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

位于中段区域的第5窟与第6窟是整个窟区最为精彩的洞窟。窟外清初时加盖了蓝瓦红楹的木造阁楼以期保护,现在窟内又派工作人员全程看守,禁止游客拍照摄影。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

第5窟北壁的大佛高17公尺,是云冈石窟最高的大佛,大佛被后世(相传是辽代时)包泥彩绘,满是金绿的华彩。这尊大佛后人以为是北魏第六任皇帝孝文帝为其父亲献文帝拓跋弘所雕凿。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

第6窟主体是置于洞窟中央的巨大的塔柱,一般称为「中心塔柱」。后人以为第6窟是孝文帝为其祖母文明太后(文成帝之皇后冯氏)祈福所造:在中心塔柱的南壁壁龛里,那尊面容慈祥的佛像是代表文明太后的显身佛像。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

第7,8两窟为连在一起的双窟,中间为一堵石墙隔开,清代在窟之门洞外筑了三层木构阁楼。两洞窟室都近长方形,中以石壁面分成前后室。两窟表现型式“左右成双”,如它们的后室拱门和明窗间,都雕凿有“六供养天”。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

第9-13窟连续开凿于公元471-494年期间,在辽及清代都曾对窟内造像加以装饰彩绘,故这五窟被统称为“五华洞”。由于这五窟正在落架重修,外面还用编织布围挡起来。只能遗憾的路过了。石窟东段区域为1-4窟,与中段区域5-13窟群之间隔了一条山沟。其中1-3窟几乎与中段区域的5-8窟开凿于相同的年代,大约在公元471-494年之间。第1,2窟的形制都是外壁一拱门一明窗的板块式,窟室内部也都是在窟室中央凿出塔柱的“中心塔柱”型式。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

第3窟与1,2窟有点距离,体量特别庞大,外壁也与其他洞窟不同:一块平整的山岩截成上下两半部,下面1/3前凸,上面2/3内凹,在两垂直平面间是7-8米宽的水平台面。上层内凹的壁面2/3处,凿有12个长方形的洞眼,据考证,这12个洞眼是当年在窟前空地上建造“灵岩寺”的遗迹---12个洞眼就是供灵岩大寺架大梁用的“椽梁眼”。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

第3窟内壁雕凿的佛像不多,只有西侧陷进去的空间里有三尊完整的佛像(中间是阿弥陀佛、两侧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整个窟显得空荡荡的,给人以洞窟没有完工的印象。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

第4窟开凿凿造时间最晚(公元520-524年),开凿得也有些随意,总体不如其他洞窟。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

从第20窟往西是被称为“西岩绝唱”的西部21-45窟群,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云冈大规模的皇家工程结束,随之而起的是民间开凿,其中第39窟为其中最大的洞窟。39窟为塔庙窟,窟内四壁雕刻千佛,窟中间置五级方塔,保存完整,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

从西部石窟群下来,可到云冈陈列馆,在这里可以进一步了解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开凿过程等等等。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放光(15)云冈石窟(下)06.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