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Swift 2.0 - 语言新特性与革新
随着刚刚结束的WWDC2015苹果发布了一系列更新,这其中就包括了令人振奋的`Swift2.0`。这是对之前语言特性的一次大幅的更新,加入了很多实用和方便的元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次更新都包括了什么。
将println函数统一为print
现在我们在代码中输入println("xxx")这样的调用时,编译器就会报错:
[imghttp://www.swiftcafe.io/images/about-swift2/swift2_1.jpg[/img]
都已经变成通用的print方式了:
print("xxx")
语言的结构性更强
比如在Swift1.2中,我们要判断某元素是否在数组中,我们会用到contains函数:
var apps = ["Youtube","Google","Facebook"] if contains(apps, "Google") { println("ok") }
而在Swift2.0中,变成了直接调用数组对象apps的contains方法进行这个操作,这种调用方式更加的结构化,和面向对象化:
if apps.contains("Google") { print("ok") }
对于字符串操作,也是一样,如果在Swift1.2中,我们要获得字符串的长度,我们会这样:
let str = "Swift App" let c = count(str)
而在Swift2.0中,我们只需调用str对象的count方法,即可完成字符串数量的统计:
let str = "Swift App" let c = str.characters.count
do-while循环语法关键词的改动
do-while循环语句在Swift2.0中也发生了变化。以往,我们代码中用到do-while循环,会这样处理:
var counter = 5 do { print(counter) counter-- } while counter > 0
而在swift2.0中,do-while循环中的do关键字被替换成了repeat,如果我们在Swift2.0还使用do关键字的话,就会导致编译错误:
Swift2.0中我们使用repeat-while循环:
repeat { print(counter) counter-- } while counter > 0
在Swift2.0中,之所以将do-while循环变成了repeat-while循环,是因为do关键字另有他用,这个在后面我们会讲到。
新增了#available标注来进行多版本兼容性支持
在以往的开发经历中,最让我们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API的版本兼容。比如我们用了一个iOS8引入的方法,但我们的App运行在了iOS7的设备上,如果这时不手动进行系统版本检测的话,我们的App就会直接的崩溃掉。而对于这种API编译器不会给我们任何的提示,只能靠着人工去逐个处理,不仅麻烦,而且很容易造成遗漏,导致严重的崩溃问题。
Swift2.0新引入的#available机制,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新的Swift编译器,会在编译的时候就进行检测,举个例子,比如UIAlertController这个类是iOS8.0引入,但我们的项目设置的DeploymentTarget是iOS7.0,这时候我们在编译代码的时候,编译器就会给出我们这样的警告:
看到了吧,在Swift2.0中,编译器会自动帮我们检测哪些API需要进行版本兼容判断,非常的强大吧。这样就减去了我们很多麻烦,并且大大减少了App出错的概率。
编译器帮我们检测到问题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处理这个问题,也就是进行系统版本的条件判断,也就是通过#available来判断:
if #available(iOS 8.0, *) { let alert = UIAlertController(title: "test", message: "app", preferredStyle: .Alert) UIApplication.sharedApplication().keyWindow?.rootViewController?.presentViewController(alert, animated: true, completion: nil) } else { let alert = UIAlertView(title: "test", message: "app", delegate: nil, cancelButtonTitle: "ok") alert.show() }
我们看上面的代码if#available(iOS8.0,*)用于检测当前的系统版本是否在iOS8或以上。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们就使用UIAlertController。否则,我们还继续使用UIAlertView。
现在编译我们的代码,即可编译通过。#available这个特性的提供,算是对我们现有的开发方式的一个改进。也体现了Swift的安全性为本的核心理念。
感觉脑洞小开哦~
错误处理try,catch语句的增加
Swift2.0中提供了对错误处理更好的支持,增加了try-catch语句。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异常处理操作了:
do { let content = try NSString(contentsOfFile: "/file/path/str.txt", encoding: NSUTF8StringEncoding) } catch { print("read content fail") }
是不是发现了do关键字了呢,Swift2.0中将do关键字用到了异常处理块中。还有一点和其他语言不同的是,这里的try关键字是写在具体调用代码行上面的。也就是说,那个语句会有可能抛出异常,我们才在哪个语句前面加上try关键字。这种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那些代码会抛出异常。而不是将所有代码都混在try-catch语句块中。
throws和throw关键字,以及自定义异常类型
我们还可以对我们自己定义的函数声明异常抛出,使用throws关键字:
func requestImage(urlString:String) throws -> UIImage? { if let url = NSURL(string: urlString) { if let data = NSData(contentsOfURL: url) { return UIImage(data: data) } } return nil }
在返回值类型声明前面加上throws关键字,即可将我们的函数声明为抛出异常类型:
func requestImage(urlString:String) throws -> UIImage?
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定义我们要抛出的异常类型。我们可以通过ErrorType类型的枚举声明来定义我们自己的异常类型:
enum RequestImageError : ErrorType { case NetworkError case URLError }
我们定义了两个异常类型,NetworkError表示网络错误,URLError表示url错误。我们还需要在我们的方法中抛出这些异常:
func requestImage(urlString:String) throws -> UIImage? { if let url = NSURL(string: urlString) { if let data = NSData(contentsOfURL: url) { return UIImage(data: data) } else { throw RequestImageError.NetworkError } } else { throw RequestImageError.URLError } }
现在调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就可以通过try,catch来处理异常情况了:
do { try requestImage("http://swiftcafe.io/images/qrcode.jpg") } catch RequestImageError.NetworkError { print("network error") } catch RequestImageError.URLError { print("url error") }
guard关键字
Swift2.0中新引入了一个叫做guard的关键字用于条件判断处理。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以前在代码中对函数的参数进行验证的时候,可能会用到这种方法:
func printName(firstName:String?, _ lastName:String?) { if firstName != nil { if lastName != nil { print("\(lastName!) \(firstName!)") } } }
我们对每一个参数都用一个if语句来判断,这样的代码结构读起来结构不是很清晰,并且如果参数的数量比较多的话,if语句的嵌套层数就会很深,导致可读性的降低。那么为了减少嵌套层数,我们还可以这样:
func printNameByIf(firstName:String?, _ lastName:String?) { if firstName == nil { return } if lastName == nil { return } print("\(lastName!) \(firstName!)") }
我们在函数的开始,用if语句来判断各个参数。当这些判断失败的时候,会直接return。只有当所有的判断都通过,才会执行函数中真正的代码。这样做,解决了之前if嵌套的可读性的问题,好了很多。
但这样依然有它的问题。比如,这样的可读性依然不是很好,不能充分显示这个if语句的意图。并且,对于Optional类型的值,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理。
基于这些情况,Swift2.0中引入了guard关键字,我看来看一下如何用guard来实现这个方法:
func printNameByGuard(firstName:String?, _ lastName:String?) { guard let first = firstName else { return } guard let last = lastName else { return } print("\(first) \(last)") }
我们这里用到了guard关键字,来进行参数条件的判断。比起之前的if判断,代码的可读性更强,并且意图更加明确。guard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于Optional的解包的作用域是在函数内完全可见的。比如上例中,我们解包出的first和last,可以在guard执行完后,继续使用。
gurad关键字,除了用在参数判断返回的场景下,还能用在很多别的地方:
guard app.characters.count > 0 else { throw InputError.NameIsEmpty } guard #available(iOS 8, *) else { return }
defer关键字
在了解defer关键字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
func getFileContent(path:String) -> NSString { guard path.characters.count > 0 else { showGetFinished() return "" } if NSFileManager.defaultManager().fileExistsAtPath(path) { do { let content = try NSString(contentsOfFile: path, encoding: NSUTF8StringEncoding) showGetFinished() return content } catch { showGetFinished() return "" } } else { showGetFinished() return "" } }
上面的函数就是一个简单的读取文件内容的方法,我们注意看一下里面的showGetFinished()方法,在多个分支都被调用了。实际上它的逻辑只是干一件事,就是在函数结束的时候显示一下读取完成消息。显然我们这里的代码在每个if调用return返回之前,都调用了showGetFinished()方法。在语法上,这样的调用是没问题的。但从业务逻辑角度考虑,其实这样做是比较笨拙的。但我们又受制于语法限制,只能写出很多这样形态的代码。
这就是Swift2.0中引入defer关键字的作用了。我们来看看Swift2.0中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func getFileContentDefer(path:String) -> NSString { defer { showGetFinished() } guard path.characters.count > 0 else { return "" } if NSFileManager.defaultManager().fileExistsAtPath(path) { do { let content = try NSString(contentsOfFile: path, encoding: NSUTF8StringEncoding) return content } catch { return "" } } else { return "" } }
我们看一下上面的代码,所有分支中的showGetFinished()调用都不见了,我们只在函数的第一行看到一句defer{showGetFinished()}。如果我们执行这个函数,就会发现无论代码走到哪个分支,defer语句块中的showGetFinished()都会被调用。
defer语句就相当于在它的作用域中执行一个收尾工作,又叫做稍后执行,比如我们例子中的函数,showGetFinished()方法就符合这个逻辑,在函数执行完成后,做一些收尾的操作(比如这个例子里面要显示一下状态信息)。
defer从程序语法结构上,做了一个改进,以往我们为了达到类似的目的需要不断的通过if-else分支来实现的逻辑,可以能够更加清晰和简洁的表达出来。
恩,不错不错。喜笑颜开~
defer语句块不仅能够在函数中使用,它几乎可以在任何{..}语句块中使用:
func branch() -> String { var str = "" str += "1" defer { str += "2" } let counter = 3; if counter > 0 { str += "3" defer { str += "4" } str += "5" } str += "6" return str }
我们这次,在branch函数和它里面的if语句块中都用到了defer语句块。我们函数最终返回的str中的内容是:
13546
这个结果和各位想到的结果是否一样呢?
Swift2.0是一个重大的改进,包括了很多的优化与改动,这里面只介绍了其中一些比较显著的优化与更新。更多的更新内容在后期还会为大家继续整理的哦。从这次更新中我们不难看到Swift依然秉持着它基于类型安全已经更现代化的开发方式的理念。在现在产品都注重用户体验的同时,相信Swift也会给我们这些开发者更好的开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