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辉和小程序
4 月 16 日,冯大辉在他的公号“小道消息”上推文《无码科技第一款 1000 万用户的产品》,用时 111 天,宣告了“抽奖助手”小程序的一个里程碑。
诚然,像冯大辉所说,目前日活过千万的小程序已经不少,“抽奖助手”的小小成功在微信生态中或许不算什么,但这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毕竟大多数小程序还在吭哧吭哧爬坡。
但在研究的过程中,却有了意外的发现。相比于“抽奖助手”的小小成功,冯大辉一路对小程序的记录和思考更有价值,也更有意思。因而这篇文章也会涉及两个部分:关于“抽奖助手”的分析,关于冯大辉在“小道消息”中对小程序的思考。
一个一个说。
“抽奖助手”的事后分析
111 天做到 1000 万用户,日均 10 万的用户增长,“抽奖助手”当然有值得分析和学习之处。
先简单介绍一下“抽奖助手”。
2017 年 12 月 18 日,“抽奖助手”小程序上线,这也是无码科技 2017 年做的最后一个小程序产品,但也可能是最成功的一个。
“抽奖助手”的诞生,源于冯大辉自己在微博上做抽奖活动时糟糕的用户体验。而实际的应用场景也很明显:1、公众号抽奖;2、微信群抽奖;3、年会和其他活动上抽奖;4、其它线下抽奖场景。
简单点来说,这就是一款帮助用户在微信场景中实现公平、便捷抽奖的产品。不过这款极简的产品,却在上线不到两个月就抽出了 100 万件奖品。
如果要分析“抽奖助手”成功的原因,那么应该有以下几点:
第一,冯大辉自带流量,能够顺利实现冷启动。但凡有几十万粉丝的公号,都有实现一个小程序冷启动的能力,找到第一波种子用户。在 46 篇推文中,冯大辉N次给“抽奖助手”打call。
第二,冯大辉的超级用户粉丝,这个或许比第一点更重要。简单看下“抽奖助手”绑定的公众号,就发现了冯大辉好朋友们的身影:
第三,产品的用户需求洞察和场景设计。冯大辉说,没有用户需求而猛灌流量,并不能让一个产品活下去。“抽奖助手”源于冯自己的需求,而且在应用场景上,无论是公众号还是微信群,都是非常有潜力的流量池。
但是所有的分析,都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说的全对,并不代表就讲出了真相。梁宁曾经在讲产品的时候提到一句话:说的全对,做的都错。这是旁观者经常出现的问题。
当我想更深入地了解冯大辉是怎么看待小程序、怎么做小程序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其实他的公号“小道消息”中记录了丰富的素材。
因为他和微信官方的友好关系,所以总能第一时间获得测试资格、第一时间获得最新动态。再加上他的坦诚,对于小程序的实践和思考经常化为文字发布,使得“小道消息”成为了解冯大辉对小程序看法的最佳窗口。
不妨再往下看,冯大辉对小程序的观察和思考,比旁观者的分析,更精彩。
46 篇文章中,什么值得读?
截至 2018 年 4 月 17 日晚上九点,冯大辉在他的公号“小道消息”一共发布了 46 篇包含“小程序”字眼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小程序的动态;
2、对小程序的思考;
3、自家小程序的推广。
当然,三方面的内容经常包含在同一篇文章内,不过大体还是有侧重点的。
我用半天时间遍览了全部 46 篇文章,从中梳理出了“抽奖助手”的发展历程,也梳理出了冯大辉对小程序的思考和实践。在跨度一年半的文章中,冯大辉不时有金句抛出,观点鲜明,洞察深刻。这多少解释了他在中文互联网评论圈多年来拥趸无数的原因。
如果要从这 46 篇文章中选出最值得读的几篇,那么将会是:
2016 年 9 月 26 日《如何把握‘微信小程序’这一波红利?》
精准预测了从中赚到钱的三拨人:做培训的、做外包开发的、最后才是真正用心做小程序的。
2016 年 12 月 29 日《谈谈微信小程序》
写了自己对小程序的理解,要点有几个:
小程序的未来会怎样,可能没人知道,但微信团队投入的精力绝对可观;
与其作壁上观胡思乱想,不如跳进河里,做几个小程序亲身体验一把;
小程序是对服务号的超越,“小程序的想象力起码比服务号要大,这是基本面”
小程序激活并开启了更多应用场景;
小程序暂时缺流量,让到处“抢红利”的人失望了,但可能不是坏事;
微信不会为小程序分配流量,“无法理解”,但很尊重。
2017 年 2 月 15 日《程序员如何暴富》
一言以蔽之,每一波技术浪潮里都会有人暴富,但考虑到几率,其实暴富很难。“对于程序员来说,小程序是个机会,但不可能让你赚到很多钱。因为有太多人都在琢磨如何抓住小程序这个机会,你的胜算非常小。”
2018 年 1 月 17 日《微信的黄金时代》
这篇文章更多是在谈张小龙和微信的做事风格,或许慢,但出手准,洞察深刻。“看似慢,实则快”。微信很有耐心,并不急于回应外界的质疑和批评,而是按照自己的风格和节奏行事。
“有太多时候,我们用自己肤浅的逻辑来揣测当事人,可当我们揣测的时候,不过是暴露了思维的局促和狭小的世界观。”
如何看待微信?冯大辉的回答是:现在不过是一个新的开始。
不过相关的 46 篇文章中,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是发布于 2016 年 9 月 21 日的《微信应用号来了》,拿到内测邀请的冯简单介绍了小程序的基本规则和开放能力。
这篇文章应该是全网第一波透露小程序内测消息的,因而发布后快速刷屏,突破 10 万+,时至今日点赞已经超过7000。据冯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这篇消息稿阅读量超过百万。大家对小程序的期待可见一斑。
关于小程序的几个核心问题
在字里行间,不难读出冯大辉对小程序的感情。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可能偏颇,可能失真,但不妨一读。
1.对小程序“红利”的思考:
在“红利”这件事情上,冯大辉和keso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很多互联网从业者习惯了流量思维,总想趁所谓的“平台红利”薅一波羊毛快速变现,之后就那管他洪水滔天。但张小龙不喜欢,可能也没有平台方喜欢。
2.小程序的价值问题:
小程序是对服务号的超越,“小程序的想象力起码比服务号要大,这是基本面”。如果更具体地说,小程序激活并开启了更多应用场景,有望打通线上线下。
3.小程序的边界和微信的底线:
“抽奖助手”为什么不做一块钱抽iPhone?
如果联系到拼多多和各种拼团小程序的类似做法,冯大辉的回答值得思考:我们不能滥用微信小程序团队的信任,更不应该干扰、破坏小程序的生态。
对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从业者而言,微信正在成为一种信仰,因为有太多人在这个平台上讨生活。
如果对微信团队抱有基本的敬意,那么我们或许应该向冯大辉一样,不能滥用信任、不能无止境地试探微信的底线,而应该抱着“建设”的心态,共同实现微信生态的繁荣,而不是做捞一把就走的投机者。
4.小程序设计、创业:
“简洁、优雅,是我们产品的目标。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一款产品都不应该放弃美学上的追求。”如果还要再提一点对创业者的建议的话,那就是尽快去尝试小程序,尤其是对中小团队和个人开发者。
5.小程序和App的关系:
2007 年 1 月 9 日,iPhone发布。 2017 年 1 月 9 日,这一天,小程序正式上线。冯大辉当天推文《微信小程序非官方问答》,充当了一次客服。这篇“非官方问答”价值几何,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
一个青蛙头像,昵称Allen Zhang的人留言四个字“感谢答疑”。
今天再来看,里面最有价值的问题可能是和小程序和App的关系:有了小程序是不是很多App就可以删掉了?答案是肯定的。低频App是不是不用再做了?答案也是肯定的。
6.为什么无码科技“不务正业”做小程序?
冯大辉当初出来创业,说是要做医疗垂直搜索的,但目前还没看到产品demo,而小程序已经开发了四款,于是引来很多质疑,“不务正业”之说也由此而来。
不过冯大辉倒是淡然处之,也做了简单的回应:1、探索更多的可能性;2、考验团队整体的技术协作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3、因为有趣。
7.怎么看待小程序?
“现在的小程序就是创业的风口,想象空间足够大”。
——2018.03.30 《分享一点运气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