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更重视企业微信了,但它真的能超越钉钉吗?

在今年 12 月之前,如果你用搜索引擎查询“黄铁鸣”这个名字,除了简单的公司人事任命以外,几乎获取不到更多信息,也很少有人知道,在如今的“微信之父”张小龙进入腾讯公司之前创建 Foxmail 那段历史中,黄铁鸣正是 Foxmail 的团队核心成员之一。

自 2005 年 Foxmail 被腾讯收购后,黄铁鸣便跟随张小龙进入腾讯,共同完成了 QQ 邮箱、微信等腾讯关键产品的创立,而从 2015 年开始,腾讯开始重视微信在工作场景中的应用,黄铁鸣也受命在微信事业群中组建一支团队,进行微信企业版本的研发。

“当时腾讯内部有一个叫 RTX 的私有部署的办公软件,马化腾就提出是否可以把这款产品升级,满足更多用户移动时代的办公需求。”黄铁鸣对钛媒体回忆到。

腾讯更重视企业微信了,但它真的能超越钉钉吗?

企业微信产品部总经理 黄铁鸣

这也成为“企业微信”最初的雏形。从 2014 年脱胎于微信的“企业号”(目前企业号已与企业微信合并),再到 2016 年 4 月,企业微信1. 0 版本正式诞生,当中包含了与微信相似的语音聊天、多人群组、社交红包等功能,同时针对工作场景增添了已读回执、一键休眠、审批报表等功能。根据企业微信官方提供的数据,目前企业微信已经拥有 150 万家注册企业, 3000 万活跃用户。

在今年 10 月,企业微信正式从微信事业群广州研发部独立出来,这个约 200 人的团队被重新命名为“企业微信产品部”,由黄铁鸣担任企业微信产品部总经理,向张小龙汇报。而在微信对每年最重要的活动“2018 微信公开课 Pro 版”的预告中,企业微信也被摆在与微信支付、小程序并重的位置。

种种迹象表明,企业微信在腾讯内部的战略地位正在被显著提升。 12 月 21 日,腾讯在北京召开“企业微信合作伙伴大会”,正式对外阐释了企业微信的发展策略,当中包括更加开放的接口与插件能力,以及对第三方合作伙伴(以下简称“ISV”)一系列的扶持计划,具体为:

四项开放能力:开放 130 多个 API 接口;提供更多微信插件;提供注册定制化;开放硬件设备接入。

四类支持措施:创建“第三方应用市场”;设立亿元服务奖励基金;成立企业微信“合作伙伴学院”;开展产品联合宣传。

可以看出,经过一年多的打磨,企业微信有了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它与企业级市场移动办公领域的另一巨头——阿里巴巴旗下钉钉,也将在 2018 年不可避免地展开交锋:一个是背靠近 10 亿用户的“国民应用”微信的企业级产品,一个是拥有 700 万企业用户的全球最大移动办公平台,“企业微信”与“钉钉”的这场对局,终于正式拉开序幕。

“连接器”的定位是否能满足企业需求?

在企业微信的官方介绍中,“连接器”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这也与腾讯集团在“3Q 大战”之后提倡的“连接”定位一致,即腾讯提供基础平台或者服务设施,合作伙伴提供结合具体场景的业务或者应用。

详细来说,企业微信构建了工作中基础的内部通讯模块,同时配备了简单的日程管理、审批报备、文件云盘等功能,而对于企业工作流程中诸如销售 CRM、行政管理、薪酬社保等其他应用,企业微信设置了专门的“第三方应用”的中心化入口,并根据基于用户反馈、日活留存等指标形成的算法进行推荐排序。

项目协同应用 Teambition 就是企业微信首批入驻的第三方应用,Teambition 创始人兼 CEO 齐俊元对钛媒体说到:“原来 Teambition 在企业使用时需要同事一个一个去拉,现在通过企业微信,员工可以直接找到我们的入口。所以企业微信解决的是人到人的问题,第三方应用解决的是人到业务的问题。

在齐俊元看来,由于企业微信在使用上与微信操作相似,且两者的通讯录已经打通,所以员工可以迅速上手并使用,这就解决了企业软件在公司内部的拉新、激活等问题。

腾讯更重视企业微信了,但它真的能超越钉钉吗?

通过第三方应用平台的展示以及与微信通讯录的打通,企业微信可以让员工快速上手,并触达到推荐的第三方应用。

相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其中微软 Office 365 就与企业微信合作,开发了员工个人助理服务“Office365 微助理”;致远互联则在企业微信中上架了formtalk云端构建平台;广州道一科技结合企业微信开发出企微云OA、企微云CRM、企微云HR等服务……

这就形成了企业微信在移动办公领域的打法:用社交产品中 IM(即时通讯)的强项,辅以开放的接口与插件,加上 ISV 提供各个细分场景的应用,最终用“连接”构建办公软件的一体化。

在消费级市场,腾讯的“连接”手段已经相当成熟:先通过资本入股企业,再利用微信、QQ、腾讯新闻等庞大的社交流量相互串联,同时打通微信支付、公众号、小程序的矩阵,最终实现用户、企业与腾讯自身的业务闭环——京东、美团点评、 58 集团、摩拜单车……这样的案例已经不胜枚举。

但在企业服务市场,这种To C 式的连接带来的流量互惠,是否同样适用于 To B 领域?

与大众消费不同,企业服务市场的显著特点是需求的多样化,也就是说,诸如电商、社交、生活服务类产品,可以用一套通用的系统捕获目标受众,但在企业级市场,一套标准化软件往往无法适配多个客户。

拿国内领先的人力资源软件北森为例,北森 CEO 及联合创始人纪伟国就曾为钛媒体举过这样的例子:就拿企业客户常见的招聘业务来说,航空公司面试空姐的流程,就跟连锁鞋店面试店员的流程千差万别。

“每家公司的老板不一样,业务不一样,面临的挑战就不一样,这里的管理模式都是变化的。”纪伟国说到。

“企业客户不会因为微信怎么样,就去使用企业微信,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它能帮助企业解决什么问题。”一位曾在 SAP 工作过的高级技术顾问这样对钛媒体表示。

也就是说,腾讯需要保持警惕,它熟悉的C 端流量打法并不适用于 B 端,而它提倡的“连接”也不一定能被挑剔的企业用户买单。它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深入到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去捕获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具备的差异化需求,再去判断哪些需求可以由企业微信更迭的标准化版本解决,哪些需求要交给合作伙伴去完成,最终生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关推荐