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Linux之Slackware初始化

老古董Slackware

Linux家族的企业化运作,最成功的非Red Hat公司莫属。Red Hat公司出品的发行版,也是Linux版本当中的豪门。但Red Hat对Linux的“魔改”,也受到不少Linux死忠粉的抨击。说起来,我也是魔改的受害者:P,参见我的帖子:

Fedora 31初始化

而跟Red Hat Linux起源于相近年代的一个发行版,却在近30年的生涯中一直保持“原法原味”,深受一些古董用户的拥护。它就是Slackware。

Slackware一直由Volkerding大叔和少量的几个开发者维护。与目前的几大豪门Fedora, Debian, Ubuntu/Mint, Arch相比,Slackware确有不少古董物件,比如:

  • 默认boot loader是LILO而非GRUB
  • 软件包仓库功能是近两年才加入的。几年前你要安装软件,你得自己到开发者的网站去下载。
  • 系统启动初始化仍然采用SysV,而不是Red Hat公司推出的systemd。你在1999年之前的书里看到的Linux书籍的章节,在现在的Slackware还用得上。

 软件包管理

我在5年前安装过一次。当时官方版本里还没有在线的软件包仓库,安装软件需要自己下载。

这次我在一台2010年出厂的入门级AMD双核笔记本上安装Slackware 14.2,这是最新的Slackware稳定发行版 ,发行于2016年。

Slackware的一个理念是:管理员或用户对自己的系统拥有自主权和自由。

换一角度来理解就是:你是一个成年人,有很多自由,但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像apt,yum,pacman等软件包管理之下,你只要指定你最终要安装的包,它所依赖的包会被包管理工具自动安装。有些依赖可能是多余的,比如我在Fedora下用yum安装lightdm,它硬要给我安装几个deepin的包。在Slackware就不会这样,每个包你都要亲自指定。在Slackware安装界面,每个软件包你都可以选择安装或不装。但不装导致某些软件不能运行,这后果只能自己承担。

每个包有一行字的简介。我就靠这个简介来判断是否需要这个包,确实有点儿冒险。比如我的老电脑没有蓝牙,也带不动KDE,因此所有bluz,KDE, Qt的包我都选择不装。不打算用来写C程序,gcc一票东东也不装。还有一些BSD的遗产,看起来并不需要,我都不安装。

好处是系统尺寸不大,带X Window才不到3GB。其实也就我的一个强迫症,硬盘足够的很,250GB的空间,单装这一个Slackware。

系统启动后,软件包依赖不满足的情况,陆续爆出来。

把安装光盘挂载到/media/dvd0。

# mount slackware-install-dvd.iso /media/dvd0

修改 /etc/slackpkg/mirrors,加入/media/dvd0。

file://media/dvd0/

 然后查找缺什么软件包,比如某个软件说它缺xxx.so.1:

# slackpkg file-search xxx.so.1
# slackpkg install xx

  感想

Volkerding大叔以一己之力一直维护Slackware近三十年,真是难能可贵。要知道和Slackware同年龄的Red Hat Linux,其公司已经发展到市值300亿美元(2019年为IBM公司所收购,需要说明的是Red Hat公司还有一大部分精力用于开发云计算技术)。

按照Slackware主页上的官宣,Slackware的目标是:

"ease of use and stability as top priorities"

关于"ease of use",可能仁者见仁。像apt/yum/pacman那样,用户打一行命令安装数十上百个依赖包,对多数人来说是“简单”;但对于追求稳定性来说,可能那一长串的依赖包里可能埋着隐形的雷。像Slackware,使用者安装应用软件时必须亲手一个包一个包地安装,需要明确知道自己做安装什么,要像成年人一样对自己的系统负责。

Slackware的官方软件包仓库也和Slackware一样保守,不少流行的软件都未包括在其中,比如python3, LXDE桌面环境等。可以用slackonly等第三方源来补充。不过我只从slackonly下载了python3和palemoon浏览器。其他的如果官方源没有我也就不用,用Slackware就是图简单点。

喜欢Slackware可能就像有人喜欢手动档汽车一样,喜欢自己完全控制的感觉。我自己不开手动档汽车,路上还是安全第一,手动档搞不好熄火就危险了。我用Slackware单纯是为了怀旧一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