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静态内部类、匿名内部类、成员式内部类和局部内部类
一、前言
什么是算法?算法是某种集合,是简单指令的集合,是被指定的简单指令集合。确定该算法重要的指标:
- 第一是否能解决问题;
- 第二算法运行时间,即解决问题出结果需要多少时间;
- 还有所需的空间资源,比如内存等。
很多时候,写一个工作程序并不够。因为遇到大数据下,运行时间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算法性能用大 O 标记法表示。大 O 标记法是标记相对增长率,精度是粗糙的。比如 2N 和 3N + 2 ,都是 O(N)。也就是常说的线性增长,还有常说的指数增长等。
典型的增长率
典型的提供性能做法是分治法,即分支 divide and conquer 策略:
- 将问题分成两个大致相等的子问题,递归地对它们求解,这是分的部分;
- 治阶段将两个子问题的解修补到一起,并可能再做些少量的附加工作,最后得到整个问题的解。
二、排序
排序问题,是古老,但一直流行的问题。从 ACM 接触到现在工作,每次涉及算法,或品读 JDK 源码中一些算法,经常会有排序的算法出现。
排序算法是为了将一组数组(或序列)重新排列,排列后数据符合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次序。这样数据从无序到有序,会有什么好处?
- 应用层面:解决问题
- 最简单的是可以找到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 解决"一起性"问题,即相同标志元素连在一起
- 匹配在两个或者更多个文件中的项目
- 通过键码值查找信息
- 系统层面:减少系统的熵值,增加系统的有序度 (Donald Knuth 的经典之作《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的第三卷)
通过维基百科查阅资料得到:在主内存中完成的排序叫做,内部排序。那需要在磁盘等其他存储完成的排序,叫做外部排序 external sorting。
接口是一个抽象类型,是抽象方法(compareTo)的集合,用 interface 来声明。因此被排序的对象属于 Comparable 类型,即实现 Comparable 接口,然后调用对象实现的 compareTo 方法进行比较后排序。
在这些条件下的排序,叫作基于比较的排序(comparison-based sorting)
三、插入排序
白话文:熊大(一)、熊二、熊三... 按照身高从低到高排队(排序)。这时候熊 N 加入队伍,它从队伍尾巴开始比较。如果它比前面的熊身高低,则与被比较的交换位置,依次从尾巴到头部进行比较 & 交换位置。最终换到了应该熊 N 所在的位置。这就是插入排序的原理。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最简单的排序之一。ps: 冒泡排序看看就好,不推荐学习。
由 N - 1 次排序过程组成。
如果被排序的这样一个元素,就不需要排序。即 N =1 (1 - 1 = 0)
每一次排序保证,从第一个位置到当前位置的元素为已排序状态。
如图:每个元素往前进行比较,并终止于自己所在的位置。
代码解析如下:
- 从数组的第二个元素,向前开始比较。比第一个元素小,则交换位置
- 如果第二个元素比较完毕,那就第三个,第四个... 以此类推
- 比较到最后一个元素时,完成排序
时间复杂度是 O(N^2),最好情景的是排序已经排好的,那就是 O(N),因为满足不了循环的判断条件;最极端的是反序的数组,那就是 O(N^2)。所以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
运行 main 方法,结果如下:
[2, 3, 1, 4, 3] [1, 2, 3, 3, 4]
再考虑考虑优化,会怎么优化呢?插入排序优化版 不是往前比较 。往前的一半比较,二分比较会更好。具体代码,可以自行试试
四、Array.sort 源码中的插入排序
上面用自己实现的插入算法进行排序,其实 JDK 提供了 Array.sort 方法,方便排序。案例代码如下:
运行 main 方法,结果如下:
[2, 3, 1, 4, 3] [1, 2, 3, 3, 4]
那 Arrays.sort 是如何实现的呢?JDK 1.2 的时候有了 Arrays ,JDK 1.8 时优化了一版 sort 算法。大致如下:
如果元素数量小于 47,使用插入排序
如果元素数量小于 286,使用快速排序
Timsort 算法整合了归并排序和插入排序
源码中我们看到了 mergeSort 里面整合了插入排序算法,跟上面实现的异曲同工。这边就不一行一行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