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茅台吗?

6372亿!7043亿!9000亿!

在中国,有这么一瓶神奇的酒,堪称一台 " 印钞机 "。成本只有 50 块,它却可以卖到上千元。

而综观其股价走势,不断上涨的行情、不断突破的记录,一次又一次挑动着股民的神经。

截至目前,其市值已接近 8400 亿,这比一个 " 中国石化 " 还多出了一个 1000 亿,等于两个半 " 中国中车 "。

这就是——中国股王,贵州茅台。

所有人都在问同样一个问题——茅台的股价,真的能涨到天上去?

(一)

支撑茅台的,最重要的无非是其“国酒”标签。靠着其闪亮国酒标签的黄袍加身,茅台过着安稳无忧的日子。然而,有一天,它的“国酒”标签,却险些被别人夺去。

1980年代中的中国,类似于如今的全民房地产,那时的酿酒行业,受到高利润诱惑,出现了“工农商学兵, 行行办酒厂”的潮流。

据说那时的中国,酿酒每年要消耗一个江西省的粮食总产量,酒产量可以灌满三、四个西湖,而此时却尚有8500万贫困人口吃不饱饭。连《人民日报》都疾呼“1200万吨粮食被喝掉了” !

即使全民纷纷酿酒、酒厂多如牛毛,但由于“国酒“的加持,茅台并不愁卖,处于“计划加批条”经营状态的它,依托于30多个省级糖酒公司和少数关系户,它真就能酒香不怕巷子深。

直到五粮液的杀出。

1998年,在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排行榜上,五粮液第四位,而茅台则榜上无名。论市场综合占有率,五粮液是全国白酒之冠。

论销售额和利税,茅台只是五粮液的几分之一,就连售价,也要比后者便宜几十块。

1999年10月,在受到领导人实地考察后,五粮液又与葡萄酒、黄酒一道被摆上建国50周年的国庆宴席。这是继1988年国家禁止在国宴上使用烈性酒之后,白酒再一次上了国宴。

那时的媒体,关于“国酒五粮液”的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这样的报道,和领导视察的巨幅照片,一起被陈列在了五粮液新近建造的代号为“180499”的纪念馆中,以此纪念五粮液在其国酒之路上的里程碑事件。

就在五粮液的国酒之路越发顺畅、离成功似乎只有一步之遥时,却突然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2007, 五粮液突然以大跃进式的速度,开发出了一连串的品牌。亚洲液、川酒王、送福液、铁哥们、干一杯、六百岁、喜寿宴、交杯喜、一滴香、金交杯、熊猫酒、龙虎酒、一帆风顺…….究竟有多少款贴牌产品,就连董事长本人都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

在这些鱼龙混杂的品牌里,价位差距却极其悬殊,有几十块钱一瓶的,有100元可以来一箱的,但相互之间并无细分市场区隔。 掠夺性的开发让其品牌辨识度不断稀释,精英消费人群大为流失。

在任何市场上,对手的犯错,就是你最好的机会。

在五粮液进行大跃进式的开发,不断扩充各类形形色色的品牌时,茅台却始终坚守并不断强化着“国酒“的标签,对53°飞天茅台高举高打,最终一招制敌,坐稳了“国酒”的地位,并实现了利润的反超飞升。

2008年,茅台终端零售价打破多年落后的局面,一举反超五粮液近100元。

2013年,茅台的主营业收入跑赢五粮液,至此,中国酒业之王彻底易位,再无他人可以撼动茅台的宝座。

(二)

让我们站在今天,综观五粮液与茅台的起落争雄,为的都是“国酒”这个标签。一旦坐稳了“国酒”的宝座,就等于锚定了权力与地位,白酒就不再单单是一瓶酒。

“酒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收藏的”。于是茅台的经销商囤货惜售,市场游资参与炒作,送礼的人认为送钱不如送茅台,收藏者也闻风而动四处抢购,原来不喝酒的也买茅台等升值。

就像如今的房地产,“房子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住的”。本着“政府一定不会让房价跌”的信念,无论机构还是个人,争相加入了炒房大军。

开发商囤积房源捂盘惜售,炒房者四处炒作哄抬价格,让房价从单纯的居住品彻底脱离开来,演变成一种金融工具,且在众人的合力之下不断飙涨,以至于压垮刚需,需要房子的人反而买不起房。

无论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房子或是“国酒”茅台,大家都不相信他们的价格能够下跌。于是,在普遍的看涨预期下,自2015年开始,国内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所释放出来的天量流动性,除了涌入楼市之外,还进入了茅台酒为首高档白酒的收藏品市场。

“众人拾柴火焰高”,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心理因素,当大家争相追涨的时候,其价格标的物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如今的房子和茅台,都远远超过了纯粹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畸形发展的价格,早已不是简单的市场原理所能解释的了。

(三)

然而茅台的价格真的能涨到天上去?房子的价格又能涨到天上去?

就在最近,楼市的第一颗地雷,爆了。

有媒体报道,南京2016年地王项目京奥港未来墅封停。

原因就在于开发商跑路了。据工作人员说,开发商拖欠了好几个月的工程款尚未支付,于11月25号停止了施工作业。拖欠工程款数额超过了2000万。

南京的京奥港未来墅项目,从一跃成为麒麟区域地王,中途试图以“破4”高价兜售,最后却只能贴着低价亏本卖房。每一步都充满了戏剧性的反转。

2016年4月15日,经过61轮竞拍,京港澳集团以47.6亿元摘得南京麒麟G09宅地,楼面价22353元/㎡,成为当时区域地王,溢价率超100%。

2017年3月,有记者暗访这个地王项目,售楼员表示:“我们地价两万二,首开只卖三万左右,本来想做精装卖三万八九的,无奈政府不批。”

2017年8月,最终价格出来了,首开的154套房源,1号楼共100套房源,均价25993.31元/㎡;2号楼共54套房源,销许均价25715.51 元/㎡,备案价只比地价高3000元/平。

曾经风头无两的地王,为何如今却没得善终?

原因在于政府一则文件。

2016年,南京房价突飞猛涨,政府最终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落实控地价、控房价“双控”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为确保“房价环比不增长”的限价硬指标,地方政府使出了杀手锏:新房销售价格,不能高于本楼盘上一批房源售价,或不高于本板块其他新房的平均售价。

正是这一纸限价令,昔日的地王最终还是被政策给干下来了。

这让人想起2013年的“八项规定”,犹如当空炸响的原子弹,令高档酒业一片肃杀。

一纸令下,茅台市值蒸发35%,53度飞天茅台2000元的零售价狂泄到800元,几乎回力乏天。而“塑化剂事件”更是让其价格雪上加霜,一直到2014年才开始触底回升。

尾声

当然,基于基本面的支撑,国内的房价与茅台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保持上升趋势。但是市场历来都有“钟摆效应”,期间起落、变数如何非你我凡人可以预测。

是否会有另一个“五粮液”杀出,从而抢走茅台的“国酒”标签?

是否会有另一则文件颁布,从而掐断茅台的金融属性?

是否会有另一种炒作品出现,替代其成为流动性的承载之地?

是否会有炒作主力突然撤出、高位抛盘,从而让我们成为最后的接盘者?

毕竟股市重复上演的故事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高点总会故事多多,赚钱效应不断被放大,韭菜们冲入,然后行情结束,留下韭菜站岗。

你说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