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称介绍在华日本人影片引轰动: 中国越来越想了解日本

参考消息网1月13日报道 日媒称,介绍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的纪录片在互联网上的点击量超过2亿次。开咖喱店的60多岁男性、独自抚养女儿的单身母亲……纪录片里的人物大多是没有什么辉煌经历的普通人,但他们努力融入中国社会生活的样子引发了年轻人的共鸣。

据日本《每日新闻》1月12日报道,2017年12月30日,南京市一家饭店聚集了200多个年轻人。他们是来见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的导演竹内亮和出场人物的。这里举行的是纪念《我住在这里的理由》播放两周年的首次答谢会。这些年轻人是从1000多位报名参加者选出的幸运粉丝,来自中国各地、美国和日本。

报道称,《我住在这里的理由》自2015年11月开始播放,几乎每周播放一次,现在已播放98集。这部纪录片起初是介绍在日本的中国人,作为外传介绍了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结果节目大热,在中国视频网站等14家媒体的播放超过2亿次,成为热播节目。微博选出的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旅游视频中,《我住在这里的理由》赫然在列。

报道称,整个影片的拍摄没有脚本。竹内导演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进行采访拍摄。竹内本人曾拍摄过NHK等纪录片。他表示,在拍摄节目时特意避开了过于刻板的采访方式。

北京语言大学日本留学生西田聪用流利的中文表演中国相声,成为中国媒体竞相报道的名人。住在大连市的松尾梨惠(38岁)辛苦抚养7岁的女儿凉纱,网友们纷纷评论说“不管是在哪个国家,母爱都是最伟大的”。

报道称,竹内表示,中国方面希望了解日本的心情日益强烈,而日本方面反应较冷淡,这一点令人在意。他接下来的目标是,在日本网络上播放带日语字幕的视频,让人们了解真实的中国。(编译/马晓云)

日媒忧日本人才大量涌入中韩:“先进技术或会流向他国”

参考消息网12月24日报道 日媒称,在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约40年里,日本机电企业至少有1000多名国内顶级技术人员流向以中国和韩国为中心的亚洲企业,中韩等国家主要邀请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因大量裁员而多出的日本核心人才,虽然如今日本人才向中韩等国家的流动似乎已经过了高峰期,但日本政府仍担心先进技术可能会继续流向国外,因此开始讨论应对措施。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20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主任研究官藤原绫乃对1976年至2015年春季的约40年的人才动向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日本机电企业的技术人员有490人流入韩国企业,196人流入中国企业,还有350人进入泰国等地企业。

藤原绫乃利用大数据对这40年里亚洲境内的技术专利内容进行整理,对比在日本企业任职时申请专利的姓名与转职海外后姓名一致的案例,确定了外流人才的数量,仅专利中出现名字的高级技术人员总数就超过1000人,而实际外流的人数应该更多。

报道称,在转职海外企业的日本人才中,韩国有40%以上、中国有近30%来自日立制作所和松下等日本国内的8大企业。较之于快退休的人,相对比较年轻的人才占比更高,中国有90%以上、韩国有70%以上都在50岁以下。藤原表示其中很多是获得了经常被引用专利的“日本顶级人才”。

报道称,日本人才向中韩的大移动加速是在2000年代。因IT泡沫破灭和雷曼危机陷入业绩低迷的日本尔必达存储器2012年破产,日本瑞萨电子被迫实施了裁掉一半员工的彻底改革,失去立足之地的优秀半导体技术人员大多都到海外去寻找大展身手的场所。据受到中国企业邀请的一位日本技术人员透露,“2000年代中期有数千名日本技术人员在中国”,此次调查的技术人员只是冰山一角。

9月中旬,在距离韩国首尔西南30公里左右的安山市一家智能手机电子零部件企业的工厂里,2012年从三星集团跳槽过来的高井启二表示,“三星集团正在为新工厂寻找技术人员”,2005年在日本一家电子零部件公司担任新技术开发组组长的高井接到了猎头公司的邀请,条件非常诱人,不仅年收入能提高30%以上,还为单身人士提供三室一厅的住房等。哪怕2012年离开三星后,高井凭借曾在三星任职的良好声誉,重新在韩国找工作也没有遇到任何困难。

报道表示,中韩企业迅猛成长,而日本企业的销售额则基本持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那名在中国工作的日本技术人员指出,“中国企业不到3年能完全复制技术”。随着技术实力大幅提高,韩国企业挖日本人才的情况被认为告一段落,但藤原绫乃认为中国等国家“今后会继续录用日本技术人员”。

“年薪3000万日元(约合175万元人民币),工厂步入正轨后还提供5000万日元(约合292万元人民币)的成果报酬,”2017年春季,在东芝四日市工厂工作的一位40多岁半导体技术人员接到了自称是猎头公司的热情邀请。对方接着说,“在中国工作3年就能赚到很多钱”。对开始量产半导体的中国企业来说,决定出售给日美韩联盟的东芝存储器是技术人员的宝库。

报道称,日本政府也在警戒人才外流的情况,不仅是半导体,还包括飞机机身等使用的碳纤维和能进行高精度加工的机床等众多技术。日本10月施行修订版《外汇法》,加强了对安保等相关高级技术外流的防范,担心重要技术会因企业并购外流时,可以对海外投资者等下达出售股份的命令等。

但报道表示,如今是物联网(IoT)时代,无论在哪个行业,机电技术人员在亚洲以外的地区也备受欢迎。日本的技术人员中介公司Meitec Next的社长河边真典指出:“不仅是亚洲,人才流向美国谷歌和德国博世等欧美企业也会影响日本未来的竞争力。”日本猎头公司Genius社长三上俊辅也强调:“在日本,技术人员的地位相对较低,应当提高工资水平等,建立让技术人员得到应有回报的机制。”

日媒称介绍在华日本人影片引轰动: 中国越来越想了解日本

(2017-12-24 00:16:02)

新媒:中国开始“爆买”日本人才 倒茶女职员也高薪挖走

参考消息网12月5日报道 新媒称,中国游客到日本购物出手阔绰,日本媒体将此现象形容为“爆买”。最近,有日媒报道称,日本人才外流到中国已成为一股趋势,认为中国企业在网罗日本人才方面出手更为大方。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3日报道,日本《SPA》杂志最新一期发表了题为《中国爆买日本人》的报道,除了关注一些知名科技企业暗中挖角,还指中国为了提高其服务业的素质,就连日本机构内倒茶的女职员也高薪挖走。

该报道以在日本设分公司的中国通信设备巨头“华为”为例,指该公司刊登的征聘广告相当引人瞩目,要以月薪40万日元(约合2.3万人民币)征聘刚踏出校门的工程系毕业生,这要比日本任何一家著名科技品牌企业所给的薪资高出一倍。

该周刊说,华为的例子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因为还有比华为出手更阔绰的中国企业。文章引述猎头公司的消息说,制造汽车电池以及开发单轨铁路技术的中国比亚迪(BYD)在日本挖角,要把日本工程师请到广州去。除了开价年薪3000万日元(约合176万人民币)以外,该公司还提供极具吸引力的住房津贴、专用司机以及通译员等。

此周刊引述一名在中国任职两年的日本技术人员说,中国最早吸收的是日本半导体人才,被挖走的员工往往因能获得双倍薪资而跳槽。据了解,中国企业不仅对硬件技术感兴趣,也看上日本企业的软文化。

该周刊爆料称,有中国公司在挖角过程中,连日企里捧茶的女职员都挖走。日本公司里“递茶送水”的文化,在中国人看来就是一种贴心服务,他们要引进用来接待“尊贵顾客”。

这类挖角活动甚至扩展到日本航空界,机舱服务员和日本新干线列车里的女服务员都成了中国企业的“爆买”对象。

目前,日本的设计师、美容师和厨师都被中国当成宝,日本成了他们挖掘服务业人才的主要地盘。

该报道也认为,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可能成为中国的“爆买”对象。有中国企业把日本作曲家也“包下”,带他到中国发展,目前已闯出一番天地。日本的人气足球选手也被高价“买走”,到中国教导当地富家子弟踢足球。

该周刊引述中日两地专家指出,中日经济发展出现逆转,中国如今出得起更高薪资,意味着日本人才外流到中国已成无法阻挡的趋势。预计未来10年,这种现象会变得更为显著。日本专家说,从人口数量来看,日本市场很小,要生存就要懂得如何与中国构建一个有利双方的生存模式。

旅日中国专家认为,人才市场国际化是大势所趋,现在日本外流的大多是技术人员,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没有了语言障碍,外流的人才还将扩大。然而,这也给日本企业敲响警钟,因为它们若故步自封,无法与时并进,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培养的人才流往外国去。

日媒称介绍在华日本人影片引轰动: 中国越来越想了解日本

(2017-12-05 00:12:00)

日本人用58年编辑中国古书文集 称“培养日本传统文化”

参考消息网11月28日报道 日媒称,包含了从《论语》等四书五经到《史记》等中国古典代表性文献的《新释汉文大系》(明治书院)全部120卷将在日本于2018年5月发行《白氏文集 十三》之后完结。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1月27日报道,自1960年发行第1卷《论语》以来,丛书共历时58年,该系列丛书广泛收录了思想、历史、文艺等领域的中国古典文献,累计发行了160万册,深受研究人员、历史爱好者和作家等的喜爱。

报道称,约有150位日本汉学家参与编辑工作,据悉其中超过半数的人没有等到完结就已离世。曾担任丛书编辑的汉学家内田泉之助(已故)于1960年在季报第1号上发表寄语称“估计这将会是世上最后一次出版全本的汉文注释书”、“不管哪一本,都是培养了我国(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汉文典籍”。丛书中除了有现代日语译文外,还附带了详细的语句解释。系列丛书共计120卷和1册附刊,各卷售价在7128~13500日元(约合人民币421.2~797.7元)之间。

报道称,明治书院预定从2019年5月开始发行《新释汉文大系 诗人篇》全12卷,书中将收录中国13位具有代表性的古诗人的作品。

日媒称介绍在华日本人影片引轰动: 中国越来越想了解日本

(2017-11-28 00:18:01)

调查显示日本人对钓鱼岛关心度下降 日媒解析原因有两个——

参考消息网11月21日报道 日媒称,日本内阁府10月27日公布了关于钓鱼岛的舆论调查结果。回答“关心”和“比较关心”钓鱼岛的受访者比例为62.2%,较2014年11月实施的上次调查大幅下降12.3个百分点。对钓鱼岛“不关心”及“不太关心”的总计34.8%,为2013年调查以来关心度最低。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1月20日报道称,为什么人们对钓鱼岛的关心度在今年的调查中下降?钓鱼岛问题可以看作整个中日关系和日本人对中国印象的一个风向标,这种日本人意识的变化,主要与日本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

报道称,有一个巧合是,日本内阁府在2013、2014、2017年这三次调查钓鱼岛舆论的前后,日本都进行了众议院选举。众议院选举是日本各党派进行激烈的内政外交争论的舞台,各政党必须最大限度汲取民意才有可能获胜,因此竞选期间争论的问题最能反映这个时期前后国民所最关心的事情及其意识变化。

文章称,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正式”从私人手中所谓“收购”钓鱼岛,为此中国发生了大规模反日游行。当年12月16日,日本举行第46届众议院大选,自民党胜出,安倍晋三当选日本第96任首相。这次大选中,钓鱼岛问题成为涉及外交问题的一个最大争议点,安倍为首的自民党坚持对钓鱼岛采取强势立场,于是约7个月后2013年7月,日本内阁调查显示,对钓鱼岛回答“关心”和“比较关心”的达73.7%。

在2014年,日本则一直贯穿着有关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争论,而所谓“来自中国的威胁”是安倍政权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最大论据之一。这年12月14日,日本众议院又一次投票选举,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盟获得大胜。安倍晋三随即表示,接下来将完善有关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法律工作,而且选举结果说明,解禁集体自卫权“获得了国民的支持”。因此,2014年11月内阁府所做有关钓鱼岛的调查显示,回答“关心”和“比较关心”钓鱼岛的为74.5% 。

今年,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盟再次赢得了选举,而这次选举的一个最大特征是,朝核问题成了日本国内选举最大的外交焦点,所谓“来自中国的威胁”没有在竞选中成为论争对象。相反,安倍在9月25日有关表明众议院解散的记者会上,还特意强调了联合中俄等国对应朝鲜半岛问题的意义。同时在这次大选中,中国因素被安倍用来作为支撑这次大选的最大争议点——“安倍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论据。

安倍10月18日在东京池袋举行的众议院选举的街头演讲中说:“从海外来日本的观光客,从800万人增加到了2400万人,而且还在继续增加,日本人观光客大约(每人每次观光)使用约5万日元(约合3000元人民币),但是从海外来日的观光客使用15万日元(约合9000元人民币),现在海外观光客在日本的消费达4万亿日元(约合2400亿人民币),而在民主党政权时代仅1万亿日元(约合600亿人民币),现在是4万亿日元,而且还会大量增加。”

报道称,日本内阁府在大选后的10月27日公布了关于钓鱼岛的舆论调查结果,回答“关心”和“比较关心”钓鱼岛的受访者比例为62.2%,较2014年11月实施的上次调查大幅减少,下降了12.3个百分点。从大选中政党所争论的问题来看,可以说2017年众议院选举前后和2012年及2014年的众议院选举前后相比,日本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民众意识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首先,朝鲜核导开发问题成了最吃紧的问题,这个关注点的转换淡化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第二就是中国因素促进日本经济复苏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有关中国的印象,正面因素正在上升。

日媒称介绍在华日本人影片引轰动: 中国越来越想了解日本

(2017-11-21 00:18:00)

从吃货角度怎么分辨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韩媒:中国人爱圆桌筷子更长

据《韩国时报》10月30日报道,从仁川国际机场起飞的一架飞机上的机组成员要时刻准备好分清机上乘客是来自中国、韩国还是日本。他们大概在培训的时候学过面相学,使得他们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乘客时能准确切换语言。比如当文章作者在读日文书籍时,一位空乘人员会和作者讲日语,当看到他翻阅英语报纸的时候,另一位空姐便说起了英语。编译/王茜璐(参考消息网独家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媒称介绍在华日本人影片引轰动: 中国越来越想了解日本

但是相比较于机组乘务员,首尔南大门市场的小商贩似乎更精于分辨顾客的国籍。他们和日本游客说日语,看到来自中国的游客又能自如地切换到汉语交流。毕竟讨顾客欢心才能让自己多赚些钱。

报道称,但我们都是吃五谷杂粮的普通人,难免偶尔认错,我们也不能过于苛责。虽然中日韩民众外貌相似,且都以米饭为主食,但是餐桌礼仪还是有所不同。比如在韩国和日本,餐桌大多是正方形或矩形,食物都排列得比较整齐;而中国的餐桌通常都是圆的,食物都是放在中间的圆形转盘上,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但三国餐桌上的一个共同点是,通常人们不会麻烦其他人帮忙传递调料或盘子,而是越过邻座的人自己去拿。

日媒称介绍在华日本人影片引轰动: 中国越来越想了解日本

日本人的筷子是横放在餐桌上的,而中国人习惯竖着放。在韩国,有的寿司店把筷子横着摆放,而有的则是竖着摆。

有人也许会发现,三个国家筷子的长短和粗细是不一样的。在日本,男士的筷子会比女士的稍长些。有些餐厅的主食和汤食使用的是“夫妻碗”,因为通常女性饭量比男性小,所以女性的餐具更加小巧精致。但是在韩国和中国,男女的碗筷大小都是一样的。

日媒称介绍在华日本人影片引轰动: 中国越来越想了解日本

中国人很喜欢用象牙筷,筷子也比日韩使用的长几厘米,方便用餐者可以夹到远处的菜。而且中国人和韩国人使用的筷子头部比较圆滑,而日本的筷子头部则很尖细,便于剔除掉细小的鱼刺。除此之外,日本还喜欢用废旧的棒球棒制作筷子,这样白蜡树制成的木制筷子上还会留有球队的队标。每年日本都会回收二十万多只棒球棒,成为筷子制作的原材料。

日媒称介绍在华日本人影片引轰动: 中国越来越想了解日本

报道称,中日韩三国临近,国民相貌相似,名字也都是由汉字组成,但是他们的文化却大相径庭。

(2017-11-04 08:17: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