小贷非常重要的原因。而对于网络小贷而言,目前在资金的来源上存在一些瓶颈,互联网金融给予网络小贷非常重要的转型转折点——网络小贷自己控制风险,帮助传统的金融机构识别可以发放贷款的人群。从资金上面来说,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愿意把钱给他们。”
突破地域限制也是网络小贷备受追捧的重要原因。
白澄宇指出,小贷公司受限于行政事权划分,只能在发照地区经营,不能跨地区经营。但由于阿里、京东、腾讯这样一些天生的基因就是互联网的企业,没有线下的地域限制,为了给自己的客户发放小额信贷只能在线经营,因此最初重庆市就给了这些互联网企业特殊的试点安排,允许他们在互联网上给客户直接放款,满足电商平台信贷服务的需要。
“这个现象出现以后,很多小贷公司发现,实际上网络小贷就突破了原来规定的地域限制,这也是网络小贷成为香饽饽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方金融办开放程度各异原因为何?
目前网络小贷的试点权掌握在各地方金融办,根据各地经济发展不同状况,各地方金融办对于网络小贷的审批态度也不尽相同。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1月22日,全国已批准的网络小贷牌照共213张,其中有189家完成工商登记。在地域分布中,广东省和重庆市更是以获批牌照47家和38家,位列网络小贷“最活跃”地区前两名。
白澄宇认为,这与地方金融办对于网络小贷试点精神的理解,以及对金融创新的支持有密切关系。“比如说重庆和广东牌照多一些,他们可能对创新更加重视,支持创新机构,会做更加超前的创新的尝试。”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还没有具体的监管办法或者征求意见稿出台,对于网络小贷公司监管办法也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对于小贷公司来说是不能跨区域经营的。从目前来看,网络小贷突破了地域限制,不过它与小贷公司还是有一致要求的。李虹含指出,一定要使用自有资本,或者不超过两个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借款来进行放贷,同时也要守住不向公众借款或者吸收存款这样一个底线。
“在注册资本或者在其他的杠杆率的限制上面,各地是不一样的,比如广东可能会要求杠杆率稍微高一些,1倍或2倍,上海可能是0.5倍,江西可能再稍微放宽一些,但是对于底线他们是守得住的,就是只能用自有资金或不超过两个金融机构的借款放贷,同时不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
网络小贷的火爆更是吸引了众多资本和公司闻风而至。根据统计,近一半网络小贷公司由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出资设立,部分企业手持多张网络小贷牌照,其中京东金融和中国平安分别持有4张网络小贷牌照。
白澄宇认为,在牌照成为香饽饽后,很多企业可能更多的是囤积居奇的动机,目的并不是做网络小贷业务,而是把牌照拿到手,未来奇货可居,转手倒卖。
现金贷严监管序幕将开启?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银监会就曾表示要慎重对待跨区域经营的网络小贷,防止形成新的监管套利或风险。根据本月21日曝光的“特急”文件称,部分机构开展的“现金贷业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小贷牌照批设被暂停。消息一出,近期刚刚在美国完成上市的趣店、拍拍贷等机构股价纷纷大跌。同时,目前已有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终止参设网络小贷公司。业内普遍认为,暂停网络小贷牌照可能只是现金贷整治的第一步。
监管以如此雷霆之势出击网络小贷,李虹含解释到,在这其中央行的金融工作稳定委员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发放的第一份关于资管业务的文件,另一个是关于现金贷以及网络小贷等所谓互联网金融乱象的要求,可以看到监管的一个小小变化。同时,舆论的导向,包括各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市之后引发的舆论爆炸,尤其在201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现金贷、网络小贷以及小额贷款公司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他们在实际中确实也出现了很多的风险和问题,不得不进行规制。”
白澄宇提出,从普惠金融发展角度来讲,普惠金融体系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指法律、政策、监管制度,中观就是基础设施,包括支付清算、征信系统,微观则是各种各样的技术创新和机构创新。
“前段时间,微观层次的创新有了大的发展,但在宏观和中观,也就是制度创新领域严重滞后,所以现在等于有了一个不可的意思,现在制度创新就是在监管制度上和基础设施服务方面赶上微观层面上的创新。”
网络小贷牌照或将有价无市?
在暂停新增批设网络小贷机构的同时,网络小贷的存量机构是否面临新一轮的审核和准入成为业内的重要讨论。有媒体报道,监管对于已有牌照的机构将不会推翻重来,然而,地方金融办也开始行动,例如,厦门金融办暂缓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股权变更。在此背景下,网络小贷牌照将会一路飙涨还是成为废纸一张?
“市场盛传网络小贷牌照炒多少钱,但在实际操作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转让牌照要经过当地金融办的层层审批”,李虹含表示,此次监管对于网络小贷做出严格限制之后,对现金贷平台也产生一些影响。
“同时开展现金贷的这些网络小贷公司,现金贷的业务可能就要暂停或者是风险要重新审视和考量。现金贷业务和网络小贷之间有非常暧昧的联系。通过互联网跨地域、突破杠杆率的限制发放现金贷,对于他们来说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
白澄宇认为,网络小贷并不是一个金融牌照,而只是一个试点,随时有可能被叫停。
“银监会可能会出台明确的监管互联网小贷的办法,但是由于缺少一些上位法法律依据,即使制定了一些监管办法,可能也是一种试点性质的,可能需要一个比如放贷人条例或者非存款类贷款公司的法律制度,然后才能依据上位法对互联网小贷公司制定具体的监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