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Objective-C内存管理教程
深度解析Objective-C内存管理教程是本文要介绍的内容,不多说,来看内容。iPhone系统中的Objective-C的内存管理机制是比较灵活的,即可以拿来像C/C++一样用,也可以加个AutoreleasePool让它升级为半自动化的内存管理语言。当然,也不能拿JAVA虚拟机中的全自动化GC来比
引用计数是实例对象的内存回收唯一参考
引用计数(retainCount)是Objective- C管理对象引用的唯一依据。调用实例的release方法后,此属性减一,减到为零时对象的dealloc方法被自动调用,进行内存回收操作,也就是说我们永不该手动调用对象的dealloc方法。
主要操作接口:
1、alloc, allocWithZone,new(带初始化)
为对象分配内存,retainCount为“1”,并返回此实例
2、retain
retainCount 加“1”
3、release
retainCount 减“1”,减到“0”时调用此对象的dealloc方法
4、copy,mutableCopy
复制一个实例,retainCount数为“1”,返回此实例。所得到的对象是与其它上下文无关的,独立的对象(干净对象)。
5、autorelease
在当前上下文的AutoreleasePool栈顶的autoreleasePool实例添加此对象,由于它的引入使Objective-C(非GC管理环境)由全手动内存管理上升到半自动化。
- (void)setMyArray:(NSMutableArray *)newArray { if (myArray != newArray) { [myArray release]; myArray = [newArray retain]; } }
假设这个类的一个实例为'a',调用setMyArray后,我们就可以说a拥有了一个新的myArray 实例,也可以说a引用了一个新的myArray实例。其中调用的retain方法,使myArray的retainCount加一,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地方:
1,setMyarray方法中,在retain之前先release了旧实例一次
2,在本实例的dealloc方法中,本应该是要再次release当前实例的,但回头看看参考内存管理准则。它并不合理,对吧。。。多了一次 release。这里比较推荐的做法是:
[myArray setMyArray:nil];
这样可以巧妙的使当前实例release而不出错(我们可以向nil发送消息~其实它本身就是个整数0),并符合我们的内存管理准则。更主要的是,很简单,你不需要考虑过多的事情。
数组(Array)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例子,当你往数组里面添加一个对象时。数组里面存储的并不是这个对象的拷贝,而只是一个指向该对象的指针。数组在保存这个指针的同时会向指针所指的对象发送一个retain消息,相应的,对象的持有计数会增加。将对象从数组中移除的时候,同样会向对象发送release消息,对象的持有计数会减小。当我们释放这个数组时,会向保存在这个数组中的所有对象发送release消息。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1、没有释放内存的版本
array = [[NSMutableArray alloc] init]; for ( i = 0; i < 10; i++) { newNumber = [[NSNumber alloc]initWithInt:(i * 3)]; [array addObject:newNumber]; }
上面的代码在创建newNumber对象时,向对象的发送了retain消息,对象的持有计数变为1。当向array中添加这个对象的引用时,又向对象发送了一次retain消息,这样对象的持有计数就变为2了,在使用完array时,我们会习惯性的释放掉array,但这样并不会释放array所持有的对象,而只是使所有对象的持有计数变为1,这些对象依然会占用着内存。
2、释放内存的版本
for (i = 0; i < 10; i++) { newNumber = [[NSNumber alloc]initWithInt:(i*3)]; [array addObject:newNumber]; [newNumber release]; }
AutoreleasePool使 Objective-C成为内存管理半自动化语言。
如果仅仅是上面这些,很简单,对吧。但往往很多人都会迷糊在自动内存管理这块上,感觉像是有魔法,但其实原理也很简单~
先看看最经典的程序入口程序:
NSAutoreleasePool *pool = [[NSAutoreleasePool alloc] init]; int retVal = UIApplicationMain(argc, argv, nil, nil); [pool release];
我们先把pool看成一个普通对象~很简单,先是alloc,pool的retainCount为1。第三句release,retainCount为0,自动调用它的dealloc方法。它和任何其它普通对象没任何区别。
魔法在哪里?
在声明pool后,release它之前的这段代码,所有段里的代码(先假设中间没有声明其它的AutoreleasePool实例),凡是调用了 autorelase方法的实例,都会把它的retainCount加1,并在此pool实例中添1次此实例要回收的记录以做备案。当此pool实例 dealloc时,首先会检查之前备案的所有实例,所有记录在案的实例都会依次调用它的release方法。
代码:
NSAutoreleasePool *pool = [[NSAutoreleasePool alloc] init]; NSObject *o = [[NSObject alloc] init]; [o autorelease]; //在pool实例dealloc时,release一次此实例,重要的是并不是在此行去release NSLog(@"o retainCount:%d",[o retainCount]); //此时还可以看到我们的o实例还是可用的,并且retainCount为1 [pool release]; //pool 的 retainCount 为0,自动调用其dealloc方法,我们之前备案的小o也将在这里release一次(因为咱们之前仅仅autorelease一次)
真对同一个实例,同一个Pool是可以多次注册备案(autorelease)的。在一些很少的情况化可能会出现这种需求:
代码:
NSAutoreleasePool *pool = [[NSAutoreleasePool alloc] init]; NSObject *o = [[NSObject alloc] init]; [o retain]; [o autorelease]; [o autorelease]; [pool release];
我们调用了两次A类(retainCount加1的方法),使其retainCount为2,而接下来的两次autorelease方法调用,使其在pool中注册备案了两次。这里的pool将会在回收时调用此实例的两次release方法。使其 retainCount降为0,完成回收内存的操作,其实这也是完全按照内存管理规则办事的好处~
AutoreleasePool 是被嵌套的!
池是被嵌套的,嵌套的结果是个栈,同一线程只有当前栈顶pool实例是可用的:
| pool_3 | | --------- | | pool_2 | | --------- | | pool_1 | |_______|
其代码如下:
NSAutoreleasePool *pool1 = [[NSAutoreleasePool alloc] init]; NSAutoreleasePool *pool2 = [[NSAutoreleasePool alloc] init]; NSAutoreleasePool *pool3 = [[NSAutoreleasePool alloc] init]; NSObject *o = [[NSObject alloc] init] autorelease]; [pool3 release]; [pool2 release]; [pool1 release];
我们可以看到其栈顶是pool3,o的autorelease是把当前的release放在栈顶的pool 实例管理。。。也就是pool3。
在生命周期短,产生大量放在autoreleasePool中管理实例的情况下经常用此方法减少内存使用,达到内存及时回收的目的。
AutoreleasePool还被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